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圍獵」的順豐,正迎來至暗時刻

被“圍獵”的順豐,正迎來至暗時刻

觀察

- 文丨不凡商業記者 石富元 -

原有戰場腹背受敵,新興市場被釜底抽薪,順豐不進則退。

10月18日,京東物流正式對外宣佈上線個人快遞業務,預示著京東物流的社會化開放程度更進了一步,直接殺入了C端市場,和順豐、通達系(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百世)等社會化快遞企業正面奪食。

受此影響,與京東物流一樣自營物流體系、主打品質化服務的順豐,開盤即跌3%。劉強東此前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未來只會存在兩家快遞公司,京東和順豐”。

而順豐遭遇的威脅還不僅如此,近日有報道稱,在長三角等一些區域,通達系的實效性已經超越順豐,與此相對通達系最近開始集體漲價,欲向高端快遞服務延伸,劍鋒直指順豐。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同城範圍內,一向唯“快”不破的順豐遭遇了更“快”的對手,達達、閃送等即時配送平臺正在蠶食順豐原有的業務。為了反擊順豐不得不緊急上線“順豐同城急送”,殺入一個完全沒有優勢的全新領域。

在傳統快遞領域,順豐正遭遇前後夾擊,在新興戰場,則面臨著降維打擊。鐵壁圍城,順豐就像一個不小心跳入包圍圈的巨獸,變得危機四伏。

通達系調轉槍口

長久以來,快遞業給人的固有印象就是:順豐高舉自營大旗,速度快服務好,效率當先;而通達系靠加盟起量,主打低價策略,成本為主。

兩個陣營似乎走在兩條平行軌道上,各自朝著自身的目標狂奔而去,無暇他顧。

用戶也很省心,追求時效就發順豐,貪圖便宜就用通達系,根本不會觸發選擇困難症。

但如此發展了十幾年後,順豐的財務模型越來越良性,其不但贏得了用戶口碑,還同時能收取更高品牌溢價,在業務量遜於通達系任何一家企業的情況下,營收卻幾乎是後者的總和,淨利潤也遠高於後者。

而通達系一直追求的低價策略卻很容易觸達天花板,在整體電商紅利逐漸消退的情況下,將難以再被裹挾著繼續高速增長。

為此,通達系各個企業也開始學順豐,買飛機、提升時效性、從成本策略漸漸往服務策略靠攏。漸漸地人們開始發現,在某些時候,通達系也變得很快了。

被“圍獵”的順豐,正迎來至暗時刻

在這個過程中,通達系內做的好的企業,便開始嶄露頭角,比如中通和韻達。它們倆拿走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同時還能尋求更高的品牌溢價。此次率先提出漲價的,便是中通。

而對比今年上半年各家財報可以發現,在淨利潤增長上,中通(68.06%)和韻達(33.78%)都大幅超越了順豐(18.95%),而中通20.5億元的淨利潤也已經快要追平順豐22.34億元的淨利潤。

