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嗎?

用戶64324579



“烽火戲諸侯”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歷史典故,被認為是西周王朝覆滅的主要原因而耳熟能詳。傳說周幽王的寵姬褒姒不好笑,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想盡辦法,一次周幽王點燃烽火臺的烽火,各路諸侯看到烽火以為王室有難紛紛率軍來救,卻發現並無敵人。褒姒看到茫然若失的諸侯們終於露出笑容,諸侯們紛紛恨恨而歸。而當犬戎入侵王室有難時,周幽王再點燃烽火卻再無諸侯來救,於是西周王朝就此滅亡。

圖/烽火戲諸侯


記載源流


此事最早見於《史記》中司馬遷的記載,《史記·周本紀》雲:“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其後被諸家演繹發揮,到了馮夢龍撰寫《東周列國志》時愈加惟妙惟肖。


圖/《史記》書影


事件疑點


其實,此事從邏輯上講就荒誕不經,首先,周王室“邦畿千里”,直轄宗周(以鎬京為中心)與成周(以洛邑為中心)的千里之地,邦畿之內根本沒有外服諸侯,幽王舉烽火若想等到畿外各諸侯紛紛趕來,只怕需要先等上十天半月。且各路諸侯相距遼遠,怎能在同一時間一起趕來。


其次,諸侯雖有隨王出征之責,但多是針對南方的楚蠻和淮夷等遠離周王直轄區域的蠻夷,周王邦畿的安全由王室直屬的“西八師”和“東六師”負責,與諸侯軍隊無涉。最後,舉烽火明顯是漢代備匈奴時的常用手段,前提是由連綿的烽燧與長城方可實現,而西周時期是否有這種防備尚存可疑。所以,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曾斥烽火戲諸侯為“委巷小人之談”。



圖/西周疆域圖


出土文獻的記載


2008年,清華大學收藏了一批戰國竹簡,其中有一篇名為《系年》的篇章記錄了很多傳世文獻語焉不詳的歷史信息,在涉及西周滅亡這一段時,《系年》說:“周幽王取妻於西申,生平王,王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褒姒嬖於王,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圍平王於西申,申人弗畀。繒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


就是說周幽王原本娶妻於申,生下週平王,但他又取褒人之女為妾,就是褒姒。褒姒生下伯盤。因為褒姒被周幽王寵幸,於是周幽王與他一起驅逐平王,平王奔回母家申國,幽王興兵圍平王於申,申人並不買周幽王的帳,拒絕將平王交給周幽王,並與繒、西戎聯合,最終攻滅周幽王,殺死褒姒之子伯盤。


這就與《史記·周本紀》中的“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可以對應。但《系年》同時在另一個角度證明了烽火戲諸侯應無可能,因為幽王本是採取主動進攻姿態的,局勢轉換在瞬息之間,應想不到會落於下風,不會準備去點燃烽火求援。



圖/清華簡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2、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上海:中西書局,2011年。

3、錢穆:《國史大綱》,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4、李峰:《西周的滅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5、劉源:《“五等爵”制與殷周貴族政治體系》,《歷史研究》2014年第1期。


生猛歷史


對於夏商周三朝的滅亡,歷史上曾有文人歸結為是“紅顏敗國”:夏亡於末喜,商亡於妲己,周亡於褒姒。關於褒姒亡西周的故事,為現代人所熟知的是典故“烽火戲諸侯”。不過,對於這個廣為人知的故事真假,歷來是有爭議的。

1、“烽火戲諸侯”的漏洞在哪裡

《呂氏春秋》、《史記》、《烈女傳》是較系統記載“烽火戲諸侯”故事的。因為周幽王寵姬褒姒不笑,周幽王大傷腦筋,最終用點燃烽火,各諸侯緊急勤王,卻發現是假情報,於是亂哄哄聚集在城下,狼狽不堪。褒姒見狀,終於笑了……

西周都城是鎬京,各諸侯國遍佈黃河流域。烽火點燃,各諸侯離鎬京遠近不同,不會同日到達,並聚在城下亂成一團。諸侯行軍會有斥候前哨,斷不會到都城後才發現沒有敵情。甚至對於西周有沒有烽火臺也有人懷疑:為抗擊匈奴,漢朝才開始設置烽火臺。

2、這是誰編出來的故事

“烽火戲諸侯”為人所熟知是源自《呂氏春秋》:西周都城臨近胡地,周天子與諸侯要約:建高臺在王道,臺上設置大鼓,如胡戎侵犯,擊鼓相傳,諸侯起而來相救。而周幽王為搏褒姒一笑,擊鼓而諸侯兵至……沒錯!呂不韋的門客說是“擊鼓戲諸侯”。

這是不是間接承認了,秦國時尚沒有烽火狼煙的軍事傳遞?《史記》則完整講述了“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周幽王“數舉烽火”。而之後劉向編撰的《烈女傳》延續了司馬遷的說法,周幽王“數舉烽火”,同時說周幽王“烽燧大鼓”,燒烽火、擊大鼓都幹過。

