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令人吃驚的歷史真相?

史論縱橫


提到商紂王,大家估計第一時間會聯想到蘇妲己,繼而聯想到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繼而聯想到他是商的亡國之君;陷害了無數忠良,整天酒池肉林,對自己的國家不管不顧。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

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


殷壽王本名子受,是殷商第三十代君王帝乙的幼子。由於她的母親被封為王后,順理成章地,殷壽成了太子,也就是王位繼承人,而他的大哥微子,則無權繼承王位。

我們都看過封神演義,開篇便提到了殷壽去女媧宮朝聖,然後寫詩把女媧黑了一番。之後,女媧抓住把柄來找事,自此商朝進入沒落期。

這些都是神話,事實真的如此?

紂王繼位之後,子承父業,向西壓制了日益崛起的諸侯國周的勢力,囚禁西伯姬昌,讓周人屈服;向東繼續攻打東夷諸部,最終真正完成了對東夷中的徐淮部落的征服,將中原王朝的版圖擴展至渤海、東海。

長期的征戰也使商王朝國力大損,以致後來牧野之戰時,倉促間只能派奴隸上場作戰。加上微子為代表的一眾貴族的出賣,在內憂外患中,商王朝最終走向了滅亡。

作為周王朝對立面:商王朝末代君王,帝辛成為以後衍生於周的諸子百家口誅筆伐的目標,而出賣祖宗社稷的微子卻成為世人口中賢人的典範,可嘆可悲。


而紂王的兄弟姐妹,諸如微子啟之類的,卻得到了該有的榮華富貴,被封為諸侯,治地在宋國。從此,受盡嘲辱。


山鬼祗樹


真實的歷史與我們被告知的歷史有時差別很大,有的甚至是南轅北轍,所以我們瞭解了歷史真相後,都會不由自主地大喊:“哇!原來是這樣,有沒有搞錯啊!”

今天告訴大家一個關於“二十一條”的歷史真相。

袁世凱和各國駐華使節的合影

只要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都知道“二十一條”,知道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臭名昭著的賣國條約,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袁世凱為推行帝制,以接受企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作為條件,換取日本政府對他的支持——但真相是“二十一條”根本不存在。

嚴格地說,“二十一條”指的是日本公使向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個大綱,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號,共有四條:要求中國承認,把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移交日本,並另加其他路礦權利;

第二號,共有七條:要求中國承認,日本在南滿和東內蒙的一切路礦和無限制移民等,既有特權,不許列強介入,並延長旅大租期為九十九年;

第三號,共有二條:要求中國承認,中日合辦“漢冶萍公司”,其鄰近礦山等,未經日本政府同意,中國不得自行處理;

第四號,只有一條:要求中國承認,所有中國沿岸港灣及島嶼,概不讓與,或租借與他國;

第五號,共有七條:要求中國承認,聘用有力日人為中央政、財、軍顧問;日營醫院、寺廟、學校,在內地有土地所有權;中日合辦各地警察局;中日合辦中國軍械廠,統一武器使用;日本享有武昌至九江、至南昌及南昌至杭州、潮州各鐵路之製造權;籌辦或整理福建省內的路、礦、港口、船廠,日本有優先權;日人有在中國佈道權。(唐德剛《袁氏當國》第142頁)

圍繞著日本政府提出的這二十一條要求,中日兩國外交官展開了激烈交涉,袁世凱在談判之初就明確告訴外交總長,第五號諸條,絕對不能答應,這是中國政府的底線。與此同時,袁世凱還通過一些途徑將此消息傳遞給英美等國,給日本政府施加外交壓力。最後,日本政府被迫放棄了第五號的七條要求。1915年5月25日,中日在北京簽署了《關於山東省之條約》《關於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條約》及十三件換文。

參與中日談判的外交次長曹汝霖

當時北京政府對條約的正式名稱是《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兩國政府所訂之條約及換文》;日本政府稱為《大正四年日中條約及換文》;學界嚴謹的稱呼是《民國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締結之中日條約及換文》,簡稱《中日民四條約》——從這個角度講,所謂的“二十一條”根本就不存在。

“二十一條”一詞充滿著政治意味,由於革命史觀的宣傳,“二十一條”代替了《中日民四條約》,以至於人們認為“二十一條”就是條約名稱。其實正確的理解是,“二十一條”是《中日民四條約》的緣起,而《民四條約》是“二十一條”的結果,兩者是不同的。
























民國年間那些事


我想說一些由我們的觀念造成的對歷史的誤解。

在我的中學時代,中國史和世界史是分開學的,且中間沒有交集,所以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對應我們的什麼時代,比如十字軍東征對應我們什麼時代,我全無一點印象。我印象裡,中國和外國就是兩條線,絲毫沒有交集。



之後我看到了一本書,發現這個觀點是多麼荒謬。考古學家李濟在《安陽》一書中這樣寫:“殷商像今天的美國一樣,是一個由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構成的多民族社會。”在殷墟的殉葬坑中,出土過高加索人的頭骨。那麼,當時的社會是不是也像今天一樣是廣泛流動的呢?外國人也會參與見證我們的歷史更迭,我們也會有機會見到他們。古代並不是一個相對靜止的時代,並不是固守著“天圓地方”,在一個地方紮根生長的時代吧。

