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如期見頂回落,「新周期到來論」後知後覺,債市「先苦後甜」

作者:鄧海清,“海清FICC頻道”首席經濟學家;陳曦,“海清FICC頻道”研究員

中國8月出口同比(按人民幣計)6.9%,預期8.7%,前值11.2%。中國8月進口同比(按人民幣計)14.4%,預期11.7%,前值14.7%。中國8月貿易帳(按人民幣計)2865億,預期3357億,前值3212億。

1、8月進出口數據背離,一方面外需和出口見頂回落,另一方面內需仍然較強,2017年大概率“前高後低”,既沒有“強復甦”,也沒有“二次探底”,再證“新週期到來論”後知後覺。從數據上看,一方面,8月出口同比6.9%,再次創2017年以來新低(2月低值屬於春節因素),2016年以來支撐中國經濟需求的“出口動能”可能已經見頂;另一方面,目前來看,房地產投資斷崖式下滑可能性不大、出口同比仍處於歷史較高水平、2017年以來消費較2016年上臺階,以及8月進口同比遠超出市場預期,也反映出中國經濟內在動力仍然充足,因此,2017年下半年經濟“強復甦”、“二次探底”可能性較小。

2、8月進口同比14.4%,較7月略微下滑,但明顯好於市場預期,但與此同時,8月出口數據卻明顯下滑,遠低於市場預期,兩者之間的走勢出現了小幅背離。

我們發現,2017年以來,進口同比數據一直要好於出口同比,兩者之間的背離並非新鮮事,只是8月背離過於明顯。究其原因,我們認為,可能的原因在於,由於中國的貿易結構中,進口的產品一直以原材料為主,但2017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處於高位水平,價格的因素推高了中國進口金額走高,這可能是兩者背離的主要原因。

3、8月出口同比進一步下滑,表明出口這一2017年經濟重要發動機已經開始降速。至於8月出口同比進一步下滑的原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原因:特朗普政治不確定性、歐日經濟高位震盪、人民幣匯率快速升值、高基數原因。具體來看如下:一是目前特朗普政治給美國經濟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再加上,特朗普301貿易政策同樣對中國出口帶來一定的影響;二是歐洲、日本經濟目前處於高位震盪的階段,歐日經濟的階段性見頂可能也使得中國出口不會出現進一步回升;三是8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快速上漲,人民幣匯率的大漲可能對出口同樣帶來了不利影響;四是出口同比的回落同樣存在高基數的問題,根據出口同比,大致估算8月出口額約為13600億元,依然處於2017年以來的高位水平。

4、至於央行貨幣政策,我們認為,無論是央行貨幣政策、公開市場操作、市場資金面走勢,都仍然以“穩”字為核心,“不鬆不緊”才是主基調。我們此前提出,十九大召開前,社會大局要百分百“穩”,以及,央行調控不存在方向性的寬鬆、或收緊,僅僅是在“穩健中性”的總基調下,通過預調微調與預期管理,來使得市場處於“不鬆不緊”,市場資金面持續“緊”、持續“松”均不會出現。

同時,儘管8月貿易差額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以及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但是並沒有帶來外匯儲備的大幅上漲,市場期待的人民幣匯率逆襲帶來的外匯佔款回升短期內可能並不會發生。反觀中國的銀行間流動性,目前大型銀行與中小銀行的結構失衡明顯,從解決流動性結構性矛盾、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降低同業槓桿出發,“降準+公開市場回籠”是最佳貨幣政策組合,央媽是時候把“降準”提上議事日程了!

5、關於商品市場,由於政策維“穩”,運動式環保去產能進一步強化的情況大概率不會出現,

再加上,目前由於出口回升、房地產投資的微觀動能帶動的總需求可能已經見頂,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缺乏基本面支撐、“量價背離”情況明顯,因此,我們認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不可持續,警惕大宗商品成為大坑。

6、關於2017年下半年債市走勢,我們維持觀點:2017年債市“先苦後甜”。一方面,由於目前“維穩”訴求遠超過其他因素,以及央行二季度報告罕見定調“維護債券市場平穩運行”,再加上,8月進出口同比進一步回落意味著經濟沒有強復甦,央行貨幣政策將大概率維持中性,不會出現進一步的緊縮;另一方面,“穩”字基調下,環保去產能帶動的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漲可能性較小,同時,外需的回落意味著商品價格的暴漲缺乏基本面支撐、不具備持續性,經濟“全面通漲”同樣不太可能,我們堅定看多2017年下半年債券市場牛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