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什麼有些皇帝要殺開國功臣?

萬里行者始於足


就拿朱元璋這個典型來說吧,他在歷代開國皇帝裡殺功臣最狠最多,前後殺了十幾萬人,從維護大明統治來說,這是相當政治正確的事情。開國皇帝不用自己積累起來的絕對權威扮黑臉,對於後世溫室裡長大的子孫後代絕不是什麼好事情,只是,朱元璋的殘暴程度實在超乎了常人理解範圍。

權力是個好東西,不管是皇帝掌握的最高權力,還是各級官員們擁有的大小權力,都是實實在在的權力,這對大多數人是難以抵禦的誘惑。

狡兔死走狗烹,鳥盡弓藏,這是范蠡勸文種的話,助勾踐完成滅吳大業,范蠡就棄官而去,帶著西施優哉遊哉地泛舟太湖去了,文種不聽,結果被逼自殺。

如果想要在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後功成身退,最好主動退出官場、交出兵權、老老實實地當個鄉間士紳,不去結交任何官僚,興許朱元璋會放你一馬。

朱元璋的草根奮鬥史和他開國之君的身份,使得他發起了這一場場近乎變態的清洗運動。

在開國前,他積極進取、開明向上、意志堅決……

在開鍋後,他繼續勤奮進取、事無鉅細,但疑心重重、謹慎小心……

大明建立初期,對於元朝還處於圍追堵截之際,朱元璋大封功臣,激勵這些老夥計們繼續為他拋頭顱灑熱血,繼續去南征北戰,緊接著,他把自己的兒子們分封到各地,讓他們帶兵戍邊,賦予他們實權,以便讓他們儘快成長,真正掌握權力。

等到北元被明軍打的快斷氣了,徹底消失在長城以南,朱元璋的皇子們也已經漸漸羽翼豐滿,那那些略微傲嬌的開國功臣們自然要被犧牲掉了,沒用了!

國家已經沒什麼邊患了,還要這些開國功臣們幹嘛呢?治理國家有相應的文官集團,論專業程度不比那些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老臣們差,甚至還更專業,關鍵是聽話、絕對服從。功臣們要麼知趣點的自己主動出局,要麼等著朱元璋來收拾你,古往今來,一貫如此,不然朱家的江山是有風險的。

此時的朱元璋,是個對搞了點小錢的縣令也要“剝皮實草”的狠角色,而那些開國功臣麼,畢竟勞苦功高,一步步從員工幹到集團副總,大家平時難免會有點小傲嬌!甚至小奢侈小放縱一下,人之常情嘛!

可他們的這些行為往往會被無孔不入的錦衣衛添油加醋渲染之後呈送皇帝御案之上。

對於這些“大字報”,老朱同志能怎麼想?

沒說的,縣令這種蒼蠅要拍,胡惟庸藍玉這些大老虎也要打。

論開國之君,殺一些驕縱的開國功臣也屬於理解範疇,但像朱元璋這樣如此狂暴的常年大開殺戒,十幾萬人被殺的空前慘烈,千古以來,也就老朱這麼幹了,只能說這個人純粹心裡扭曲甚至變態了。

老朱出身社會底層,他一旦獲得最高權位,就特別害怕失去,就拼命要去維護這朱家的天下,他越這麼焦慮,對下面的功臣就越不放心,只是諷刺的是,他殺了那麼多人,做了這麼好的防範手段,卻不曾想自己的孫子被叔叔給奪了位,據說最後喬裝出宮當和尚去了,走了他爺爺曾經走過的路。


雲中史記


如何對待功臣,一直是開國之君面臨的難題:這些人出生入死戰功赫赫,本應高官厚祿,但是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讓這些只知道拿刀子砍人的赳赳武夫治國,那肯定會是一團糟。但是不給這些功臣一官半職,他們又會很失落,這種失落的結果,除了再造反,就是橫行鄉里魚肉百姓。

劉邦在分封功臣的時候,就曾問過武將們:“你們會打獵吧?”武將回答:“當然會!”劉邦又問:“你們知道獵狗嗎?”眾人回答:“知道!”於是漢高祖開始暗示:“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其實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兩件事有一件是必須做的:“鳥盡弓藏”是應該的,飛鳥都射沒了,留著弓箭射人嗎?當然,也不能“兔死狗烹”,因為即使不能打獵,看家護院還是可以的。但是有一點是任何帝王都不能忍受的:這些獵狗吃完了獵物就開始吃家裡的雞鴨,甚至一個不高興就要向主人吠叫幾聲,甚至還想著咬死主人,這就讓人忍無可忍了。

劉邦基本上沒有碰到獵狗翻過頭來吃雞鴨甚至向主人狂吠的事情,但是這種事情讓明太祖朱元璋碰上了。隨著大明王朝的建立,朱元璋的功臣們大多數已經腐化墮落,真正成了皇帝權杖上的棘刺,要是不及早拔掉,不但會紮了繼任者的手,還會禍國殃民,比如他用鞭子活活抽死的朱亮祖,那就是一個比元朝貴族還壞的傢伙,要是朱元璋的功臣們都跟朱亮祖學習,那麼大明朝用不了幾十年就會被這些由功臣蛻變成的蛀蟲掏空根基。