另外,大家會不會覺得春秋戰國和秦漢在歷史上相去甚遠,至少要隔著數百年?反正我一直是這麼覺得的,但實際上,劉邦和秦始皇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劉邦僅僅年輕嬴政3歲。他看到嬴政出巡的時候還讚歎,大丈夫生當如此。而且,劉邦生於周赧王59年,如果按照周朝的紀年方式,他居然算是周朝人。由於秦朝的短命,漢朝迅速的接替,讓人們產生了時空的混淆感。李開元在《秦崩》一書中這樣說,秦始皇50歲去世,劉邦享年62歲,他們共同生活了47年。

知道真相之後,有點懵。


光明大先生


最令人吃驚的就是揚州十日了,漢奸當道為禍祖國跟人民。當時的清軍攻入了揚州,在揚州遭到了最頑強的抵抗。當時的清軍統帥以滿八旗作為主力對揚州城發動進攻,雖然攻破了揚州城,可是清軍也為此付出了八千人的戰損代價。這使得清軍統帥惱羞成怒,下令屠城十天。然後清軍在這十幾天裡總共屠殺了八十萬揚州百姓。而最讓人吃驚的是,參與屠城的軍隊裡有八萬人是漢人軍隊。

按著當時清軍的編制,一個方面軍為兩旗滿軍旗的人馬,一個滿軍旗大約有士兵9550名,兩旗共19100名士兵;除了這兩旗人馬外,還有大約80000名士兵的漢軍旗或者漢軍作為輔助部隊。總計十萬人。因此,揚州十日傷亡滿軍8000人實際上佔清軍主力的一半了,剩下的清軍也不過幾千人。在清軍主力被重創以後這些漢軍絕對有話語權,就算沒有反抗的意思完全也可以阻止清軍對揚州市民的報復。但是這些漢軍卻廉不知恥,竟然甘當滿清的走狗,把屠刀伸向自己的同胞,最終殘殺八十萬人。


優己


今天是4月12日,那我們就聊聊91年前的今天。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

這次政變,給革命力量造成多大的損失,我們都知道。而這次政變也給國民黨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在蔣介石政變前夕,國民黨擁有65萬普通黨員。但是在1928年重新統計黨員的時候,只有22萬。

那剩下的43萬哪去了?被蔣介石殺了。

被殺了這43萬國民黨員,基本以有理想、有熱情、愛國的左派熱血青年為主。



先說國民黨組織。

北伐前夕,國民黨在省、市、縣、鄉都有完整的組織機構,牢牢掌握著基層地方的組織運作。

在政變以後,國民黨的基層組織基本瓦解。

直到1933年,全國僅有17%的縣擁有國民黨的組織機構。

剩下的大部分地方,全部由地方民團、土豪劣紳、地主富農掌握,政府勢力水潑不進、針察不進。

從此以後,國民黨再也不能夠組織人民、徵收稅賦、進行大規模的建設,淪落為黑幫性質的黨派。



再說國民黨員。

1928年,四川黨員是政變之前的百分之十七。

浙江黨員是政變前的百分之二十三;

湖北、湖南、廣東、江蘇,黨員數量全部減半。

經過幾年的恢復,1933年逐步恢復到政變前的水平。

數量恢復了,質量呢?

原先為了革命、為了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熱血青年被殺了,新加入的是黑幫、地痞、土豪、軍閥。

這樣的黨員素質,談何革命?談何抗日?談何現代化?

國民黨敗退大陸,根基就在1927年4月12日


溫乎


說一個關於關雲長的小典故吧。昨天看《三國志》無意中看到的。

《三國演義》裡關二爺千里走單騎,一路上為了避嫌二位嫂嫂在屋裡休息,關二爺持刀立於門外,傳為佳話。

《三國志》裡有一條裴松之註釋,說的是關二爺跟隨曹操打呂布,開拔前對曹操說“呂布妻美,勝後關娶”。意思是呂布有個老婆挺漂亮,如果此戰勝利後這個漂亮老婆就歸我關某了。曹操同意了。

後來攻打呂布城池,即將破城之時關二爺又一次提醒曹操:“你可別忘了,這漂亮女人可是我的。”曹操又同意了。

後來城破呂布被擒,所有呂布家眷被關押收監。關二爺興沖沖的找曹操要人。本來曹操沒在意,可關二爺三番四次的提醒,於是曹操上了心親自看了一眼,哎呦,確實挺漂亮,於是曹丞相反悔,自己收編了。

不知各位感受如何,反正我看了這則註釋樂了半天。自行腦補了關二爺一臉失望,以及曹操各種不要臉的表情。


私家書評


抗日戰爭時期最鐵桿的漢奸幾乎都沒有受到懲罰,這與日本印象中“狗漢奸”人人喊打的情形,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話,仔細分析來,估計都不止是“令人吃驚”的歷史真相了,而是讓人大跌眼鏡!(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普遍的來說,凡是“漢奸”,不管作惡幾何,往往能引起人們的憤恨,在普通人眼裡,背叛民族背叛國家的漢奸是不可原諒的,抓住基本上能被民憤撕碎揉爛,但這也就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看事情,若是站在政治的角度,那就是另一番別有洞天了!

