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十周年③|被美國政府接管的「兩房」,現在怎麼樣了?

2007年起於美國的次貸危機,在一年後席捲全世界,最終演變成全球性金融危機。

那時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雷曼兄弟破產、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美國房價暴跌、股市腰斬美聯儲連續降息,將利率降至近零水平,並先後啟動四輪量化寬鬆。虧損700億美元的美國兩大房地產抵押貸款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則不得不接受政府注資並被接管。

金融危機過去十年後,一切似乎都發生了逆轉。美國的股市和房價都早已再創歷史新高,美聯儲也進入加息週期,並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而兩房不但還清了財政部當初的救援資金,還讓政府淨賺了800多億美元,並仍在源源不斷地向後者輸送現金。

當然,故事並不是看起來那樣完美。儘管美國的許多金融體系都已經重組,以降低再次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但兩房這個重要的金融組成部分,卻仍幾乎原封不動地矗立在美國房地產市場的中心。美國的全部未償付住房抵押貸款中,近一半由這兩家金融巨頭擔保。而2008年時任財政部長保爾森所說的政府“臨時”接管,至今仍未有結束的跡象,私有化似乎還遙遙無期。

兩房的“罪惡”

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國最大的兩家住房抵押貸款機構,全稱分別是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簡稱Fannie Mae)和聯邦住宅貸款抵押公司(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 Corporation,簡稱Freddie Mac)。

它們由美國國會立法設立,屬於政府資助機構。房利美成立於1938年,房地美成立於1970年,最初都是聯邦政府機構的組成部分,後來都改成了股份制公司。

兩房並不直接為房屋購買者提供貸款,而是在二級抵押信貸市場運作,即從銀行、抵押貸款公司和其他房貸機構(一級市場參與者)那裡購買住房抵押貸款,並將買進的貸款打包成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然後將這些證券出售給銀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或外國央行等投資者。

兩房通過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使得世界各地的儲蓄源源不斷地流向了美國房地產市場。龐大的現金流入降低了抵押貸款成本,讓美國民眾更容易獲得抵押貸款,從而提高了自有住房比例。

但與此同時,兩房的模糊性質也帶來了重大風險。從法律角度來看,這兩家機構為私營企業,但實際上它們受聯邦政府監管,和政府關係密切,享受政府提供的多項優惠,如州和地方政府所得稅減免權等。

事實上,如果兩房破產,美國政府沒有義務去保護從兩房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投資者。然而投資者認為,美國政府是不會讓房利美和房地美破產的,因為這會傷害到美國的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和整體經濟。

而且兩房的監管機構,聯邦房地產企業監管辦公室根據國會授意,長期以來只要求兩房持有少量資本,以緩衝可能出現的虧損。但這基本上沒有影響投資者對這兩家政府支持企業的信心。而一旦遭遇鉅額虧損,它們基本沒有能力自救。

由於是政府支持企業,兩房享有和美國財政部相似的信用級別,這使得它們的借貸利率僅略高於政府的借貸利率。利用這一點,兩房通過低息獲得大量融資,然後購買並持有價值上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從而賺得盆滿缽滿,因為這些證券的利息遠高於融資利息。

不過也正是這一策略,讓兩房在次貸危機中險些陷入萬劫不復。由於擔心來自其他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競爭,同時又希望獲得次級貸的高回報率,除了自己發行和擔保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兩房還購買和持有了大規模的私營品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其中包括次級貸和其他評級較低的證券。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懷特(Lawrence J. White)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指出:“房利美和房地美擔保並投資了高風險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但它們既沒有足夠的資本來吸收損失,也沒有足夠的流動性來抵禦短期債權人的逃離,最終不得不被政府接管。”懷特曾出任美國聯邦住房貸款委員會和房地美的董事會成員。

根據一些報告的評估,2004-2006年間,評級較低的“私營品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總髮行額約為1.6萬億美元,兩房大約購買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當2007年年中美國房地產市場開始歷史性自由落體時,兩房也面臨著即將崩潰的命運。當時約40%的住房貸款是由兩房持有或擔保的。