所以任何一個王朝的功臣,都是掉進灰堆的豆腐——吹不得拍不得。放縱,就會讓帝國大廈轟然倒下,嚴懲;又會落下一個“鳥盡弓藏”的惡名。這個比喻不大恰當,但是用來形容功臣與皇帝的關係,或者來分析帝王心術,應該還是比較恰當的……


半壺老酒半支菸


歷史上皇帝濫殺開國功臣,究其根本是封建專制政權的國家權力私有,國家權柄為一家一姓所把控,不受制約的權力才會如出閘的猛獸率獸食人。為維護一家一姓之政權,為維護一家一姓之統治,凡是有可能威脅到一家一姓之統治的,就可能被唯我獨尊、掌天下人生死的皇帝誅殺掉。



而開國功臣恰恰是最可能威脅到皇權的一群人,因此他們也成了被誅殺、屠戮的對象。當初開國功臣們齊心協力、出生入死的建立封建專制政權,最終成了吞噬自己的怪獸,不知是悲是喜耶?不知他們早知今日之身死族滅,還會為不受制約的皇權賣命呢?

我國曆史上,誅殺開國功臣最烈者為明太祖朱元璋,其次為漢高祖劉邦。


開國功臣被誅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開國功臣可能會威脅到封建皇權的統治基礎。 封建王朝為家天下,劉邦、朱元璋皇朝初立時家族勢單力薄,統治基礎薄弱,因此對一同打天下、大權在握的部下充滿警惕、防範和不信任,一有風吹草動就大開殺戒,以防範於未然。 與他們相比,出身門閥世家的唐太宗李世民就能容下開國功臣們,一生只誅殺了大將侯君集、張亮,侯君集是廢太子李乾的岳父不得不死,張亮被殺完全是其囂張跋扈、蓄養死士所致。

第二,開國功臣可能會危及到封建皇權的“君權神授”。

封建王朝一般宣揚自己的皇權受命於天,是代上天執掌人間權柄,牧管萬民,這就需要裝神弄鬼、愚弄世人,讓天下百姓相信“君權神授”。 但這一套把戲在一同打天下、知根知底的開國功臣眼裡是非常荒唐可笑,他們可能不以為然,他們可能也不信服。為此,那些耿直、不附和、不唱讚歌者自然成了眼中釘肉中刺,皇帝肯定想除之而後快。

第三,開國功臣可能會危及到封建皇權的安全。

開國功臣在長期的戰爭中,一般會擁有一支只忠心於自己的部曲、親信、嫡系部隊,隨時會威脅到皇權的穩固,這才有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一代戰神李靖晚年稱病不出。開國功臣一般為武將,他們魯莽耿直,很難想到這些或很難放棄、疏遠和自己生死與共的袍澤,為自己被殺埋下了禍根。

第四,開國功臣可能會危及封建王朝統治秩序。

一般開國皇帝在創業時為籠絡人心,會和部下們同甘苦、共患難,和部下們打成一片。坐穩江山後,皇帝就要立規矩、講尊卑,有些開國功臣們沒有意識到這些轉變,還像從前一樣我行我素,從而惹惱了皇帝,招來殺身之禍。

第五,開國功臣的存在就是威脅。

皇帝獨攬大權,看上去高高在上,其實他們內心非常脆弱、惶恐、害怕、多疑、敏感,聽不得老弟兄們的批評、嘲笑、異見,也許只有殺戮才能稍緩他們的疑懼。

每讀《明史》,讀至“會冬宴,從者徹饌,友德有一蔬不盡。太祖責友德不敬,友德出匕首袖中,曰:不過欲吾父子頭耳。遂自刎,太祖怒,分徙其家屬於遼東、雲南地”,就感覺全身透寒,扼腕嘆息,一代名將傅友德,我漢人之英豪,以五千騎對戰五萬蒙古鐵騎,且戰而大勝之,他沒有死在蒙古韃子手裡,卻無辜見誅於君王,悲哉!


不受制約的權力就是食人猛獸!不獨封建專制權力如此,獨裁專制統治同樣如此: 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日本法西斯大屠殺、斯大林大清洗、波爾布特大清洗、薩達姆大清洗。。。

封建專制、獨裁磚制政權不消失,權力怪獸就會率獸食人;封建專制、獨裁磚制至度不消失,無辜民眾被屠戮現象就不會消失。

那些為權位、為眼前蠅頭小利而維護磚制統治至度者、為磚制至度唱讚歌者,終有一日也會像封建王朝開國功臣們一樣被不受制約的權力怪獸反噬、荼毒、戕害。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宜警惕之,慎戒之。


村野散人


歷史上從來都是同患難易,共富貴難。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功臣亡。而歷代皇帝誅殺開國功臣可以分幾類,一類是功臣能力太強,讓皇帝不放心。另一類開國功臣恃功而驕,貪贓枉法。說到底其實都是威脅皇權統治。

