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一分科了,物化生和物化地哪個好哪個賦分高?為什麼?

翱翔宇宙243431878


關於新高考我寫了兩篇文章,發表在頭條圖文欄目了,這幾篇文章是我精心研究新高考的有關要求後花費了較長時間用心寫成的,因此也獲得了頭條平臺給予的青雲計劃獎。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我的賬號,查閱那兩篇文章。

既然接了這個問題,那就得回答,由於問答版面所限,回答的內容只能是綱要性的,請理解。

新高考與學生分科

1,老高考採用的是“3+綜合”,“3”是指語數外,“綜合”分成文綜和理綜。選擇文綜的學生,高考科目是政治、歷史、地理;選擇理綜的學生,高考科目是物理、化學、生物。

這種模式下的分科是指文理分科,學生分成文科生、理科生。

2,新高考目前採用兩種模式:“3+3”和“3+1+2”。

先說第一種,第一個“3”是指語數外是必考科目,不用學生選;第二個“3”是指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中選擇3門科目作為高考科目(有的省份增加了信息技術),這個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科。

再說第二種,“3”是語數外,不用學生選;“1”是指學生從物理或者歷史中選擇1門科目作為高考科目;“2”是指學生從剩餘的化學、生物、政治、地理當中任選2門高考科目。

新高考與老高考相比,更加具有人性化。因為老高考文理科之間界限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就算是有的學生喜歡理科中的化學、生物,不喜歡物理而是喜歡文科中的歷史,也沒有辦法改變,只能硬著頭皮學物理。新高考一下子就解決了這個矛盾和問題。

3,組合確定:在實際教學工作當中,由於師資數量和校舍的制約,不可能完全照顧學生所選的組合(第一種就有20種組合),學校會根據本校實際或者根據多數學生的選科情況,指定幾種科類組合,再讓學生從中選擇。

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組合

新高考實施以後,很多人對如何選擇科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些專家和老師也加入到指導學生選科的行列當中。

必要的方法指導和建議無可厚非,但是我覺得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別人看著好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一是不管什麼組合都有大學可以錄取,不存在“死棋”;

二是不可盲目跟風,選科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自己的興趣與成績排名,這是最重要的。

三是參考自己的人生規劃,將來喜歡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圍繞職業圈定選的學科。

以物化生和物化地兩種組合為例進行分析:

第一種組合屬於傳統的理綜,純理科組合;

第二種組合兼容了文科和理科,地理這門學科屬於跨文理科的學科,在中學階段屬於文科,到了大學屬於理科,因為很多地理知識需要用到物理和數學知識,傳統的文科學生根本學不了。

從這裡看出,你家孩子的思維是偏理的。

那麼哪個組合看起來會更好呢?

以山東省為例:

高等院校對物理+化學+生物(是指均需報考三門才可以)的要求非常少,山東省僅有山東大學的三個專業作出限制,有些省份的大學直接沒做這種限制。對物理+化學+地理所有大學沒做這種限制。

物理和化學是理工科的主打科目,而從全國來看,理工科的大學和專業數量是非常大的。科類組合中只要有物理和化學兩門學科,另一門學科可以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了。

地理和生物比較,如果更喜歡生物那就選理化生組合;如果對地理更加情有獨鍾,那就選理化地組合。

新高考採用等級賦分

除了必考的語數外三科仍然採用原始卷面成績(3+1+2模式的物理、歷史也採用卷面成績),其餘的學科不再採用卷面成績,因為選考學生數量不一致和學科之間試卷的難易度不一樣,無法對各科進行橫向比較,所以採用等級賦分。

簡單地說,就是把選擇某一學科的學生在省內進行排名,從第一名到最後一名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賦分(具體內容可以參照前些時日我發表的文章),作為考生的高考成績加入總分。

