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款朗逸這款車怎麼樣?

明天會更好81301185


我第一次見到朗逸是在2008年,至今整十年。

記得那時我還在上初中,班裡英語老師因為上班路遠,於是買了一臺車用來代步,那臺大眾品脾的轎車正是朗逸。當我知道這次的試駕車是朗逸的時候,真的特別感慨,回望這十年,我從一個汽車愛好者逐漸成長為一個汽車從業者,無論身份還是角色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但眼前的它,卻好似依然還是原來的樣子,不曾改變。十年,歲月,靜好。

外觀:從百花齊放到家族式設計

早些年,大眾還並未提出家族式設計的理念,所以每臺車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與如今的設計潮流相比,只能說是各有千秋吧。現在的朗逸可以說是大眾旗下緊湊級轎車的帶頭大哥,風格較為沉穩,與帕薩特的氣場頗有些相同,並沒有過於誇張的設計,很持重。

如今的緊湊級車是越做越大,當年軸距2610mm的老朗逸也算是個標準的緊湊級車,而如今的2018款朗逸,軸距已經達到了2688mm。當然,跨級這類的話就不說了,但不論是和當年的自己還是現在的競品相比,它都有絕對資本。

從情懷上講,我當然還是更喜歡老款那樣圓潤的設計,美與醜暫且不談,至少很有特點。隨著行業的不斷髮展,如今的汽車品牌似乎更加看重歸屬感,家族式設計的起源雖無從查證,但在我看來,還得說是大眾帶了這麼一波節奏。我知道很多人都在等著“套娃”這個詞,可我覺得這不一定就是充滿貶義的調侃,從被市場認可的角度來說,大眾無疑是成功的,不容反駁。

朗逸的外觀設計真的很難讓人挑出什麼亮點,尤其它還是那種走沉穩風格的選手,一點一滴都透著規矩和穩重。簡單說,它所有的設計都是秉承著被消費者所普遍認可的樣子而來,你可以說它沒特點,但最氣的是你壓根找不出硬傷。

內飾:溫馨居家,裝飾有新意

朗逸上深下淺的內飾配色一看就是主打家用溫馨牌,整體視覺效果也確實非常不錯,坐進車內讓人感覺十分輕鬆愜意。設計方面與老款車型有了明顯的改變,全新的家族設計更加強調年輕化和科技感,值得一提的是貫穿中控臺的這塊裝飾板,中間部分為黑色,兩端則是加入了漸變的效果,一改往日的沉悶,客觀上來說設計感相比以往要有所進步,但還遠談不上顛覆。當然,作為一臺主流家用轎車,這樣稍顯中庸的設計也無不可,被主流審美認可,也是對銷量的一種保證。

大眾對於內飾的做工一向保持著很高水準,這臺朗逸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嚴絲合縫的拼接工藝,確實體現了德國品牌的紮實和嚴謹。誇完優點再談不足,其實就一點,用料真的不敢恭維。朗逸的內飾用料幾乎全部採用硬塑料,敲擊時的廉價感顯露無疑,雖然這種塑料本身的質感還算不錯,但塑料再怎麼說也還是塑料,真皮縫線不奢求,好歹用些搪塑也能更顯質感不是麼?

此次我們試駕的朗逸1.5L自動舒適版原廠裝配的是6.5英寸觸控屏,兩側有實體按鍵以及旋鈕,支持CarPlay以及MirrorLink手機互聯,功能性方面可以滿足日常使用,但手機APP互聯、語音控制以及車載導航等功能並不支持。這臺試駕車選裝了8英寸顯示屏,取消了右側按鍵和旋鈕以換取更大尺寸的屏幕,另外上述6.5英寸屏不支持的功能也都得到了補充。

朗逸全系僅有高配的幾款車型使用了自動空調,1.5L車型則全部為手動空調。在使用便利性方面雖然有所欠缺,但考慮到入門車型的身份以及成本控制等要求,這樣的配置表現也無可厚非。物理按鍵和旋鈕的阻尼感都很不錯,操作也比較簡單,熟悉之後完全可以實現盲操作,此外製冷速度以及靜音表現也都能夠令人滿意。

舒適性方面,作為一款家用轎車,自然應該是朗逸的優勢所在。天窗、皮質座椅以及四門一鍵升降車窗等基本配置都有裝配,舒適性和便利性都很不錯,略微遺憾的是座椅調節均為手動操作,我認為如果可以用仿皮座椅換取一個主駕駛電動調節應該非常值得,畢竟仿皮材質除了視覺效果不錯以外,在柔軟度以及透氣性等方面,確實都不如織物面料來的實在。

動力:1.5L家用完全夠

我們試駕的這臺朗逸搭載的是1.5L自然吸氣發動機,隸屬EA211系列,其也是大眾入門級發動機。參數方面相比1.6L發動機功率有所增加,但扭矩有降低,全新的1.5L排量一方面是為了迎合新的消費稅政策,另一方面這減少的0.1L排量理論上也可以提升經濟性。