春秋時期的文種,漢初韓信等人屬於第一類。文種幫助越王勾踐成功復國,可以說是勞苦功高。勾踐復國之後,范蠡勸文種離開,說勾踐並不是可以共富貴的君主。但是文種不聽,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勾踐不會對自己怎麼絕情。勾踐殺文種一方面是因為文種才能太高,讓勾踐不放心,文種向勾踐提了復國七策,結果勾踐只用三策變成功復國。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文種知道勾踐的事情太多,包括勾踐那段在吳國的屈辱,這讓勾踐在文種面前沒有點尊嚴。最終勾踐賜死文種,還說:“聽聞先生有復國七策,寡人只有三策便已復國,剩下四策先生去與先王去說吧。”



要說誅殺開國功臣,就不能不提朱元璋誅殺像藍玉,郭恆這樣的功臣。像藍玉等人依靠戰功成為新貴以後,野心和貪慾逐步膨脹起來,逐漸由開國功臣變成國家毒瘤的淮西勳貴。他們貪贓枉法,草菅人命,對於貪贓枉法之人,朱元璋本身就極為痛恨,所以痛下殺手。

說到這就不能不提胡惟庸,胡惟庸被殺除了
說胡惟庸擅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朱元璋想進一步集中皇權,這個千百年相權與皇權之爭被朱元璋簡單粗暴解決了。雖說後世沒有了丞相,卻也誕生了內閣,除了名稱不同,其他沒什麼不同。


傾一生


新王朝建立,兵入府庫,馬入南山,這才是君主希望看到的。臥榻之側,有一猛虎,導致茶不思飯不想。人都是有私心的,除開雄才大略的皇帝,秦始皇、唐太宗等。文化教養也很重要,如果是平民皇帝,大多喜歡錢財。若是仕家弟子,大多注重人文關懷,民心更重要。因為得民心者得天下。





會游泳的小老鼠


首先是自己的階級太低,疑心太重。

這個從劉邦建立漢朝,和朱元璋建立明朝一樣的。

其次在於自己的兒子打不過這些開國元勳,而且擔心自己的後代管不住這些人,畢竟開國元勳,都是殺場流過血,不怕死的類型。

再就是皇帝這個位置,只是一把。不能落入他人手裡。能殺幾個就多殺幾個有能力動搖皇帝寶座的人。

可以看看歷朝歷代,沒有殺功臣的皇帝。

1.就是東漢的建立者劉秀,他是劉家人,是皇親。階級可以說特別高,基本沒有受過苦。

2.唐朝的建立者李淵,那可是跟隋朝皇帝世代相交,是楊廣的表兄弟。

3.宋朝的建立者可是大將風範,而且是官家子弟,陳橋兵變,皇袍加身,杯酒釋兵權。

所以殺功臣是因為上位者那個氣勢,壓不住。也就只能採取下下策。


用戶在線等


一、開國元勳一般都是同開國皇帝一起打拼天下的,一些開國元勳會以為自己同皇帝一樣現有特殊權力(實際開國元勳也會有一些特權,只是比皇帝差點),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會站在統治者的位置處理,這樣就會觸發皇帝的一些不爽,以為開國元勳也想當皇帝不甘心於做臣。

二、一些開國元勳的功勞不一定會比皇帝差多少,有些還會高過,為以防萬一皇帝會幹掉一些比較調皮的,畢竟功過蓋主,萬一造反起立開國元勳也有自己的勢力,幹過皇帝也不是不可能。

三、 皇帝和各開國元勳都有自己的勢力,只是開國元勳名義上歸皇帝管而已,這就像一塊蛋糕分成好幾份,皇帝和開國元勳各拿一份,社稷都是處於分散的狀態,皇帝像要整個蛋糕就要從開國元勳手裡拿,最快的方法就是隨便找個理由幹掉一個,把他那份拿過來。


雨夜軍刀


歷史上開國皇帝之所以要殺開國功臣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開國功臣大多能力出眾,皇帝對他們不放心。二是這些功臣有資歷,有功勳,往往容易居功自傲。三是為新皇帝掃清障礙。新皇帝大多未經歷或未完全經歷過打天下的過程,威望不夠,能力不夠,難以駕馭那開國功臣。


陶令想去桃花源1


從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看,集權是趨勢。唐朝有很多宰相,到明朝有首輔大臣,到了清朝就沒有宰相了。權力越來越集中在皇帝手中。

開國功臣有威信、有的有兵權,勢必要分散皇帝的權力;如果皇帝先死,想到下一代沒有能力和威信壓制功臣,為了實現權力始終掌握在皇族手中只能誅殺功臣。


英才智庫


有些功臣居功自傲,客觀上阻礙政令實施,危及或潛在威脅中央集權的統治,這是重要原因。同時,有些皇帝又擔心功臣權力太大,威脅自己特別是繼承人的安全。這主客觀因素加起來就容易誤解和殘殺。其實,封建集權之下,功臣只要交出兵權,轉而索要財寶土地求個富貴平安就沒事了。只可惜人對權力的慾望並無止境,真正淡泊的人千古難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