由於選擇某個科目的學生數量沒法進行預料,所以沒法確定某個學生在全省的排名,賦分高低也無從得知。

不過呢,我建議題主可以找到孩子的班主任,瞭解一下孩子的生物和地理成績,特別是在班內和年級的排名,從等級賦分的角度看這兩門學科的發展潛力。

以上這些是我的建議,不當之處還請指正。


我是朗月寒雪,歡迎關注,一起聊教育。


朗月寒雪


我認為是物化地更好拿分。

物理和化學都是一樣的,在這裡就不一一闡述了,但是物理肯定是高中最難的一科,這個無可爭議,因為一道大題就可能做半個小時,或者更久!化學的話個人認為是這幾門學科裡最簡單的一科,因為選擇和實驗還有推斷題都不難,沒多大計算量,計算量甚至不如生物的好多雜交題型!這裡不多說。

生物和地理比較,地理這個科目怎麼說都是比生物更好拿分的。

有個很直觀的例子,我當年高三那會,生物滿分是72分,物理滿分120,化學滿分108,物理和化學平均分都還可以,但是生物全班只有30的平均分,普遍考的都不是很高,很多人6道選擇題是全錯,後面的也不怎麼樣,但是隔壁文科班的地理,平均分卻有55分。可以看出地理比生物好拿分!

最後一點,我覺得地理主觀題比較多,很多都是圖形判斷題,只要記住方法隨便就可以解出來了!

綜上所述,我覺得選擇物化地更好!






初高中家教



從科目組合上分,很容易發現這個科目組合屬於那些雖然理科強於文科,但是理科成績也較為平平的學生。通常而言,化學-生物-歷史這樣的科目組合不推薦任何學生去選擇。

原因在於三點:

(1)化學-生物組合,尤其是化學科目屬於非常偏理科的科目,以上海為例,高分段(600+)的理科生超過55%都選擇了化學科目。可見化學屬於理科生的高分段學科;

(2)歷史屬於文科的半高分段學科,同樣以上海為例,文科生高分段(550+)的學生有將近50%都選擇了歷史,選擇歷史的學生數僅次於地理科目,多於政治科目;

(3)化學+歷史這種理科中等難度(理科中一般難度:物理>化學>生物)+文科中等難度(文科中一般難度:政治>歷史>地理)的組合,在選擇專業上很難有特別的針對性。

那麼這種科目組合就一定不能選麼?其實也不盡然,只不過這種組合往往只適用於具有一些特點的學生,並不能一概而論。就跟有些孩子就是屬於數學難題基本不會做錯,就是簡單題各種小問題,老師都很難解釋到底是為什麼。不同的孩子往往有著不同的特點。

那麼選擇“化學-生物-歷史”科目組合的學子一般會有怎樣的特點呢?

我們總結了一下幾個特質:

(1)相較於文科更喜歡理科的知識,往往數學成績不錯,有著不錯的分類思考方式,但是往往會出現計算錯誤;

(2)物理成績不佳,往往在力學、光學(波粒二象性等)和波的干涉衍射知識點上出錯;但是化學成績,尤其是涉及到實驗的化學考核部分往往能獲得高分;

(3)十分喜愛閱讀一些歷史小故事,而且往往對於歷史上的一些事件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化學-生物-地理

那麼接下來要談的這個科目組合“化學-聖物-地理”就要比之前一個顯得更為有趣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組合切實存在著不少大學的專業與之相對應。舉個例子:考古專業,考古專業首先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去各種山野挖掘各種化石等等。什麼樣的地質條件下能形成化石,顯然屬於地理知識的範疇。而挖掘出來為化石鑑定年代(碳14鑑定)、種類則需要豐富的化學和生物知識。由此可見,這三個科目的組合實際上在大學中不少專業都是有互補作用的。當然不僅僅是考古類專業,一些園林研究,生物起源研究方向的專業也是會同時用到這三門科目作為基礎知識的。選擇這類專業往往是那些對自然科學有著濃厚興趣的孩子們。

