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對日戰爭

元日戰爭,是指元朝初期,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兩次派軍攻打日本而引發的戰爭。這兩次侵略戰爭,在日本合稱"元寇"或"蒙古襲來"。

後來,按照當時的日本天皇年號,把這兩次戰爭為"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鎌倉、室町時代,也有“異賊襲來”、“蒙古合戰”、“異國合戰”等稱呼。到了江戶時代,所謂的大日本史則直接焦作“元寇”了。

其實,在兩次戰爭之後,1286年,忽必烈曾試圖再次入侵日本,但因同時在南方發動的對越南的陳朝的進攻受挫造成國力匱乏而作罷。而且,因為越南始終承認與南宋的藩屬關係,不承認元朝的宗主權:加之,大量南宋遺民逃往越南避難。對於剛剛滅掉南宋不久,各地仍有反抗勢力的元朝而言,一個不想建立邦交關係的日本,無疑越南更加危險。

元朝對日戰爭

果不其然,雖然也經歷了兩次失敗,元朝還是在1287年發動了第3次對越戰爭。戰爭一直持續到1288年(元至元二十五年、越南重興四年),元朝第三次侵越失敗。儘管如此,元世祖忽必烈仍不希望就此終止對越戰爭。因為幾次失敗,都不是蒙古兵的戰力不足,而更多地是因為不適應越南的炎熱氣候,加上與攻打日本一樣的颱風問題。對此,忽必烈多少有些心有不甘。

於是,戰爭結束的第二年,元世祖仍在籌劃對越南的用兵事宜。畢竟,南宋遺民的影響,使得想接續南宋政治遺產的元朝,多少有些名不副實。但因時間倉促,第4次對越戰爭未能繼續。而且,越南陳朝取得勝利後,隨即派出使者入元,請求按前例向元朝朝貢。元世祖正好找了個臺階,順坡下驢,應允議和。最終,陳朝雖然沒有交出大批南宋軍民,但承認了元朝的宗主權,戰爭就此打住。

元朝對日戰爭

元日戰爭過程中,因為元軍異地作戰,很多士兵水土不服,且元軍和高麗士兵不諳水戰,再加颱風緣故,元朝的對日作戰,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很多日本人卻不管各種客觀的人為因素,把這兩場戰爭的功勞歸於颱風。因而,颱風被傳得神乎其神,日本人認為是他們傳說中的神武天皇掀起的"神風"擊退了元軍,從而使日本免於亡國。故而,颱風被日本人成為“神風”。

元朝對日戰爭

這還不算,到了“二戰”時,日本人為了對抗美國的空軍,更是將他們的飛行特別攻擊隊取名為“神風特攻隊”。但這一次,“神風”並沒有幫助他們。最終,“神風特攻隊”以4000多人的犧牲為代價而被打敗。看來,無論是誰,發動侵略戰爭,大多不會有好結果。

日本天皇裕仁承認無條件投降後,“神風特攻隊”的創始人、日本中將大西瀧治郎剖腹自盡,說是以死向4000日本士兵及其家屬謝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