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衆」到「大衆」: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補齊短板繼續發力

從“小眾”到“大眾”: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補齊短板繼續發力

日前,蔚來汽車正式向美國SEC遞交IPO申請,計劃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最高募集資金18億美元。根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18年7月31日,蔚來ES8訂單數超過1.7萬臺,生產ES8超過1300臺,累計融資超24億美元。

這家有“中國特斯拉”之稱的新能源車企快速成長,是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有消息稱,由歐洲一些國家發起的“國際零排放車輛聯盟”已經明確宣佈,到2050年聯盟內的國家將不允許銷售燃油車,而與新能源汽車逐步取代傳統動力汽車的趨勢同樣令全球矚目的是,中國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領跑者。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達到20萬輛,約佔全球銷售總量的37%。業內人士認為,種種源自政策及市場層面的信息,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有望成為中國新的支柱型產業之一。

產業發展面臨巨大機遇

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並呈現逐步取代傳統動力汽車的趨勢。根據國際汽車製造商協會(OICA)統計數據,2015年、2016年、2017年全球汽車產量及銷量均突破90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幅度遠超傳統燃油汽車,2015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為55萬輛,較2014年增長70%。另據麥肯錫2016年預測,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在所有銷售量中的佔比有望達到50%。

當前,原有的傳統燃油汽車主要生產企業順應市場需求、政策導向,均積極佈局其新能源汽車戰略,力圖保持自己品牌已有市場地位與份額;此外,越來越多的新興造車勢力也紛紛加入該領域的角逐,新能源汽車的品牌、型號層出不窮,呈現群雄並起的態勢。

以江蘇省為例,2017年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的產量7.3萬輛,佔全國總量的9.1%,形成了南京、常州、鹽城三個基地,整個新能源汽車業產值接近557億元,位居全國第一。截至2015年12月,江蘇省有25家企業共562款新能源汽車列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15家企業329款新能源汽車車型列入《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居全國首列。2018年保持強勁發展勢頭,預計全年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將突破12萬輛,佔全國總量的10%—12%。

“清晰的產業發展趨勢昭示著巨大的發展機遇。”江蘇省新能源汽車能源與信息創新聯盟秘書長鄭春峰告訴金融時報記者,推動新能源汽車更廣泛的使用,需要對這個全新產業的特點和需求作出科學、長遠的定義和佈局。

從“小眾”到“大眾”: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補齊短板繼續發力

“小眾”產品何以向“大眾”推廣

儘管發展迅猛,但新能源汽車仍屬於“小眾”產品,終端用戶的接受程度仍在培育過程中,其原因除了新能源汽車本身的問題,比如價格、電池性能決定的續航里程等,還存在配套不完善,比如相關配套充電樁、加氫站規劃與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匹配,數量與使用方便程度低、效率低、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還沒有形成等問題。

鄭春峰認為,要推動新能源汽車更廣泛的使用,必須改變原有的思維模式,關注新能源汽車相對傳統燃油車的兩個關鍵屬性:能源載體和信息終端,並以此開展技術攻關,突破引領。 其中,能源載體,即新能源汽車的驅動能源包括電能、氫能、太陽能、核能等,需要考慮和解決多種能源的生產與供應、供能的方式與基礎設施佈局,以及大規模使用後對能源供應網的反向衝擊等技術、標準、市場的一系列問題;信息終端則需研究以用戶和能量載體為核心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邊緣計算、V2X等新技術、新產品,實現人車樁網的智能互聯和友好互動。

“目前,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的能源和信息兩個領域已有自己的一定優勢積累,以此為基礎,繼續加大核心技術與產業佈局上的發力,是使中國從市場領跑者向技術領跑者躍升的關鍵,對於助推中國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具有重要意義。”鄭春峰說。

從“小眾”到“大眾”: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補齊短板繼續發力

產學研共同參與協同創新

另一則來自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消息顯示,江蘇省新能源汽車能源與信息創新聯盟在江蘇常州揭牌成立,另據金融時報記者瞭解,由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牽頭、由江蘇省內11家行業領軍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江蘇省新能源汽車能源與信息創新中心”也在籌備之中,旨在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實現產學研跨界協同創新,從而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

鄭春峰告訴金融時報記者,推動新能源汽車應用,不僅僅涉及整車生產企業,同時需要能源供應企業(比如電網公司、電池企業等)、能源補給設備生產企業、能源補給服務企業、信息技術企業等產業鏈上下游的各類企業,以及相關學校、科研機構的共同參與,協同創新。

據介紹,創新中心各成員單位分居新能源汽車能源與信息產業鏈的上下游關鍵環節,具備產業鏈關鍵產品的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產學研緊密結合,匯聚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優勢資源。未來發展目標是不斷實現新能源汽車能源與信息技術革命性突破,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實現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支持我國新能源汽車取得競爭優勢。

業內人士認為,面對全球市場格局的競爭和前沿核心技術的攻關引領,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仍需找準路徑、擊破關鍵點,繼續發力。(金融時報/胡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