選擇這類科目組合的學生往往有什麼特點呢?我們不妨來看看:

(1)十分活潑好動,假期喜歡隨家長一同遊山玩水,欣賞自然風光;

(2)多數學生會對一些家養小動物(比如小狗、小貓、兔子之類)非常喜愛;

(3)整體而言,生物的成績往往會非常突出。

化學-生物-政治

參考上海2017年的高考分數段來看,這個組合基本上可以屬於不含物理課目組合當中的理科“學霸”組合了,原因主要在於化學-生物兩個科目之間具有著緊密的關聯,而且化學科目在立刻當中難度也並不是很低。

政治科目看似在這個組合當中顯得很突兀,即與其他兩個科目缺乏關聯,又因為存在著較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而和其他兩個科目中需要“理解”的知識點相悖。

那麼政治學科在這個組合當中,與其他兩個科目的結合點在哪裡呢?答案其實很簡單:研究生考試需要考政治。對於大部分高中生而言,可能談及“考研”這個話題顯得還比較遙遠。但是仔細一想,考研需要的知識基礎需要我們在大學四年當中進行逐步積累。而進入大學選擇專業的關鍵,又在於我們高中科目的選擇。由此可見,選擇這個組合的學生往往屬於那些已經對自身未來有了明確規劃的學生。

選擇這個組合的學生通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平時對動植物非常感興趣,並有喜歡一些有關於生物與化學的專業(例如生物工程、有機材料等);

(2)對於新聞中那些關於科研成果的報道非常感興趣;

(3)孩子的生物成績往往在班級非常突出(一般常在前五名),化學成績一般在全校的前30%(如果是市重點高中的話,一般佔全校的前60%)

化學-歷史-地理

想必不少學子和家長們都對“理科限物理,文科限歷史”這種說法有所耳聞。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是上海地區高考改革的結果。這個說法其實來自於江蘇省高考改革,江蘇省在高考選擇學業水平測試時,理科生必選物理,文科生必選歷史,第二個選考科目是其他4門任選其一。於是就逐漸出現了“理科限物理,文科限歷史”的通俗說法。換言之這種科目組合的主要是為文科生提供的選擇方案。

由於三文科(史地政)在上海高考普遍難以選擇很好的專業。於是一些退而求其次的“2文科+1理科”的組合就漸漸應運而生了。

而對於文科生而言,這個組合的難度恐怕僅次於“物理-歷史-地理”和“物理-歷史-政治”了。屬於文科生優先選擇的“準學霸”組合。

那麼這個組合適合哪類考生呢?

(1)文科比較優秀的學生;

(2)對物理不感興趣或物理成績不佳;

(3)初中階段化學基礎不錯;

(4)往往對於理科新知識的接受速度較慢;

化學-地理-政治

這個科目組合和上述的“化學-歷史-地理”科目其實十分接近,差異只在歷史科目和政治科目的區別。那麼我們不妨看看歷史科目和政治科目的異同點。

首先,歷史是研究過去的一整段時期的政治、經濟和人文等信息的科目。而政治科目則往往指當局借鑑以往的經驗,總結規律,運用現有的政策方針治理國家。

由此可見,歷史的研究更偏重於對以往事件的分析,總結和積累。而政治科目則側重於利用這些總結的成果,結合當下的時政進行剖析。

這麼比較一下的話可以發現實際歷史科目更偏重於背誦,通過背誦記憶一些歷史事件及由此得出的歷史規律。

而政治科目更偏重於理解和運用,利用過往的經驗和成果加以運用。

由此可見,“化學-地理-政治”的科目組合更加適合下面幾種學生:

(1)文科比較優秀的學生;

(2)接受新知識速度較快,尤其在應用新知識解決問題方面非常突出;

(3)具有不錯的化學基礎;