傳動部分匹配的是來自愛信代號為AQ160的6AT變速箱,有S擋以及手動模式,日常駕駛完全夠用。

發動機的輸出非常線性、平順,但我想更多還是因為這臺1.5L發動機的功率以及扭矩都不大,無論油門深與淺,半腳下去基本都是一樣的加速感受,很慢,但卻足夠平穩。平穩加速情況下變速箱的升擋很積極,是非常注重經濟性的調校風格,起步加速十分順滑,平穩安逸,舒適性表現不錯,只是提速感受真的是硬傷。“佛系”的人生有兩種,一種是主動選擇,一種是被自願,開上1.5L朗逸,就等同於你選擇了後者。

調侃和玩笑到此為止,實事求是的說,朗逸這套1.5L+6AT的動力總成在燃油經濟性以及平順性等方面確實表現不俗,加速感受雖說不夠優秀,但與同級競品包括許多1.6L發動機相比,也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線。如果對於動力有所追求,那麼1.4T當然是最佳選擇,而均衡各方面因素綜合來看,1.5L車型或許才是最走量的版本。

變速箱的優先級很明顯是照顧了平順性和經濟性,升擋很積極,降擋則是非常不情願。當你深踩油門,它似乎很希望你依靠轉速攀升一點點提速,只有在你堅持的強硬態度下,才會主動降擋拉高轉速,S擋模式下會有所緩解。不過就事論事,這臺1.5L發動機的動力儲備本就有限,即便是強行拉高轉速,加速也不會有明顯起色,與其出現幹吼不走的窘境,倒不如慢一點,穩一些。

朗逸基於MQB平臺打造,受限於成本控制,懸架採用的是前麥弗遜後扭力梁結構,與同級別產品處於同一水平。操控性感受非常中庸,各個方面表現都很均衡,平穩駕駛安逸好開,很難找出什麼亮點或是特點。轉向比較精準,曠量也很小,不過車頭的動作會比較緩慢,應該是為了舒適性而有意為之,底盤紮實感很強,不出意外還是一貫以來的大眾德味兒。

空間:乘坐寬裕,儲物豐富

朗逸一路走來,在尺寸方面的升級十分顯著,身高180cm的體驗者坐在前排空間非常寬裕,頭部空間得益於天窗的存在,也能夠得到兩拳的餘量,表現非常搶眼。座椅的舒適性以及支撐都很不錯,非常符合其家用車的定位。

前排的儲物空間也很豐富,包括門板、中控臺下方以及後側的杯架和中央扶手箱,數量多且每個部分的空間都很大,非常實用。

後排乘坐空間表現朗逸也基本可以令人滿意,腿部空間很出色,坐好後有兩拳的富裕,另外坐墊寬度以及柔軟度也都很不錯。頭部空間表現則略有些掙扎,僅有一拳的富裕,略顯緊湊。中間部分的地臺凸起較高,而且寬度一般,所以坐在中間座位的乘客會比較難受。

由於後排沒有中央扶手,所以舒適性以及儲物能力就都不免會打些折扣,好在門板儲物槽以及座椅背袋也基本能夠滿足日常使用,只是不夠豐富而已。後排配備了獨立的空調出風口,另外還預設了兩個USB接口,可以很方便的供後排乘客給手機充電。

朗逸後備箱容積達到了510L,座椅支持比例放倒,放倒後空間還可以得到進一步擴展,雖然不能形成純平空間略有些遺憾,但滿足日常家用需求依然毫無壓力。後備箱空間很規整,這臺試駕車還加裝了後備箱墊,更易物品收納和清潔。空間規整、容積大,而且座椅還支持比例放倒,這樣的表現對於一臺緊湊級家用轎車而言,也當真沒什麼可挑剔的地方。

安全:誠意滿滿

安全性方面,朗逸可謂是誠意滿滿,即便是全系入門的1.5L車型配置也同樣頗具看點,尤其是AEB剎車輔助系統,十分厚道。基本配置方面,氣囊、氣簾、胎壓監測以及倒車雷達等都一應俱全,可以說除了倒車影像沒有之外,幾乎面面俱到。上坡輔助以及自動駐車對於駕駛安全性和便利性也有著極大幫助,可以說大眾這次真的非常厚道。

總結:


車質網


朗逸這車是德系旗下大眾品牌,其實一直以來在市場的表現都相當不錯,特別是在更新換代之前,價格一度狂降,銷量也是可以嚇壞人,而18款到來後,總的來說,顏值有提升,價格也提升,但是確實定價過高,現在才兩個月不到各地就有了不同幅度的降價。



簡單看下,18款朗逸定位在緊湊型家用轎車,4.67車長2.68軸距,數據上雖然談不上多強,但是基本日常家用是沒什麼問題的了。一家五口基本也不存在太擁擠的情況。



動力方面提供的是1.5L自然吸氣發動機匹配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最大馬力116,也是同樣算不上多強,但是家用的話勉強夠用。不過對比同級別或者同價位下,卻能買到更給力的車型。



畢竟自動擋12.49萬的起步價真的有點貴,不然也不會降價得那麼快,所以如果你看上新朗逸,建議你不用著急,再等等,肯定還會降價到一個相對合理的範圍,到時候再入手也不遲,祝購車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