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要银子抢圆圆,为何不怕吴三桂雄兵?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明朝灭亡。这一年是大顺元年,居然也是顺治元年。

众所周知的是,这一切都因为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清代大才子吴伟业在讲述其原因时有一句诗很出名“冲冠一怒为红颜”。据说吴三桂得知李自成占据北京后,抢掠明代大臣的银子,抓捕了自己的父亲时,只是冷冷的回应“我回去之后就放了”,然而得知陈圆圆被抢走,直接大怒不已,投靠清军。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要银子抢圆圆,为何不怕吴三桂雄兵?

而事实上,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前,吴三桂最初得到崇祯皇帝命令,并被加封平西伯,带领5万精兵勤王,北京陷落后,吴三桂担心清军入关,第一时间回守山海关。这个时候,吴三桂应该是愿意接受李自成当皇帝的。

​北京陷落后立刻回守山海关,显而易见,吴三桂绝对不是一个不知轻重的人,他在意的绝对不是一个陈圆圆,而是李自成对自己的态度,连自己老婆都敢抢去凌辱,那自己回北京还有活路吗?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时,李自成作为一个一度称帝的农民起义家,与明朝折腾了数年,屡败屡战,手下、盟友里各路人都有,什么货色李自成都见过。能够降服这些农民中的佼佼者为自己所用,李自成绝对不会比朱元璋差多少。但面对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的数万关宁铁骑,李自成为何选择错误,没有安抚他?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要银子抢圆圆,为何不怕吴三桂雄兵?

其实,历史有很多巧合,李自成早已想到了这些问题,然而最终导致吴三桂投靠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后,担心吴三桂降清,派明朝降将唐通招降吴。---可见,明代将领在对明和大顺的选择上,起初对明朝基本不留恋。

吴三桂不仅接受了李自成的劝降,而且将山海关兵权交给唐通。然而后来得知自己父亲吴襄被绑起来勒索银子,吴圆圆被抢,才重返山海关。而唐通实在废物,居然很快就被吴三桂把山海关多回去了。就算这样,李自成也赏赐了吴三桂几万两黄金,希望能够挽回,可吴三桂已经不再相信李自成了,假意收下黄金,立即写信给多尔衮求助。

2、与明太祖朱元璋所处的环境不同,李自成所处时代是一个汉族统一大王朝,一直以来对外战争并不吃亏,所以李自成对关外的威胁程度认识不清。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虽然厉害,却没有自己的经济系统,朝廷一旦瓦解,没有粮饷的支撑,很快自己就灭亡了,在李自成看来山海关守军不过是砧板上的一块死肉。

3、吴三桂和清军之间并没有足够的信任,李自成带兵攻打山海关时,吴三桂前期取得了胜利,然而农民军摆开持久战的架势后,吴三桂很快就受不了了。三次写信给清军,清军都将信将疑,直到吴三桂撑不住了才出手。

被明所唾弃,被清所怀疑。对于吴三桂而言,他确实已经不欠明、清的人情了,这也为他后期的作为埋下了伏笔。

虽然吴三桂一度被必入绝境,才因清兵入关,然而历史责任始终不容推脱。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要银子抢圆圆,为何不怕吴三桂雄兵?

由此可见,吴三桂的山海兵力确实不能够影响李自成,而且李自成也确实考虑到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情况,但李自成对清兵的认识不足,是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而清兵当年就进入北京,我国进入顺治元年,紫禁城内明朝8000多官吏、太监使用明朝皇帝的辇车,把多尔衮拖进皇宫跪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