生物-地理-政治

生物-地理-政治是原來高考文理綜三門裡比較冷門的科目,這個組合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和大學課程很難銜接上,除了一些生物相關類專業外,大學許多理工科專業都需要一定的物理、化學知識,文科類專業都需要一定的歷史知識,因為“文史哲不分家”。此外,由於這三門課比較冷門,好老師幾乎都集中在高中名校裡,一般高中師資都比較一般。因此特別容易撞上名校生,進而形成激烈的競爭。故而在選擇適合不建議考生選擇此類組合。

生物-地理-歷史

生物-地理-歷史,這個組合比較適合理科基礎相對薄弱,文科背記能力也不 是特別強,但是比較認真踏實的學生,與大學銜接專業也比較狹窄,可選與 地理相關的專業。

化學-歷史-政治

一般而言,選擇這個組合學生非常少見,選擇兩個十分偏文的科目的基礎上,常見選擇生物或者地理。

一般選擇這個組合的學生具備以下三個特點:

(1)比較偏好文科,歷史政治成績一般尚可;

(2)通常對於其他4門科目沒有明顯喜好,成績較為平平;

(3)在3門理科當中化學相對成績較好,為了拓寬高考志願填報的專業選擇範圍,選擇化學這一理科科目。

生物-歷史-政治

此類組合屬於最為常見的組合,一般而言選擇這個組合的學生往往處於文科生的中游(全考區範圍),原因也很簡單,文科中選擇歷史和政治,本身說明學生個人喜好,以及擅長科目集中於文科領域,選擇第三門科目為理科,往往也是因為高考招生專業的科目限制。參考上海、浙江地區考試科目限制,我們不難發現理工科目限制最多的實際是物理,其次是化學。除去生物系以及生物工程類的專業對生物有明確限制要求以外,其他大部分專業很少對生物科目有較高要求。

綜合以上幾點,我們總結出這個科目組合適合的以下特點的學生:

(1)比較偏好文科,歷史、政治成績在校內較為優秀;

(2)對生物有一定喜好,或生物成績在3門理科當中更為優秀。

歷史-地理-政治

這個科目組合其實就是傳統的“3+X”模式下的文科綜合科目了。根據2017年上海和浙江的實際考試情況來看,這個科目組合時不折不扣的“毒藥組合”、“棄子組合”,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個組合不但在填報志願時,專業選擇範圍大大受限,而且本身這個科目組合的學習難度也不低。換言之,選擇這個組合在大部分人眼中就屬於“吃力不討好”。明明考題很難,結果考出來還不好選專業。但這個所謂的“毒藥組合”,在高考高分段中還是佔有一定人群的,且這些人都是學霸級人才。一些致力於考取漢語言文學、新聞學、社會學、國際政治等專業的考生幾乎選擇的都是這個傳統的文科綜合。

因此選擇這個科目組合的學生往往有以下特點:

(1)文科成績優異,且對大學的專業選擇有明確的目標;

(2)往往會在各類國學大賽、作文大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3)這類考生往往會在大學自主招生中取得不錯的評價和成績。


小智教育


現在高考一般都實行3+1+2的模式,分科時首先要看孩子對哪些學科感興趣,只有有興趣才可能學得更好;其次要看孩子平時考試,哪幾門課成績在年級的排名要高一些。年級排名靠前,說明這門課學得不錯。至於賦分的高低,取決於報考的總人數和你最終的成績排位,這個不應該成為選科的決定因素。

如果已經基本決定了選科,只是糾結於是物化生還是物化地,其實際就是是選生物還是地理。以前生物是理科的科目,地理是文科的科目,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選擇生物更適合一些。

另一方面,化學與生物也算近親,過去還有生化專業,學化學也能幫助生物的學習。

如果要考慮賦分的話,從目前選科的反饋情況來看,自從物理作為理科必選科目之後,化學成了被棄的學科,所以生物和地理的學科人數不會出現明顯差距,所以這個最好還是看自己的喜好。

綜此,我覺得選物化生好一些。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凡人校事


這種問法本身就看得出來對選課一竅不通,問得很不科學,不會問。

不管哪個組合都有可能賦高分,也有可能賦低分,高分還是低分要看誰選擇這樣的組合。

一、哪種組合比較容易“考”高分

客觀的學科比較容易考高分,什麼意思呢?

