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求孩子上進,那麼孩子要求父母上進,有錯嗎?

今日知乎熱榜:父母要求孩子上進,那麼孩子要求父母上進,有錯嗎?我寫了一點自己的意見!

父母要求孩子上進,那麼孩子要求父母上進,有錯嗎?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第五倫傳》——“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這句話意思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別人,別人就會心悅誠服;如果只用語言空泛說教而不去做,別人難以相信甚至會產生猜疑甚至發生爭吵。告訴我們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教育的效果不取決於教育者的說教,而在於教育者的示範行動。

用歷史事實來分析,國民黨指揮官喊的口號是“給我上!”,共產黨指揮官喊的口號是“跟我上!”,一字之差反映了截然不同的理念,當然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國民黨是把危險讓給了士兵,共產黨是把危險留給了自己。這就是身教重於言教的典型案例。

在看題目,先從題目分析“父母要求孩子上進,那麼孩子要求父母上進,有錯嗎?”這句話是沒什麼毛病,但是“那麼”一詞用出來給人的感覺不是一種平等的關係。的確,在子女和父母之間是存在不平等的關係,樓下的許多回答都有原因,我在這也就不說了,顯得重複。關於教育這個問題,不是現在存在,歷史上很早就存在了,經過歷史這麼久的發展,這個問題依然存在,lz可以不用考慮了,沒有明確的答案的,這個是歷史遺留的問題,或者說教育上必然存在的問題。言傳身教這個方法只對部分人有效果,對一些人是沒有效果的。我們從學校出發,12年的教育(大學不算,大學是個大染缸,能力大多都在一個層次),我們幾乎80%的時間都在學校度過,為什麼結果還是參差不齊,身邊的模範不少吧!但是還是有“差生”和“優生”之分。因而這個問題沒又糾結的必要,“父母要求孩子上進,那麼孩子要求父母上進,有錯嗎?”道理是沒錯的,但是現實中是錯的。在父母看來“我”的教育是義務,對你來說是為你好,我們常常聽到“我走過的路比你吃的鹽都多”,這句話父母總是以自己的經驗來教育子女,在影視中這種劇情100%都是在主角做出什麼決定前,父母反對,然後主角用事實證明父母的話是錯的。言傳容易,身教難。

韓寒在《後會無期》裡面說: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講利益。沒錯,小孩子被社會認知還少,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長,所以在他們認知裡只有我做什麼是對的,做什麼是錯的。大人就不同了,我們看到的如何不讓自己吃虧,或者我能賺取的更多,心裡其實也是有一把尺子,只是隨著自己成長認知豐富起來之後這把尺子被壓在心的最底層,漸漸的不經常拿出來用了而已。樓下也有談階級固化這個問題的,其實這個不在這個問題的範疇,這個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問題,或者說只是社會的一種現象,如果你現在一無所有,但是你卻很努力地在奮鬥,到了結婚的那個時候我相信你會有些成績,而且女方父母看到如此努力的你難道還會固化自己的觀念嗎?在回到這個問題上,問題就在於孩子要求父母上進,這個現實上是行不通的,在很多問題上父母思考的比孩子更多,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和一個小夥伴因為一件事情發生了分歧,對方理虧,但是你在言語上敵不過對方,然後你沒剋制好自己的情緒,和對方發生了肢體上的接觸,你和對方勢均力敵,誰也沒討好;這個時候錯誤升級了,老師知道後要求見家長,你和對方的父母都到了,對方父母知道自己孩子被揍了之後,感覺氣憤,然後就開始問你為什麼動手打人,得理不饒人,要求你們有賠償,但是你父母覺得對方不佔理還蠻橫,覺得動手打人了我們賠償便是,但是覺得你也被揍了,對面也需要賠償,就陷入了撕逼當中......”好了例子先說到這裡,這個問題在生活中很常見,父母們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吃虧,不收傷害,都沒有錯。孩子們思想也沒有那麼成熟,也沒有錯。但是這件事如果父母一開始就是先問孩子為什麼這件事既然你們無法決定的時候去找他人和解或者尋求父母的意見來處理,我想結果是另一種。問題發生了之後父母們如果來了都是心平氣和的坐在一起把問題解決了,既把問題解決了也教育了孩子怎麼正確處理問題的方式。

在很多教育的問題上,父母都是抱著“為你好”的想法在要求你幹這幹那,因為父母給我創造了各種條件,而我們沒有任何東西給他,在他們看來他們讓你干涉麼是理所當然,所以在這個點上孩子和父母就孩子在地位上不平等,而你反過來要求他就是不合理的,雖然你是對的,在他麼的認知裡你就是一個還沒長大的孩子。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優秀的父母,懂得言傳身教,這類父母其實不用孩子要求什麼,在教孩子之前都已經自己在做了。而需要孩子要求的父母,其實沒有必要的,不會有什麼結果,思想這個東西一旦成型很難改變的。

父母要求孩子上進,那麼孩子要求父母上進,有錯嗎?

綜上呢!這個問題只對部分人是沒錯的,對一些父母來說就不要提了,反而適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