不說其他的,但說一個叫吳華文的,這個人是個鐵桿漢奸,而且是有帶軍隊權力的那種,這在抗日戰爭時期都屬於金飯碗了,吳華文通敵後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日本人在山東站穩腳跟。

怎麼幫?自己親自帶著部隊,先將蔣介石的部隊趕出山東,然後大肆屠殺平民百姓,製造了廣泛的無人區,這就是一個漢奸對於國人的態度和言行。


即使這樣吳華文也並沒有受到懲罰,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拿著戴笠給的“尚方寶劍”――一紙同意他去給日本人辦事,暗中充當眼線打擊日本人的密令,也就是說吳華文屬於雙面間諜,在軍統戴笠哪裡是備了案的,他殺中國人打自己的部隊都是為了“抗日”,不得不進行的舉動。

可吳華文打中國人的時候從來不惜力不留力,都是真打,幫日本人都是真幫,吳華文自己都說:“日本人完了他就是抗日功臣,找戴笠邀功去;日本人要是贏了,他就是‘開國’功臣”,簡直無恥至極了!

不過即使是這樣一個人,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卻先後得到了蔣介石和他最大的對手的青睞,先是投靠戴笠,被送上內戰前線,感覺沒什麼前途,拉攏自己的一夥人兩萬餘人,臨陣起義,搖身一變投入到了“我方”懷抱。

並因為在渡江戰役中第一支衝進總統府的部隊,成了開國英雄,這哪裡是令人吃驚的歷史真心,簡直要大跌眼鏡了!


歷史三日談


令人吃驚的歷史真相,我敢說,你們敢信嗎?別罵我哦。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有難度,歷史都是當政者編的,好多真相也都被當政者故意歪曲了。做為普通老百姓,只能從野史,演義,小說和傳說中去找尋那支離破碎的“真相”了。

  • 光緒皇帝就是被此二人忽悠的,左邊康有為,右邊梁啟超

這裡說一說清末的重大事件“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頑固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可憐“戊戌六君子”死的可惜,當時其時他們六人也是可以跑的,但為了喚起國人富國強兵的意識,義然決然的等這清兵來抓捕,直至赴死刑場,真乃豪氣滿天呀。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是

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


  • 康有為和他的三房姨太太

而相對於這六位英雄,變法的最重要的倡導者康有為,反而出逃到了海外,過起了做生意,娶了幾房小妾的愜意生活。還在歐洲各國華僑界,以救國救民之名大舉募捐,所得善款全被他揮霍一空。康有為晚年還給張勳復辟唱頌歌,開起了歷史的倒車,真乃欺世盜名之徒。


圖說奇聞錄


阿芙樂爾號的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共產主義。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這場革命一定是非常的激烈,無數蘇聯紅軍為之犧牲了生命,但事實情況是當時守衛冬宮的僅有一個婦女營和一個士官生營,在人群的衝擊之下很快就投降了,冬宮的防衛長官帕裡琴斯基自己打開了冬宮大門,並把革命群眾帶到了臨時政府部長們正在開會的地方,而阿芙樂爾巡洋艦正在大修,沒有裝彈也沒有人員,被臨時任命的阿芙樂爾號的政委別雷舍夫僅僅向冬宮打了幾發空包彈(沒有彈頭)。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絲毫不能影響到十月革命的偉大,這次革命造就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更為中國人民帶來了走向幸福與強大的全新出路,而隨著中國在前進的道路上取得越來越大的成就,飲水思源,十月革命的光輝也將永久閃耀!


英勇的少年大俠


1、鄭和下西洋時期的大寶船

鄭和乘坐的大寶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關於這艘船的規模、排水量,一直有爭議。英國學者推算大寶船排水量為3100噸,中國學者推算有5000-10000噸。現在世界上最小航母排水量有7000噸,鄭和大寶船的噸位和航母差不多,那還是在15世紀啊。

2、宋朝對外戰爭勝率達到70%

在我們的印象中,宋朝是積貧積弱的朝代,割地稱臣,被少數民族打怕了。但是有人做過統計,在萬人以上的戰鬥中,宋朝對少數民族的戰爭勝率竟達到70%。宋遼戰爭27場,其中宋勝19負8,勝率達70%。宋西夏戰爭17場,宋勝12負5,勝率也達到70%,宋金戰爭25場,宋勝18,平1,負6,勝率達72%。宋蒙戰爭15場,宋勝11負4,勝率73%。

3、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中英雙方究竟死傷多少人。

整場戰爭英軍陣亡266人,戰傷1790人,不及非戰鬥減員(2400人)多,清軍傷亡在60000-62000之間,中國民眾死傷約80000-8500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