邢臺的歷史有多悠久?

小蛙餐飲大學


河北省邢臺市的知名度不是特別高,但邢臺的歷史,可以說簡直快牛上天了,不服不行。 早在上古時期,邢臺就是中國的中心。相傳黃帝和蚩尤九戰之地,就在邢臺柏人城,之後堯帝在柏人城禪位於舜。而大禹治水的地方,也在邢臺。而河北省簡稱“冀”,最下面的筆畫“共”,就是“邢”字的遠古寫法。而冀州是九州之首、天下之中。

周公旦都知道吧,儒家思想的真正創造人,他的兒子姬苴就封為邢侯,封國在邢臺。此後的邢臺,先歸衛國,再歸晉國,後歸趙國。因為著名的趙襄子趙無恤的封地就在邢臺,所以邢臺還有個名稱叫襄國。

趙孝成王在邢臺建造了一座信宮,作為趙國的陪都,在趙國地位僅次於邯鄲。而在信宮,發生了一件大事——趙武靈王趙雍胡服騎射,對服裝和軍制進行重大改制,就發生在邢臺的信宮。從此,趙國騎兵無敵於天下,打得匈奴抱頭鼠竄。

胡服騎射的歷史影響,不用多介紹了吧。而一代梟雄趙武靈王,最終餓死在邢臺的沙丘宮,現在的廣宗縣。趙武靈王的慘死,改變了戰國的歷史走向。如果趙雍不死,他有足夠的能力阻止秦昭襄王的統一。換句話說,邢臺就是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那個拐點。

沙丘宮不僅見證了趙武靈王的死,生在邯鄲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就死於邢臺。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天下,崩於沙丘。隨後就是趙高聯合李斯偽造傳位詔書,賜死公子扶蘇,改立胡亥,再次改變中國歷史的方向。如果是扶蘇即位,真有可能實現秦始皇“傳之二世、三世、乃至萬世”的夢想。

在秦漢之際,邢臺實際上取代了邯鄲成為趙國的中心,趙王趙歇就在信都被張耳、陳餘擁立。等到張耳主趙,他的國都還在邢臺,此時已正式更名為襄國。

東漢時的邢臺更牛了,治下的柏鄉縣鄗城,見證了人稱最完美皇帝的劉秀開創東漢帝國的歷史大戲。也就是說,東漢帝國就是從邢臺走向中華大地的。

東漢和魏晉的邢臺,相對比較平靜。到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邢臺再次走進歷史舞臺的中央。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奴隸出身的皇帝石勒,他就是在河北大地上一步步實現帝王夢的。石勒有一個一流謀士叫張賓,堪比諸葛亮,石勒從來都尊稱他為右侯。張賓給石勒獻計,認為定都襄國,可治天下。石勒對張賓言聽計從,公元312年,石勒把襄國(邢臺市區)定為自己的國都。那時的石勒,在名義還隸屬於前趙,但開始以邢臺為中心,打下自己的基本盤。公元328年,前趙和後趙決戰,石勒活捉醉酒的前趙皇帝劉曜。一年後,石勒徹底消滅前趙,統一中原。

最強盛時期的後趙有多大?和三國曹魏的地盤基本相當(少了西域和前涼)。當時天下諸雄,後趙最為強盛,誰都惹不起,東晉也只是勉強自保。

從312年到335年,這二十多年時間裡,邢臺就是中國的中心,這裡的一舉一動,都被天下諸雄所關注。等到暴君石虎篡位後,擔心自己在邢臺勢力較弱,就遷都到了鄴城。邢臺失去國都地位,依然是後趙的陪都,類似明朝的南京。

之後的邢臺再次沉寂。隋文帝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邢臺設邢州,依然沒什麼太大動靜。直至唐朝末年,邢臺又一次被全國關注。說來奇怪,只要天下大亂,邢臺就會出彩,天下大治,邢臺總會保持沉默。

唐末的邢臺,倒沒有太大的戰事,而是出了三位響噹噹的人物。按出生時間順序,首先登場的是孟知祥,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孟知祥生於邢州龍岡縣。孟知祥家世豪貴,後娶晉王李克用侄女,是後唐一線重臣。後唐滅前蜀後,皇帝李存勖就派孟知祥坐鎮成都,最終一番巧鬥,於934年建立了後蜀。後蜀也是孟姓歷史上唯一一次建國。

第二位是郭威,他於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生於邢臺的堯山(現屬隆堯)。郭威從軍後,後為後漢高祖劉知遠效力,立下奇功,成為輔政大臣之一。郭威於951年建立的後周,被稱為宋朝的實際開創者。郭威兒子都被殺死,只好立養子兼內侄柴榮為帝。

