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需要“半碗芝麻面”,让内心变得柔软……


人,总需要“半碗芝麻面”,让内心变得柔软……


“这芝麻面有点苦,味道不对。”我对妻子说。

“冰箱里还有,你拿出来尝尝。”妻子说。

我打开冰箱,拿出另一份芝麻面,尝了尝,失望地说:“这个味道是对的,刚刚那份坏了……”

“我前些天才吃过,这么快坏了?”妻子说。

“忘了放冰箱,自然就坏了……”我难过地说。

我又反复闻了闻,反复尝了尝,的确是坏了。

我望着袋里装着的芝麻面,差不多有半碗,一幅幅场景涌现出来——

家人顶着烈日扦芝麻;

家人一点点曝晒芝麻。

尤其是——

妈妈一瘸一拐地筛芝麻,挑出里面的杂物;

然后又一瘸一拐地围绕着灶台烧火、炒芝麻;

炒好后,妈妈又一点点碾碎芝麻……

人,总需要“半碗芝麻面”,让内心变得柔软……


为什么会一瘸一拐?

2013年,因为一场病,妈妈就一直一瘸一拐,幸运的是,喝了这么多年红酒和红茶之后,妈妈比之前好多了,走起路来方便很多。但还是不能多走,前些天我看到妈妈的腿和脚时,望着静脉曲张留下的深色痕迹,点点线线,差点哭出来。

也许红酒红茶真的起了作用。我很多次查询红酒和红茶的功效,尤其是红茶,可能真的有助于妈妈的康复,加上妈妈喜欢喝红茶,所以,遇到好的红茶,我都舍不得喝,全部留给妈妈。

再看看眼前变味的芝麻,想想以前的烂桃子,我更加心痛。

或许,只有一个人真正体会到一种东西背后的“辛劳”和“汗水”时,他才会珍惜,或者在失去后感到痛心。

所以,呼吁节约粮食,很难,很难,很难!

因为——

很多人不知道背后的汗和泪。

我很多次看到小朋友,把吃不完的面包饼干丢进垃圾桶,我提醒他们不要浪费,可这样的提醒很难“入心”,也就很难真正有效。

他们没体验过面包饼干背后的“艰辛”,也不知道粮食的“诞生”过程,所以才会那样心安理得地浪费。

人,总需要“半碗芝麻面”,让内心变得柔软……


来得容易,必不珍惜。这近乎是真理。

也因此,真要让孩子珍惜粮食,除了“粒粒皆辛苦”之类的说教之外,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孩子忍受饥饿,同时现场感受粮食的“诞生”过程。

刻骨铭心的体验,才会有刻骨铭心的珍惜和记忆,正如我眼里的“半碗芝麻面”。

又如,9月初,我重新用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地写日记。这种体验不是电脑打字能够替代的,更有助于思考。

而现实是,节奏太快了,很多东西,看过、听过,一晃而过,浅浅的经历,脑子里难以留下深刻烙印。

但,该慢下来的还是要慢下来——

每个人,

总要有自己的“半碗芝麻面”,

好让我们的心一天天变得柔软,

从而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懂得照顾他人的心理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