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中醫「調理」

現今倘是身體虛弱,生了慢性病,又沒什麼特效藥治療的,社會上已形成一種共識:請中醫調理調理去!中藥既管治病,又可補虛,相對來說毒副作用較輕,病人自然樂於接受。身體健康是頭等大事,今天各大醫院中醫專家門診特別忙碌,掛號常常爆滿,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说说中医“调理”

什麼是中醫調理

说说中医“调理”

我的理解有這樣幾層含義要說:它不動刀子,不開膛破肚,一般也不下猛藥、毒藥。平平穩穩的,避免了生病人原本已是脆弱了的心、身方面的負擔和創傷;生慢性病往往是正虛邪滯,中醫調理原則是補不足、損有餘,臨床老中醫擅長獨特的輕靈手腕,搜剔病邪、磨削累贅,扶養元氣,再造精血,將疾病制約在一個可控範圍中;“王道之法無近功”,由於調理用藥常以不損傷正氣為前提,藥性和緩,所以去病也漸,收效也緩,病家、醫生都須耐著性子,業師蒼山先生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容潛移默化,積漸邀功”,說在點子上。

说说中医“调理”

來西醫治病注重在“病”,顯微鏡下細看的是細菌、病毒等非己物質,中醫稱之為邪氣;明清以後中醫臨床則深究在“體”,強調治體,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來驅除病邪出於人體的國門之外。但也不盡然的,古人也有主張“邪氣加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的所謂“攻邪派”,然非主流;晚近十年,西方醫學也重視了“體”,把認病理念轉移到人體自身缺陷的研究上來,免疫領域和幹細胞移植方面日新月異的進展,體現了病、體認識上的戰略換位,但主要也是前瞻性的。

中醫調理是病、體參合的一種特色治療,病、體之間,中醫的位置始終居中,把持著天平兩端的平衡和意向。如有人發現了腫瘤已不能手術,西醫常開導病人:請中醫調理調理去!中醫拜領任務,事實上常已是受命於危難之際了,病人心、神俱憊,敵強我弱顯而易見,醫者首務在鼓舞病人鬥志,不讓精神崩潰,否則藥物很難發揮作用。用藥宗旨則每取扶正祛邪,扶正主持甘藥,葉桂譽為“勞損主治法則”,甘藥治體範圍廣、方法多,靈活多變,歷古名醫積累了豐富而細膩的治療經驗,值得後人記取。去邪抗瘤則中醫常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軟堅消積等手段,藉以消削、磨散、清滌病邪,限制、緩慢腫瘤的繁殖和發展。中醫調理事實上是走一條“與瘤共存”的道路,病家的心態必須寬朗高遠,擺脫生瘤即是絕症的陰影。妥帖的藥物調理,與瘤相安無事、長期共存的例子,在臨床是可見的。

各種慢性病的中醫治療,其實不外在病、體之間的斡旋,這是調理兩字的著眼點。當然調理也會照顧到疾病之外的一些症狀,具體症狀因人而異,如失眠、疼痛、便秘等等,因為生了慢性病,憂心忡忡,素有的症狀會加重,症狀加重削弱正氣,正氣下降,病邪就鴟張,這無異齎糧資寇了,為治病調理幫了倒忙。因此中醫又十分重視結合具體症狀施治,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會增強體質,增強體質即加重了籌碼來制約疾病,其間複雜、細緻、曲折的因果關係的調整,也在中醫調理的範疇之內。

说说中医“调理”
说说中医“调理”说说中医“调理”

白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