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違拗、對抗,家長越早「對症下藥」越好!

二年級學生小云的媽媽找老師告狀,說小云在家裡非常不聽話,常常不聽媽媽的話,有時反著來,叫她上東她上西,讓她別幹什麼她偏要去試,跟她說話好像從來都聽不進去,沒有反應,有時拔腿就跑,有時居然還頂嘴爭辯。老師反映,小云在學校倒沒有類似情況。

上述例子是典型的違拗或敵視權威、盲目反抗的表現。

當孩子覺得有關的權威人士或法令規章不夠公平,覺得受了不應有的或不適當的待遇(如批評與指責等)或感到不被理解和接納等時,就會表現現出對權威的敵視態度。

孩子違拗、對抗,家長越早“對症下藥”越好!


家長和教師,家規和校規,這是他們最早認定的權威,也是他們在遭受不能接受的待遇時所產生的不滿和敵對情緒最早指向的目標和盲目反抗的對象。

父母、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和初中教師經常會遇到上述類似的現象。

多數成人遇到違拗、對抗的孩子時,常常勃然大怒,覺得“簡直反了”“怎敢如此猖狂",因而用自己最嚴酷的懲罰來對付孩子,而事實證明孩子會“變本加厲”,搞得你無所適從。

違拗與對抗的原因是什麼?

此行為問題多發生在兒童自主性發展過程中的幾個反抗期內:2~4歲為第一反抗期,8歲左右為第二反抗期,青春期為第三反抗期。

在這三個時期內,60%~80%的孩子存在著“不聽話”的現象。

違拗與對抗的孩子多見於成人常常對孩子要求高,質疑與批評多,限制孩子活動自由,較多嘮叨,經常用羞辱、批評、生氣和找茬兒、體罰等方式對待孩子的情形。

違拗(多見於幼兒)常常因父母未能滿足兒童某些要求而爆發。兒童雖表現違拗與不服從,但內心常感焦慮與害怕,怕受成人懲罰。

對抗(多見於年齡稍大點兒的孩子)常表現為兒童因盡了自己最大努力仍達不到或實現不了家長和教師的要求,放棄目標之後,因膽怯而迫不得已、孤注一擲地採取強硬措施。

孩子違拗、對抗,家長越早“對症下藥”越好!


違拗與對抗的解決方法?

對孩子違拗與對抗行為的矯治可採用多種行為治療,如暫時隔離法和消退法等。孩子症狀出現後,家長要根據不同年齡注意採取以下策略:

1 反省自己

別總是說孩子違拗、對抗、“擰”“犟驢”,而應反省—下:

自己是否個性也太強了點兒;

自己是否領導慾望、控制慾望太強了些,對孩子的佔有慾望是否過分了些;

自己是否忘記了“孩子越大越不屬於媽”的規律,甚至在違背規律;

家裡是否還有老“擰”、老“犟驢。

2 修復關係

修復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愛,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用愛施加適當的壓力,用愛建立信賴,使其不忍心傷父母的心,不希望父母煩惱和悲傷,使其“良心”發現,體會父母良苦用心,培養、健全羞辱心。

孩子違拗、對抗,家長越早“對症下藥”越好!


3

檢討管教

許多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通常是過度關照,過度嚴格,嚴重“侵權,這樣會導致孩子的反感。

如管得太多太細,愛叨嘮,過分挑剔,本來就不該管甚至管錯了等。

4 不要粗暴

強迫壓制雖可暫時消除孩子的表面違拗,但孩子常常口服心不服。強迫壓制還給孩子提供不良的示範,導致孩子今後更加違拗。

5 堅持真理不遷就

如果確實是正確的,就不能因為孩子的違拗與對抗而放棄原則,否則孩後會以此為“武器"更多地來迫使父母和教師就範,滿足其不合理的要求。

6 查明原因

通過調查瞭解孩子違拗與對抗的原因,找出癥結所在,並適當反思其中的問題,根據情況作出適當的調整,同時吸取教訓。

7 加強溝通

與孩子進行誠摯的交談,瞭解孩子的思想狀況,也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和教師的一片良苦用心,通過講道理的方式及時解決問題。

孩子違拗、對抗,家長越早“對症下藥”越好!


如果孩子從小不聽管教,有了不良行為也未受到及時干預,問題會愈加嚴重,甚至導致違法犯罪。

因此,要注意從小對孩子進行教育,既要解決違拗問題,又要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錯誤。在孩子情緒平靜時,父母要說清道理,使其養成講道理的好習慣。

“四季豆不進油鹽”,那是因為時間太急了;“犟拐拐”使著不順手,那是因為你沒雕琢。

請大家記住:沒有管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管的成人。“軟硬兼施”,“威逼利誘”,互諒互讓,團結一致,是矯治違拗與對抗行為的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