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有一神人不得重用,被魏惠王趕走後成全秦國稱霸

魏國有一神人不得重用,被魏惠王趕走後成全秦國稱霸

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個諸侯國都爭相變法圖強。這場變法自魏國開始,到秦滅六國結束。這其中比較出名的幾場變法有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和秦國的商鞅變法。

魏國有一神人不得重用,被魏惠王趕走後成全秦國稱霸

魏國的首任國君魏文侯勵精圖治,不但任用當時的社會名流充當政府官僚,還親自拜孔子的弟子子夏為師。嚴格來講子夏是中華民族上第一位帝師。同時魏文侯還任用李悝進行改革。通過李悝變法,魏國一躍成為戰國時代初期最強大的諸侯力量。

魏國國土面積狹小,在戰國七雄中建國時間最短。加上地處中原腹地,周邊強敵環繞。戰國時代的老牌諸侯國幾乎都跟魏國有接壤,只有地處東北邊陲的燕國同魏國沒有領土交集。

魏國有一神人不得重用,被魏惠王趕走後成全秦國稱霸

就算地緣局勢十分不好,魏國依然通過李悝變法提高了自身實力,稱霸諸侯。很多人都認為李悝是戰國時期變法的先驅,後來的楚國吳起變法和秦國商鞅變法都是李悝變法的升級版。

簡單來說李悝變法涉及這樣幾個方面,首先是經濟上廢除了數百年的井田制,通過改革土地政策,魏國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和經濟實力,為建立強大的軍隊打下了堅實基礎。

其次李悝改革兵制。通過設立武卒制魏國的兵源得到保證,軍隊的專業化程度得到提高。戰鬥力也就節節攀升。有了強大的軍隊,魏國才有同諸侯爭霸的實力。在魏國鼎盛時期,秦國、楚國和齊國都是魏國的手下敗將。據說當時的魏國將領吳起曾同各國打過七十多場,無一敗績。這當然要承認吳起優越的軍事才幹,但沒有強大的軍隊和經濟做後盾,他也不可能有此功勳。

魏國有一神人不得重用,被魏惠王趕走後成全秦國稱霸

李悝變法的另外幾個方面就是開創了國家干預糧食價格的先河,通過國家有計劃的收購和銷售糧食,魏國能夠保證國內的糧價穩定和供給充足,為進一步發展經濟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李悝還制定法典,將政府的規章制度通過文字固定化普遍化,魏國無論何人犯法,都需要按照李悝制定的法典進行懲罰。

魏國的鼎盛持續了兩代君主,當首任國君魏文侯和次任國君魏武侯逝世後,魏惠王當政。魏惠王顯然沒有前兩任君主一樣的能力和理想,當時魏國內有一士人比李悝還要出色,但是卻得不到任用,最後只能遠走他鄉。這個人在秦國得到肯定後主持變法,使秦國成為了戰國霸主,最終統一六國,這個人就是商鞅。

魏國有一神人不得重用,被魏惠王趕走後成全秦國稱霸

史書記載,商鞅在魏國期間充當魏國宰相公叔座的幕僚。公叔座在病重時曾向魏惠王推舉商鞅,但是魏惠王認為公叔座病入膏肓,說的都是胡言亂語,所以沒當回事。看到魏惠王不拿商鞅當人才之後,公叔座對魏惠王說,如果大王不重用商鞅就請殺掉他,免得他為別國所用。

魏國有一神人不得重用,被魏惠王趕走後成全秦國稱霸

隨後公叔座又把此事告訴商鞅,讓商鞅免遭殺身之禍。公叔座說,向國君保舉你和讓國君殺掉你,是出於公心。現在我讓你逃走是出於我們兩個人的情誼,這樣我於公於私都不虧。

商鞅卻說,既然魏惠王不曾因你的推舉而重用我,那他也不會因為你幾句話就殺我。所以我沒必要逃走。可是商鞅胸有大志,經過魏惠王幾年的冷落後他決定出走魏國,謀求他路。

魏國有一神人不得重用,被魏惠王趕走後成全秦國稱霸

恰好此時秦國國君秦孝公頒佈求賢令,各國的士族無論出身,無論國籍,只要有能振興秦國的辦法就能得到重用。商鞅認為這正是自己飛黃騰達的好機會,於是他帶著李悝制定的法經離開魏國,投奔秦孝公。

來到秦國後的商鞅進行的商鞅變法是我們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不需要我再多言。可如果魏惠王有他祖宗一樣的雄才大略,不甘於稱王稱霸,商鞅必定不會去投奔秦孝公,秦國也就不會有商鞅變法,沒準在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的就是魏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