房價暴跌導致房貸拖延和違約案例不斷增加,而且拖延和違約的情況已經不僅侷限於次級貸款的借款者。整個房地產市場上大約5萬億美元的未償付貸款組合都面臨著違約風險。

2017年美國有150萬套房屋喪失抵押品贖回權。到2008年,這一數字變成了220萬套。兩房不但自己持有的房貸出現了虧損,其他機構持有、由兩房擔保的房貸也出現虧損。

一時間,圍繞是否要救兩房的辯論甚囂塵上。

贏家和輸家

最終,美國財政部在2008年7月決定向兩房伸出援手,並從9月起“暫時接管”兩房。這個決定,也在幾年後為美國政府賺得了豐厚的利潤。

季度報告文件顯示,在被政府委託管理後,由於房價驟跌、止贖率飆升,財政部分別向房利美和房地美輸送了1198億美元和716億美元的援助資金。

這筆錢給了兩房生存下去急需的金融流動性。作為協議的一部分,兩房必須向財政部支付10%的利息。不過到2012年兩房重新開始盈利時,財政部和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修改了協議內容,規定兩房必須每個季度將全部利潤上繳給財政部。2017年,財政部和FHFA同意兩房保有30億美元資金,並將餘下所有利潤交給財政部。

由於獲得了救援資金,危機期間,兩房得以繼續為貸款提供支持。現在,美國絕大部分的新建住宅貸款,都是來自這兩家公司和聯邦住宅管理局(FHA)的支持。投資者也繼續購買來自兩房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因為這兩家企業有政府背書。

隨後,美國房地產市場開始復甦,美國政府也因當初的援助之手獲得了可觀的回報。至今為止,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別向財政部繳納了1673億美元和1124億美元資金。加起來,兩房共拿了1914億美元,但是還了2797億美元,財政部淨賺883億美元。而且,兩房還在繼續還錢。

不過懷特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即兩房是否真的能還清這筆錢,雖然名義上已經還清了。“因為當時私營部門沒有任何人願意伸出援手,只有聯邦政府願意提供金融援助”。但對納稅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筆不錯的交易,至少表面上看來是這樣。

這個故事中的最大輸家便是兩房的股東。不少投資者在兩房被接管後投資它們,而這些股票實際上變成了一文不值的廢紙。部分股東還因此起訴聯邦政府,稱其對這兩個公司的管理不合法。在他們看來,兩房當初欠納稅人的錢已經還清了,沒有理由再繼續還錢。但美國上訴巡迴法院駁回了股東的起訴。

由於兩家公司的股票價格長期低於1美元,不符合紐交所交易規則,兩房於2010年7月從紐約和芝加哥證券交易所退市,並登陸店頭交易市場(OTC Bulletin Board)。店頭交易市場主要交易非上市股票、債券等證券,交易人經協議和議價達成證券買賣。

在2018年《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上,房利美以1123.9億美元的營收排在第21位,利潤24.6億美元。房地美則排在第38位,營收746.8億美元,利潤56.2億美元。

“美國房地產市場不但熬過了危機,而且越來越繁榮,”研究公司Cowen Washington Research Group的金融服務和房地產政策分析師賽博格(Jaret Seiberg)說道,“政府救助真的起效了。”

“如果有人說,他們在2008年或2009年就看到了這一結局,我想那不過是自欺欺人,”賽博格說。

從2006年的房地產泡沫頂峰至2012年的低谷,美國全國房價跌了27%。據S&P CoreLogic Case-Shiller房價指數,眼下美國的房價已經比2006年最高點時還高出了近11%。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雖然房價已經再創新高,但是目前並不會給美國經濟帶來重大風險。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界面新聞表示,“美國現在的房價雖然有明顯的上升,但整個經濟復甦的進程中,居民的收入也有相應的提高,因此房產所面臨的風險,並不是整個經濟和金融系統裡的核心問題。反而是科技股的泡沫更加致命一些。但是,如果股市迎來重大調整的話,房市或許也難以倖免。”

退出還是重組?