從服務質量上看,目前行業最核心的一個指標是消費者申訴率。國家郵政局最新公佈的今年8月份主要快遞企業申訴情況顯示,韻達、中通的消費者申訴比例最低,均優於順豐。

通達系調轉方向奪命狂追,原本平行的軌道開始交集越來越多,順豐“唯快不破”的認知開始動搖。最為顯著的例證就是,原本不糾結的客戶開始糾結了。

比如在某些線路上通達系價格是順豐的一半,但時效性卻不輸順豐,原本屬於順豐的高端商務客戶就有可能倒戈。

為了與順豐爭奪松茸季的快遞訂單,中通近年來開始與雲南的航空公司合作,開發了發往各省會城市的航空專線。通達系的老大中通,正在對順豐發起挑戰。

與此同時,順豐即將遭遇其創立以來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一山難容二虎

長久以來,能在用戶口碑市場與順豐匹敵的只有京東物流,但京東物流自創立起只為京東的自營電商業務服務,因此兩家可謂井水不犯河水。

但隨著京東電商開放第三方商家業務,京東物流也在逐步往社會化過渡,並從京東集團獨立拆分出來,設立獨立的財務目標。

從最初服務自營電商,到開放給第三方商家,再到允許外部商家使用京東倉儲物流服務,直至今天,京東快遞對個人用戶也敞開了大門。

兩虎進入同一片山林,順豐再也不是社會化快遞的唯一王者。

雖然目前京東個人快遞業務只在北京、上海、廣州攬件,但在價格方面卻比順豐便宜不少,京東物流有高管曾對外稱,“京東快遞的定價比順豐便宜了不是一點兒。”以廣州寄往北京等異地件為例,京東快遞的價格為17-18元,順豐為18-23元。

並且京東在全國運營著521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1160萬平方米,同時京東擁有近12萬的配送員工,這些都是京東物流對外擴張的資本。

被“圍獵”的順豐,正迎來至暗時刻

在客群上,京東與順豐有著高度的重合。順豐主打個人商務件,而京東主要服務相對高端的消費群體,這兩類客群天然統一。

順豐這些年也一直在努力切高端電商客戶,甚至不惜自建電商平臺。從最早的“順豐E商圈”、“尊禮會”,再到後來的平臺電商“順豐優選”、社區O2O“順豐嘿客”、跨境電商“豐趣海淘”,精選電商“順豐大管家”,順豐幾乎嘗試了近年來各種電商風口,但都未能大獲成功,並燒錢上百億。

一個是從C端市場往B端市場切,而另一個不斷從B斷市場往C端市場滲入,二者各有優勢領域,卻又都看中了對方的地盤。

狹路相逢誰能勝出尚不可知,但順豐即將遭遇強力阻擊是必然的,未來的增長空間旋即變得撲朔迷離。

而更為糟心的是,順豐在原有戰場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在新興市場也正在崛起一些新的勢力,在不斷蠶食順豐的固有領地。

新興市場的潛在顛覆者

物流隨商流而動,正如電商的興起才帶動了整個快遞業的振興,而如今隨著新零售、本地生活服務、半小時生活圈的提出,商流正在發生著鉅變。

電商正在拼命把倉布到各個城市,甚至是用戶家門口;以美團為代表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不斷崛起,為用戶提供著各類及時達的服務;各種傳統業態也正在接入各種新零售網絡,意圖更接近用戶。

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訴求,就是“快”。

為了滿足這種小時級達的需求,各類眾包配送平臺崛起,各種顏色的配送小哥替代騎著三輪車的快遞員,成為了城市道路的主色調。

相比他們提供的一小時甚至半小時達的服務,順豐同城當日達甚至隔日達就顯得沒那麼“快”了,唯“快”不破的神話隨即破功。

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在C端同城配送市場,很多用戶開始拋棄順豐,改用閃送、UU跑腿等專注個人配送的同城速遞平臺。

被“圍獵”的順豐,正迎來至暗時刻

為了應對同城市場顛覆性的衝擊,順豐上線了“順豐同城急送”,也做專人直送業務。但如此一來,順豐便要放棄固有的優勢,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

如果勝出了,至多是奪回了原本屬於自己的用戶,但一旦失敗了,就預示著其完全失去了這一片領地。

相比順豐,更為警覺的京東,則一早收購了達達,以補充自身在這個新興戰場的空白。

後有通達系的拼命追擊,前有京東物流這個突然跳出來的程咬金,下面還有閃送、達達等在默默釜底抽薪,順豐即將進入一個不進則退的尷尬境地。

而對於資本市場而言,一旦企業無法大踏步前進,必然會遭遇估值的下挫,而順豐最近一年的表現正在驗證這個邏輯。

相比最高時3000多億的市值,順豐當前1700億的市值幾乎腰斬,而且其股價目前處於一個緩慢的下行通道。

一旦各路不謀而合的潛在對手形成了真正意義的合圍之勢,緩慢下行不知是否會變成劇烈的下挫。

- END

轉自不凡商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