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力量拓寬成都鄉村振興之路 有一個熱詞叫「回鄉創業」

双创力量拓宽成都乡村振兴之路 有一个热词叫“回乡创业”

成都發展改革

記錄解讀成都發展改革偉大進程

双创力量拓宽成都乡村振兴之路 有一个热词叫“回乡创业”

文創旅遊帶動鄉村振興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更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指明瞭方向。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四川時更是強調,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紮紮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

作為農業大省,四川正努力擦亮農業“金字招牌”,譜寫好鄉村振興新篇章。而在“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下,成都如何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主幹”作用?

雙創,無疑是成都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強力引擎。近年來,兩河村等農村電商崛起,以文創旅遊實現差異發展的竹藝村、明月村等網紅村落爆紅,都可以看到雙創力量正源源不斷注入成都鄉村,拓寬成都鄉村的振興之路。

借勢互聯網

“舊”農產品走“新”路 農村電商在成都崛起

回鄉創業,是成都近年來的熱詞。借勢互聯網,做農村電商,則是不少回鄉年輕人的創業路徑。

橘子豐收的季節,是成都兩河村村民一年中最興奮的時候。確認訂單,採摘、分揀、包裝,然後統一物流配送。一條龍的高效電商服務流程,不到48小時就能走完。一日數百斤柑橘,一年數百萬產值,高效的農村電商銷售,在兩河村村民農產品銷售份額中,佔據越來越大的比重。

借勢互聯網,柑橘這些“舊”農產品走上了電商“新”路,目前,兩河村的柑橘已通過這條路走到了俄羅斯,兩河村也從成都有名的貧困村蛻變為一個欣欣向榮的新農村。

而藉助互聯網新技術開啟創業之路的,不僅僅是兩河村。

從龍泉驛桃樹上摘下的鮮桃,次日早上就能出現在泰國商超,電商賣桃已經成為龍泉驛水蜜桃銷售的一種主要方式,以長松水蜜桃合作社為例,超過4成的銷量都是來自電商渠道。郫都區的人人耘“互聯網+共享農業”互動種養平臺,在線農場已有2萬多用戶,城裡人可在農場中認領菜地,並通過手機APP實時關注蔬菜生長……

農村電商的崛起,離不開有利的政策支持。

成都為扶持農村電商,近年來出臺了《關於加快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推進農業農村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明確指出要規劃打造一批電子商務與鄉村服務創新創業基地,為鄉村創新創業主體工商註冊提供便利,降低創新創業門檻。鋪設平臺之外還有實打實的資金加碼,對符合條件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成都將一次性給予最高100萬元的獎勵。

這些有利政策沃肥了“果實”——僅今年上半年,成都市農村網絡零售額就達到193.49億元,同比增長35.38%,佔全川農村網絡零售額的44.95%。

挖掘當地文化

老村落煥發新生機 文創旅遊成農村產業振興“新樣本”

《關於加快推進農業農村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中,規劃打造一批文化創意與規劃設計鄉村創新創業基地,加快鄉村工匠、文化能人等扶持培養,也被作為重點任務列入。1.7萬公里天府綠道的延伸,1000個川西林盤的整治,正讓“岷江水潤、茂林修竹、美田彌望、蜀風雅韻”的錦繡畫卷緩緩展開。

可以明顯感受到的是,近年來,成都的網紅村落越來越多。一個個老村落通過挖掘當地文化、發展鄉村旅遊,正逐漸煥然一新,成為成都鄉村產業振興的“新樣本”。

臥於成都西邊的蒲江明月村,就從一口百年邛窯開始,用文創撬動了鄉村的振興——在定下“政府搭臺、產業支撐、文創撬動、公益助推”的文創鄉村建設新路徑後,國家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李清、前知名媒體人寧遠先後入駐,目前明月村已引入文創項目40餘個,100餘名文化創客成了明月村的“新村民”,明月村也自此摘掉“市級貧困村”的帽子。明月鄉村研究社社長陳奇說,文創項目和文化創客的引入,帶來了資源、資金、人才、品牌、關注度與吸引力,撬動了明月村的發展。

此外,竹編文化和川西林盤相融的竹藝村、以幸福公社打響名號的大邑縣青霞鎮等,也都成為城裡人和外來遊客紛紛前去打卡的“網紅村”。

成都的鄉村,在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積極探索,更在文化經濟深度融合中進行實踐。今年上半年,成都市農村居民第三產業經營淨收入已超過第一產業。全市僅鄉村旅遊一季度就實現總收入75.12億元,同比增長20.0%。

雙創力量還在源源不斷地注入成都鄉村,給村落風貌帶來革新,給農村產業帶來更多可能,更多的成都“鄉壩頭”將美得更有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