金融危機以後,從白宮到國會都有許多人呼籲廢除或改革兩房,整頓住房抵押貸款體系,確保不再重蹈次貸危機的覆轍。但這兩個“大而不倒”的地產金融巨頭已被政府接管10年後,圍繞兩房和住房金融體系的改革卻無甚進展。

“10年過去了,它們依然處在政府的管控之下,也依然位於美國住房抵押貸款金融體系的中心,這很不幸,”懷特告訴界面新聞,“政府(國會)應該縮減它們的規模,並提高私營部門在這一體系中的參與度。我們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體系必須更加活躍、更少依賴政府。”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主政期間,就曾計劃改革住房融資體系,逐步取消房利美和房地美,讓私人資本在房貸市場中扮演更大的角色,限制政府的角色。

在奧巴馬看來,“確保危機不再發生的關鍵之一,就是逐步廢除那些既不真的屬於政府,又非真正私營部門的機構,也就是房利美與房地美。”

奧巴馬政府於2011年2月向國會提交了“兩房”改革的初步方案,並在2013年再次要求國會“逐步削減兩房的規模”,並“結束它們。”

但2014年時,由於投資者對住房抵押貸款債券普遍缺乏信心,私人市場一直未能復甦。因擔心改革舉措會衝擊到房地產市場,政府官員們開始重新考慮這一問題。而直到奧巴馬離任,圍繞兩房的改革也未取得什麼進展。

進入特朗普時代後,外界預計,新政府可能會對兩房採取一定的措施。一是因為當初欠下的救助款已基本還清,二是因為特朗普政府主張放鬆金融監管,兩房或迎來黃金時代。

由於此前建議兩房逐漸退出市場的提案一直難獲進展,這次兩黨議員改變了路徑,轉而尋求將兩房重組。

在今年1月提交的新議案中,共和黨參議員寇爾克(Bob Corker)和民主黨參議員沃納(Mark Warner)提議,重組後剝去兩房的聯邦特權,但保留其大部分業務,允許這兩家公司發行政府擔保的住房貸款證券,同時將整個市場向新的競爭者開放。

此外,兩房將依然受政府掌控,直到由私人資本支持的競爭對手出現並贏得市場份額,這個過程可能歷經數年。

不過由於未能贏得進步派人士的支持,到5月份時,這項立法進程已經暫停,預計至少今年難以看到進展了。進步派人士希望保留兩房在經濟適用房業務上的特權。而且國會即將迎來11月中期選舉,並沒有多少時間來考慮重大立法的事情。

對於至今仍沒能將兩房轉變成一個更加以私營部門為導向的體系,懷特也感到意外。在他看來,或許特朗普政府也無法完成對兩房的改革,“至少還有幾年,兩房將繼續處在被政府接管的狀態,實際上它們已經成了政府的一部分。”

特朗普政府尚未正式為任何立法背書,或發佈自己的改革原則。但據知情人士稱,政府人士已圍繞如何處理兩房召開了數次私人會議。而且,在參議院起草議案的過程中,財政部官員一直和他們保持著密切接觸。財長姆努欽也表示,將在11月中期選舉後重新將重點放在此事上來。

邵宇則認為,在特朗普的日程中,改革兩房是排在比較靠後位置的事項。“兩房是‘美國夢’,特別是‘居者有其屋’的一個重要政策載體,牽扯到大量美國普通民眾的住房資產融資問題,比較棘手。而特朗普打的是民意牌,因此他在對這些機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一事上,還是存在一定顧慮。因為削減機構意味著,向民眾提供融資的能力下降,會帶來負面影響。”

也有人指出,從兩房源源不斷流入財政部金庫的資金,或許是國會在改革房貸市場,以及讓兩房脫離政府管控一事上久久未能有所作為的原因。

對此懷特表示,兩房的確向財政部交付了一些資金,可能還會繼續交付。但這不應作為衡量的重要標準。“重要的標準應該是,我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如何提高這個系統的效率,並鼓勵金融創新?”

“我認為,讓兩房以如此大的規模處在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中心,這不是個好的公共政策,也不會有利於提高效率或鼓勵金融創新。”

在被問及兩房是否會給金融系統帶來新的風險時,懷特給出了否定答案,因現在“兩房處在嚴格指導之下,並沒有創造太多有風險的住房抵押貸款”。但懷特指出,美國政府仍應通過加大住房供給,來抑制或防止房地產泡沫的形成。

無論如何,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兩個位於美國房貸市場最中心的準政府企業,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還將繼續掌握在聯邦政府手中,改革兩房的努力也將是漫漫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