3、為什麼要編這樣的故事

“烽火戲諸侯”而亡國,其實比較符合後世文人所說的“紅顏敗國”。主旨是提醒國君不要沉湎於聲色之中,要遠離禍水,遠小人,親賢臣,如此才能治理好國家。當然,這是編這樣故事的核心思想。但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周幽王之死,其實是與申侯密切相關,正是申侯聯合鄫國、犬戎攻打周幽王,導致西周的滅亡。隨後繼位東周首任天子的周平王,是申侯等大臣擁立的,而且周平王的母親正是申侯的女兒。為掩蓋申侯弒主之舉,編出這樣的故事用以說明周幽王實在該死。

4、真相到底是什麼

“烽火戲諸侯”真相是這樣的:申國是夏朝諸侯國,炎帝后裔,侯爵,世稱申侯。因為源出姜姓,得到周天子信任,被委任守護邊境的重任。周幽王娶申侯女為王后,寵愛美女褒姒後,就廢掉申後、太子宜臼(後來的周平王),改立褒姒所生的伯服為太子。

申侯外戚地位被褒氏族人取代,申侯只好舉反對廢長立幼大旗,聯合鄫國、犬戎攻打周幽王。各諸侯不滿周幽王不遵周禮,不來救駕,西周滅亡。申侯同魯侯、許侯擁立周平王,為酬謝申侯援立之功,申侯的小兒子封在屠原(今陝西)。

《竹書紀年》對於上述歷史真相的記述更加直白:

從熱衷於巡遊的周穆王起,西周國庫日漸空虛,周幽王繼位後不斷增加異姓諸侯賦稅,此舉被諸侯普遍反對。晉文侯又與鄭桓公攻打鄫國,佔據土地取名“鄭父之丘”。然後,周幽王為討褒姒喜歡,搞廢嫡立庶、廢長立幼之事,太子宜臼跑回申國後,又派人追殺……

先是周幽王不顧諸侯死活,為追求個人享樂向諸侯國加稅;鄫國又受到晉、鄭兩個周天子同姓國家的欺負;申侯女兒失去後位、外孫又被追殺,這真是無路可退了,於是申侯與鄫國一拍即合,利用申侯守邊與犬戎熟識的優勢,三方聯軍滅掉了西周。

5、終極答案原來是這樣的

周幽王朝政昏暗,喜愛聲色犬馬,加之被諸侯所痛恨,因此申侯、鄫國引來犬戎時,無人相救,西周被滅可謂正得人心。周平王繼位,感激還來不及,哪有工夫去追究申侯弒君之罪。而且還編出“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證明周幽王死得其所。

這就是終極答案!為了進一步佐證周幽王該死,史料還記載了一件事:周幽王的同胞兄弟詹文侯,周幽王繼位後任少師,見周幽王寵愛褒姒,不理政事,就辭職返回封地。後來周幽王被申侯等所殺,而詹文侯毫髮無損,後世子孫得其蔭福。

如此看來,周幽王死前已眾叛親離。再給你編段故事又算得了什麼。最後要說一句:正史說美姬褒姒被擄往胡地,野史則說褒姒被申侯所殺……

新任周天子和重新奪回外戚地位的申侯,是不會關心一個“紅顏敗國”主角最終歸宿的。


指動濟南


沒有。

1、烽火臺漢代才有。漢朝是集權制國家,烽火臺作用是把邊疆軍情傳到京師。

周朝是分封制,試想要把軍情從鎬京傳到各諸侯國需要多少烽火臺?建到哪裡?誰來管理?遺址在哪?除了一個驪山據說是周朝烽火臺遺址,其餘的呢?

天子有事也要下詔讓諸侯前來,用烽火臺告警算什麼事。

2、就算周朝有烽火臺,諸侯遠近不一,不可能同時來到。

3、已經出土的戰國竹簡上並沒有烽火戲諸侯,而是周幽王主動進攻申國,申國聯合戎人打敗周幽王。


少真道君


嚴格的說,要想確認“真的有”,那隻靠書面文字是不行的,必須是有出土文物進行佐證。比如,發現周幽王當年的烽火臺遺址什麼的,那才是確定無疑的。比如以前很多人懷疑商朝都是假的,但是殷墟文物一出土,一些懷疑論者都閉嘴了。


當然,用這個標準衡量的話,其實史書上大部分事情都難以說是不是“真的有”,畢竟能夠留下實物的實在是太少了,大部分也只有文字記載。在沒有別的強有力的否定證據之前,我們就先認為他是真的存在就好了。


象眼觀天下


烽火是漢代才有的,你說是不是真的?就算是周有烽火,仔細想想,烽火戲諸侯這個計劃可行嗎?從你點起烽火,最快的諸侯也要幾天才能趕到,慢點的比如齊國要幾個月才能趕到,這麼長時間過去了,還有什麼可笑的?打仗這種事,用不著跑到國君面前才知道是假的,路上就打聽出來了,就算跑到國君面前,怎麼可能連衣服都不換,氣都沒喘好,漢都不擦的狼狽樣?又怎麼可能直接見到妃子?這種鬼話只能騙騙無知兒童


如是我聞7458


答:據戰國竹簡之記載,周幽王因寵愛褒姒擅行廢立之事,廢掉了王后申後及太子宜臼。立褒姒為後,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申後與宜臼逃回申國。周幽王仍不甘心,於公元前772年發動對申後孃家申國的戰爭,申候連合戎人打敗了幽王,滅掉了西周。

西周亡於禍起蕭墻,沒有処理好接班人的人選,內亂引入外患,而所謂烽火戱諸候,以博美人笑純故事爾,不足以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