高中的同學都知道,高中政治容易學,老師講課都能聽懂,但是每次考試考不了高分。

歷史也是這樣,能考80就是高手,但是,物理,化學,經常有同學考滿分,甚至數學也容易考高分,這是為什麼呢?

客觀,答案具備唯一性。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其它。

政治和歷史不一樣,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主觀性太強,所以不容易考出高分。

二、哪種組合容易“賦”高分

對你來講,優勢的學科組合有利於你賦高分。這又是什麼意思?

有的同學喜歡物化生,因為覺得物化生有面子,男孩子學文科丟人,於是選擇物化生。

但是,平時成績物理,化學經常不及格,學得吃力不說,聽課有時候都聽不懂。

這種學生選的組合好不好?很好,但是不適合自己,面對其它選擇同樣組合的同學全面處於劣勢。

沒有自己的強勢學科,都是劣勢學科,但是礙於面子還是選了,這就是傻。

也許這種同學歷史很好,地理也很好,都比物理和化學強,那麼最正確的選擇就是選地理和歷史。因為強強組合可以賦高分。

記住一點:選課不能將就,不能覺得某一科學得好可以彌補另一科薄弱,等級賦分制度下這種想法是嚴重錯誤的。

只有強強聯合,或者相對強的學科組合才有利於賦高分。

三、物化生和物化地有可比性嗎?

沒有,不同組合對於同一個人可能會產生不同影響,有的同學適合物化生,比如學霸,有的適合物化地,比如準學霸。

生物和地理屬於理科,兩者學習難度差不多,但是由於學科內容特點,考試命題難以程度不一樣,所以比較起來不具有客觀性,只能從感覺上去對比。

假如高考結束之後,選擇這兩個組合的同學同時報考同濟大學的機械專業,那麼,如果都按照原始分比較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儘管物理和化學是一樣的難度,

但是地理和生物內容不一樣,難度不一樣,有的同學就會吃虧,有的佔便宜。

為了解決這個不公平的問題才需要進行等級賦分,看地理和生物在選擇人數中的名次。這兩個組合非要一較高下的話,建議家長和學生可以關注自己這兩個學科在每次考試中的排名情況,如果那個更靠前說明優勢更大,可以考慮選擇。

選課沒有最有隻有更優,都說適合才是最好的,可問題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怎麼才算適合,李老師給你這些建議供您參考。


教師老李


要看學生的實力怎麼樣,這兩種組合都屬於學霸富集的組合,想要排前面就必須有很強的實力。像物理+生物+政治等組合,選的人少,加上學霸遠比這兩個組合少的多,實力中上就可以賦到比較高的分值。


abvioueder


難說。高一地理是自然地理,偏向理科型的,也比較難學。


五侃六哇


相對於賦分高,我覺得選物化地

地理是文科中較偏理科的,而生物又理科中比較偏文,但是生物還有各種實驗,地理就沒有。地理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相對來說難度較人文大,但其實記住基礎的知識點,理解運用也不難 。

地理的大題部分很多都是有模板式的大題技巧,但前提是要掌握知識點。如分析某某河的水文特徵,就從河流的流量、水位季節變化、含沙量、結冰期、汛期等來分析,但說不是每條河流這些點都必答,當然要結合實際的題來分析。

可能自己是文科畢業,覺得地理更容易拿分,但也要看孩子的情況。


jl番荔枝


這個首先要看孩子的興趣了,如果孩子更喜歡地理,就選擇理化地了,否則就理化生了。理化生,也就是你說的物化生,是以前分文、理科時理科的理綜,理科生必須要學的科目。


泉水叮咚hzt


我孩子選的理化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