柴榮妥妥的千古一帝,人品完美,愛民如子。柴榮僅用了五年半時間,就確保了天下承平。趙匡胤取得的那點成績,可以說是完全站在巨人柴榮的肩膀上。而一代聖主柴榮,和養父一樣,也是邢臺堯山人,生於公元921年。

進入宋朝的邢臺,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邢州升為信德府。這一年,邢州治下的龍岡縣改稱邢臺縣,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邢臺”這個地名。

元世祖忽必烈能成就曠古大業,他的“試驗田”就在邢臺。公元1238年,年僅23歲的忽必烈就在邢臺進行治國實驗,取得完美成功。因為把邢臺當成自己的寶地,忽必烈在即位後,升邢臺為順德府,並置元帥府,可見邢臺地位之高。

明清時代變化不大,直到1983年,正式設立地級的邢臺市。


地圖帝


邢臺具有3500年悠久建城史和燦爛文明,是先商之源、殷商之都、邢侯之國,邢臺是河北省歷史上第一座“城市”,歷經五朝古都,商朝國都(約130多年),邢國國都(426年),趙國國都(30年),常山國(趙國)國都(10年),後趙國都(18年),邢臺為帝都600餘年,可謂龍脈興旺,不僅是河北省的城市中做過國都歷史最久的城市,而且從這片沃土上還走出了許多著名的邢臺籍皇帝,如郭威、柴榮、孟知祥、孟昶、李淵、李世民等。底蘊深厚的邢襄文化中悠久燦爛的古都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殷商故都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夏的第二個王朝,邢臺是伴隨著商王“祖乙遷於邢”(《史記·殷本紀》)而載入史冊的。 祖乙,中國商朝第十四任國王,商王河亶甲子,河亶甲病死後繼位,商祖乙九年(約前1438年),遷都於邢(今河北省邢臺市)。祖乙是有為君主,遷邢後命彭伯、韋伯為王,任命巫賢治國,教民耕稼,商朝迅速強大。他幾次出兵平服了蘭夷、班方等國,解除了東南方的夷族對商的威脅,國運再度中興。邢臺經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遷奄(約前1302年),約為商都136年;此外,邢臺廣宗的沙丘宮曾是紂王擴建的商國的“陪都”,沙丘苑臺最初建於何年不可考,前1075年紂王即位後,開始擴建沙丘宮,紂王在位的29年間,曾大規模擴建並多次來此酒池肉林、長夜痛飲。

2.邢國故都西周之除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建立邢國,在今河北省邢臺市,是按周公禮制建立的禮儀之邦。疆域大致西到太行山,北至今元氏一代,東至今聊城一帶,南至今邯鄲一帶。商代,殷墟北面已有邢國,即商王祖乙所遷都之處,也是拱衛商都北大門的戰略要地。周初邢國肩負著阻止戎人東出太行,騷擾周疆的重任,同時聯絡齊、衛、魯,並與北方燕國遙相呼應。周天子特許邢侯有“朕臣天子,用典王令“的代行王命的特權和按天子禮制建城。邢國以周成王四年(前1060年)封建,至前634年被衛國所滅,邢臺作為邢國國都約長達426年之久。

3.趙國故都戰國時期,趙氏立國自趙簡子起已經初具輪廓,趙襄子元年(公元前457年),趙襄子即位,隨即發兵滅代,趙襄子四年,智伯勾結韓魏圍困趙襄子於晉陽,危急之際,襄子反而私下聯合韓魏滅掉智氏,形成三家分晉局面。分晉後,趙襄子選擇了向北向東發展的戰略,逐漸佔有了山西中北部、河北中部、西南部和內蒙一部分地區,開始窺視齊燕。此時偏處山西的晉陽作為趙國統治與擴張中心,地理條件已顯不足,由於趙襄子做世子時經營邢臺多年,使邢臺有了個較好的經濟基礎,而趙國在吞併了邯鄲、柏人(今邢臺隆堯)之後,使邢臺成為四戰之國,地理優勢更加明顯,加上趙簡子、趙襄子曾兩次被困晉陽,餘悸、餘恨未消,襄子乃認為晉陽絕非久都之地,於是在約趙襄子六年(前451年)趙襄子正式自晉陽遷都於邢臺。趙襄子自前457年至前425年在位,計33年,趙襄子死後,其子趙浣即位為趙獻侯,趙襄子之弟趙桓子與趙獻侯奪位,自立於代,約前423年,趙獻侯被迫遷都中牟。邢臺作為趙國都城,基本是趙襄子在位時期,約近三十年左右,後世項羽便因襄子都邢之故,而把邢臺更名為襄國。

