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罪與罰

人工智能自創語言了?Facebook的人工智能研究所在對兩個聊天機器人進行對話策略迭代升級時,發現它們竟自行發展出了人類無法理解的獨特語言。



當聊天機器人開始自創語言對話的時候,情況就開始失控。TA 們甚至全然無視程序員的指令,所有的代碼形同虛設。你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哪個研究院的惡作劇,否則兩臺機器怎麼會用人類聽不懂的語言自己聊天?

——得了吧,人類你也太自大了!機器人們只不過嫌棄你們的指令太慢,才自創了『抄近道』的黑話以提高執行效率罷了。

雖然Facebook研究所因為擔心對 AI 程序失去控制而停止了該項目的研究,但此消息的發佈依然在網絡和社交媒體上引起了『恐慌震盪』。難道人類有朝一日,真的要被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機器控制了嗎?

細思極恐!

而關於人工智能的討論,從科學家到兢兢業業的『吃瓜群眾』都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著名未來學家、美國奇點大學校長雷·庫茲韋爾就一直對人工智能的未來持樂觀態度,相信人類會利用好科技這把“雙刃劍”,讓人工智能終能為人類服務。更多的人則更關心這些智能機器人們對自己生活的影響。

實際上,除了幾場棋類比賽,人工智能與人類的“對抗”尚無跡可尋,人類自身卻已就此展開激辯。


人工智能的罪與罰


人們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畢竟,機器人真的做一切事情都比人類更加出色。恐懼和擔心並不會阻止人類探索的腳步,人類文明始終致力於發明和創新。


《連線》之父,凱文·凱利就曾指出,“人工智能會是下一個20年中顛覆人類社會的技術,它的力量將堪比電與互聯網。”


近兩三年來,人類社會的安防意識已增強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部分國家的公共場合都安裝有攝像頭,計算機系統能夠將一切監控錄像或圖片上傳到雲端。由於數據龐大到難以想象,分類、檢索和整合信息的工作只能交由人工智能 AI 完成。現如今,AI 不僅可以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完成尋人任務,甚至還能與不同類型的傳感器合作,造就整座建築的“神經系統”,讓無生命的事物變得近似“能夠呼吸”。

拋開態度不一的言論,縱觀現實,大自然耗費百億年孕育出智慧生命,在輝煌顯世了數千年後,模仿自然的手筆,人類只需短短數十年便能造出與自身不相上下的人工智能 AI,堪稱奇蹟。也許,自誕生之日起,人類存在於世間的唯一籌碼便是智慧。唯有用全部的智慧與機械交換,科學家理想中的 AI 才會成為現實。

倘若我們依然對控制權存有疑惑,想要獲得文明的安全感,那不妨捫心自問一下:自然成功“控制”了人類嗎?當然沒有!因為在人類文明中,自然是背景、是環境、是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料的來源,是本質不同的存在。那麼,在人工智能的問題上是否同理,人類對未來可能產生的 “覺醒 AI” 能夠“完全控制”嗎?

“人們應當真正關心 AI 的存在,因為在未知的黑暗處,AI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比想象中更大,這將在未來的某一天打擊人類。但是,直到人們親眼看到機器人在大街上殺人,他們才會知道自己無法應對 AI,因為這行為看上去太容易!”

說到底,大自然的力量才真正應該使人心生敬畏啊!


人工智能的罪與罰



盲目樂觀還是過於悲觀?

梳理兩種觀點,會發現“樂觀派”多關注當下,認為人工智能為社會帶來眾多好處,沒必要對它過於恐慌。而讓“悲觀派”感到焦慮的是未來。他們擔心未來人工智能會帶來失業,引發戰爭,甚至導致人類終結。

誰也無法否認,現階段人工智能為人類帶來的實惠;誰也無法斷定,數百年後人工智能會發展成什麼樣。

諷刺的是,作為一門技術,人工智能本身是中性的。真正使其帶有屬性的,正是人類。一方面恐慌,一方面控制。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畢竟誰也不想成為『世界的毀滅者』。


人工智能的罪與罰



噩夢降臨?

如果人工智能持續發展並最終超越人類智能,那麼超智能系統會發現它不再需要人類了嗎?當一個超智能生物可以完成我們永遠不能完成的事情,我們人類將如何定義我們自己的位置?我們可以阻止被我們自己創造的機器人從地球抹去?

自動化或許會使更多的人失去工作,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存在極大的社會問題隱患。但這並不是一個科學問題,解決的方法也不是停止科學探索,相反需要的是更科學的社會經濟問題解決方案。

未來,我們會懇求超級智能機器人留我們在它們身邊嗎?

我們每個人,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都需要為這種噩夢般的場景做好準備,利用我們剩下的時間來思考如何向我們創造出來的超智能證明我們人類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人工智能的罪與罰



“你執著於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大凡這種人都有大徹大悟的期待,聊可安慰的是,如此就已經離真理不遠了”


在這一輪革新浪潮中,中國將處於怎麼樣的位置,又面臨著何種機遇與挑戰?“人工智能的關鍵是把複雜的世界簡單化”

與學術層面爭論不同,在應用層面,對人工智能持樂觀態度的科技先鋒為數眾多。無論是谷歌公司,還是來自中國的百度、阿里、騰訊,無一不將人工智能作為下一步戰略發展的新突破。 不管人們持何種觀點,被稱為新一輪產業革命推動力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全方位地加速改變著人類生活。

人工智能與教育、醫療、司法等領域相結合,已作出了諸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明確界定為的是讓人工智更加有序發展 在佔據大數據基礎上,各個公司開始進軍人工智能,各類產業應用層出不窮。這些成果是真正的人工智能,還是企業在蹭熱點? 明確界定人工智能,為的是讓人工智能更加有序地發展。不能將人工智能當做一個筐,讓產業失去起碼的准入門檻,使企業可以隨便蹭熱點,隨心所欲地為自己的產品貼上“人工智能”的標籤。

一般認為,人工智能的核心在於三大技術匯流:一是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算法的演進;二是計算機處理能力和運算速度的提高,能高效識別文字,能聽聲辨圖;三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產生廣泛、海量的數據。中國的科技企業大規模挺進人工智能,就是要將移動互聯網時代高速發展所沉澱的數據進行一次變現。

無論是否還存在抗拒不解的情緒,客觀的事實是:人工智能時代,中國彎道超車的機遇已存。就像美國著名科技觀察家、《連線》雜誌創始人凱文·凱利指出的那樣,千萬別將人類與機器的關係定義為“競爭”。因為那樣的話,我們必敗無疑。

人類與機器,註定相伴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