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訪談〗張安民解析禹城發展創新密碼

新華網北京10月11日電 培育了山東省首家設在縣級的國家級高新區;連續三年位居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擁有“中國功能糖城”等靚麗名片……山東德州禹城市是怎樣做到這些的?9月28日,禹城市委書記張安民做客新華網“百強縣書記/縣長訪談”,多維度解析該市發展創新密碼。

〖百强县书记/县长访谈〗张安民解析禹城发展创新密码

圖為山東德州禹城市委書記張安民(左)做客新華網“百強縣書記/縣長訪談”。 郭小天 攝

張安民介紹,禹城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隸屬德州,總面積990平方公里,人口54萬,轄9鎮1鄉1個街道辦事處,處於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疊加區。近年來禹城創新實幹,培育了山東省首家設在縣級的國家級高新區;連續三年位居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擁有中國功能糖城、中國食品餡料城、中國營養健康產業城等稱號。禹城盛產功能糖,總體產能達110萬噸,國內市場佔有率75%,國際市場佔有率35%,是規模大、品種多、市場佔有率高、品牌知名度好的功能糖生產集聚區。

訪談中,張安民分享了禹城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有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一是從政策入手,放大激勵效應。優化“科技改革創新30條”“5331”人才計劃等創新政策,連續4年召開高規格科技人才表彰大會,設立禹城科技人才日,激發了全市創新創業活力。

二是從園區入手,打造創新陣地。實施高新區突破發展戰略,投資16億元建設綜合服務中心,全力爭創創新型特色園區。集中力量推進投資28.5億元的德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央創新區核心區,為產業發展打造全週期孵化平臺。

三是從平臺入手,釋放主體活力。創新搭建各類公共服務平臺,積極培育國家級孵化載體,形成了“需求研發+創業孵化+轉化加速”,這樣一條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鏈條。

四是優化營商環境,營造磁場氛圍。

通過上述舉措,禹城實現了“四個加速”:

——人才加速集聚。全市共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120人,其中院士7人、“千人計劃”9人、“萬人計劃”8人、“長江學者”3人、中科院“百人計劃”3人。

——成果加速轉化。與中科院、北京大學等40餘家高校院所開展緊密合作,轉化科技成果140餘項。

——產業加速轉型。目前,禹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達到17家。

——實力加速提升。2015年,提前一年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德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前身是1999年3月成立的禹城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2016年,提前一年實現衝刺百強目標,榮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等稱號。2017年、2018年,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排名中連續提升;2018年,同時上榜“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5個榜單。

發展好縣域經濟,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縣域經濟實現騰飛,關鍵靠什麼?張安民認為,禹城已經步入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時期。在建設好百強縣征途中實現騰飛,關鍵靠幹部,重點看產業。目前,禹城的產業結構合理,重點發展大健康、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面向未來,禹城將有哪些佈局和謀劃?他表示,下一步,禹城將以創新驅動為引擎,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從創新驅動、城市建管、鄉村振興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全市綜合實力。

一是讓動能更強勁。用好德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央創新區核心區被列入德州市三大創新集聚區政策優勢,全力推進“3個國家級、1個省級、4個市級”科技創新平臺孵化體系提檔升級。

二是讓城市更宜居。我們將加快徒駭河水系建設,以水為脊、濱河發展,建成拉動第三產業和城市發展的增長極。

三是讓鄉村更秀美。全面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打造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鄉村振興“禹城樣板”。

禹城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張安民展望稱,未來,禹城將創新實幹、擔當作為,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守牢底線的三大能力,聚焦“3+5+N”重點工作(“3”即黨的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和鄉村振興三大中心工作,“5”即社會穩定、安全生產、生態環保、金融安全、脫貧攻堅五大底線工作,“N”即全市重點工作、重點項目),全力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的先行者、縣域經濟發展的領跑者、山東西部新的增長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