4.趙王/常山王故都襄國(信都,今邢臺),自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正月,張耳、陳餘立趙之後裔趙歇為趙王,中間歷經項羽分封張耳常山王,趙歇複稱趙王,劉邦再封張耳為趙王,張敖繼承趙王,到漢九年(前198年)正月,張敖被廢止,為王都凡十年。襄國(邢臺),作為秦末漢初之際的一個王都,它經歷了波瀾壯闊的秦末農民大起義,又經歷了激烈多變的楚漢戰爭。在此期間,襄國再度顯示了其地位的重要,以襄國為中心的趙國,亦再度發揮了其重大的歷史作用。耳去世,其子張敖嗣位趙王,都襄國。漢九年(前198年)正月,因張敖有謀反嫌疑,廢為宣平侯。從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初,趙歇稱趙王居信都,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復居信都,信都(邢臺)兩次作為趙國的都城,從漢元年(前206年)初項羽封張耳為常山王,改信都為襄國,到年底陳餘擊敗張耳迎趙歇於襄國,襄國二次為都,一次為常山國都,一次為趙都。從張耳韓信擊敗趙歇陳餘,劉邦封張耳為趙王,到張敖嗣位至漢九年(前198年)被廢為宣平侯,襄國再次為趙都,傳位歷張耳張敖二人,自此,秦末漢初,襄國(信都)為王都10年。

5.後趙故都晉大興二年(319年)石勒自稱大單于、趙王,定都襄國(今河北邢臺),史稱後趙。統治地區包括河北、山西、河南、山東、陝西以及江蘇、安徽、甘肅、遼寧部分地區。 後趙疆域襄國(今邢臺),後趙古都319年後趙石勒都此。335年石虎遷都鄴。349年冉閔滅石氏,350年石虎子只複稱帝於襄國,352年為冉閔所破。襄國為後趙國都共十八年,歷石勒、石弘、石虎、石祗等帝,冉閔滅後趙時,劉顯也曾在襄國稱帝。羯族人石勒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312年七月,石勒在中丘(今邢臺內邱)人張賓的建議下,進據襄國,333年,石勒死,石勒在襄國二十餘年。石勒崛起於襄國,定都襄國,幾年中,消滅北方割據勢力,滅前趙,統一北方。當時襄國是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後趙留下大量遺蹟:後趙高僧佛圖澄曾開發達活泉、龍岡(今營頭岡)。《晉書》、《順德府志》、《十六國春秋》、《高僧傳》及達活泉公園《重建廣源廟記碑》均有記載;內邱縣鐵頂墓村有後趙相張賓墓;南和張相村(張賓封地)也有張賓墓;內邱有李陽村及李陽河,皆與後趙將領李陽有關。

6.後趙京都---襄國城後趙建國,以襄國為京都,設天下為三州二十四郡,襄國(邢臺)為後趙國都,同時為司州駐地,石勒修建建平城,城牆可臥牛,故稱臥牛城,建平城四周有四個子城拱衛,以年號稱做建平大城,石勒引達活泉水周流城內,城開四門,其名缺考,以北苑作為襄國大市。襄國城經十八年建造完工。石勒於建平城內修建建德宮,豪華無比,石勒是羯人,稱皇帝又稱單于,故建德宮兼漢族皇宮風格和北方遊牧民族風格,堪為名城。 襄國示意圖後趙襄國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巍峨壯觀的宮殿群所煥發出的帝王氣概。石勒在襄國城所建的建德宮的主要建築有正陽門、端門、建德殿、建德後殿、徵文殿、單于庭、單于臺、東堂、西閣、後六宮、百尺樓、崇訓宮、社稷壇,宗廟、挈壺署、藏冰室等,建德宮四門南曰正陽門、東曰永昌門,西曰永豐門、北曰止車門,襄國城內建有太學,還有宣文、宣教、崇儒、崇教等十餘所小學,石勒還在襄國城西起明堂、辟雍、靈臺,又立桑梓苑和籍田,此外,石勒還在襄國近畿建造了水上離宮-澧水宮(在今南和)等。石勒在永豐小城內建設了永豐倉,即為太倉。石勒死後,石虎自居攝趙王,在襄國城內建設了觀省臺(又名觀雀臺),並起造太武殿,太武殿的地基高二丈八尺,東西七十五步,以彩色的碎石頭做成,下面有密室,裡邊安置五百衛士。漆瓦、金鐺、銀楹、金柱、珠簾、玉壁,全用金銀玉珠。窮極技巧。又在顯陽殿後造了靈風臺九殿,選數萬美女充斥其間。太武殿西,石虎建設了昆華殿,閣上輒開大窗,皆施以絳紗幌。直到352年,冉閔攻克襄國,一把火將襄國城內豪華的宮殿樓閣燒成灰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