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承諾五年平遼,他有個絕好機會實現此目標,為何他沒抓住

袁崇煥是明末最雄心勃勃的一名將領,他曾向崇禎皇帝做出了“五年平遼”的保證,試圖平復遼東,剿滅後金。可惜他主持遼東事務才一年多一點時間,就被崇禎皇帝猜忌,被崇禎皇帝拿下。而且崇禎皇帝對他極為殘忍,用古代最殘酷的凌遲刑罰,來處死他。袁崇煥死後,受到蠱惑的老百姓還都認為袁崇煥是叛徒內奸,爭搶他的肉吃。

袁崇煥的結局,無疑是極為悲慘的。後世仁人志士,也常常感嘆他空有雄心壯志的抱負,卻沒有實現的機會。

袁崇煥承諾五年平遼,他有個絕好機會實現此目標,為何他沒抓住

(袁崇煥)

不過,實際上,袁崇煥雖然主持遼東事務才一年多一點的時間,但是,他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有一個機會,如果他抓住了,“平遼”成功的可能性,其實是很大的。可是,袁崇煥為什麼沒有抓住呢?

這個機會,就是皇太極南下圍攻北京城的時候,袁崇煥不是趕回來救援,而是直接北上攻打後金的盛京。

這樣的事例,歷史上並不是沒有過。著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孫臏就是這樣操作的。當時,魏國軍隊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派田忌、孫臏救援。孫臏建議田忌不去救趙國,而是直接攻打魏國的都城大梁。魏國軍隊聽說都城被圍,慌得趕緊回救。於是,齊國軍隊在孫臏的指揮下,在半道上設下埋伏。魏國軍隊就這樣進入了齊國軍隊的埋伏圈,被齊國大敗。

這樣一來,不但趙國被救,魏國也因此慘敗,而齊國卻並未受到多大損傷。可以說,齊國打了一場近乎完美的大戰。

袁崇煥承諾五年平遼,他有個絕好機會實現此目標,為何他沒抓住

(清軍攻城)

如果袁崇煥也學孫臏的做法,當皇太極千里迢迢前往攻打北京城的時候,袁崇煥不是趕緊帶著部隊回去救援,而是直接北上攻打盛京,效果會不會更好呢?

實際上,當時皇太極只是進行試探性的進攻,他並沒有想過就此便可以攻下北京城。正因為是試探性的進攻,所以,實際上北京城根本就無大礙。皇太極短時間內是攻不下北京城的。

再說,明朝的時候,北京城曾經歷過瓦剌的圍攻。當時,瓦剌軍才在土木堡幾乎全殲了明朝的主力軍,整個北京城防守空虛。就算是如此空虛,也並沒有什麼軍隊前來救援。北京城僅僅憑藉自身力量,組織老百姓,依然打敗了瓦剌強悍的軍隊。

而皇太極圍攻北京城的時候,北京城其實是有較好的防守的,比當年瓦剌圍攻北京好多了。所以說,袁崇煥根本就沒有必要回救北京城。

只要他佯攻盛京,並在中途設下埋伏,攔截回救盛京的皇太極,說不定就會把皇太極給打死。而只要打死了皇太極,整個後金就亂了。那時候,袁崇煥再組織反攻,直搗盛京,踏平後金,也不是不可能。就算打不死皇太極,讓他逃回去了,至少給予了他沉重打擊,這樣,必然會延緩後金進攻明朝的節奏。

袁崇煥承諾五年平遼,他有個絕好機會實現此目標,為何他沒抓住

(崇禎)

總之,袁崇煥這樣做,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有人可能會說,袁崇煥遇到的情況,其實不能和孫臏遇到的情況相提並論。因為孫臏代表的是齊國,他可以直接救趙國都城邯鄲,也可以直接進攻魏國都城大梁,他想怎麼做,都是他的權利,趙國的君王根本就把他沒辦法。

但是袁崇煥不一樣。袁崇煥是明朝的大將。如果他聽說北京城被圍困,不趕緊回來救援,崇禎皇帝肯定會問罪他的。就算他最終取得了勝利,他的日子依然不會好過。

這個話看起來有道理,其實不對。實際上,袁崇煥恰好是把大部隊帶回來救援,引起了崇禎的懷疑。讓崇禎覺得,袁崇煥這樣做,是別有企圖。是想渾水摸魚,奪取自己的皇位。再加上朝中有一幫大臣不斷在崇禎面前說袁崇煥的壞話,同時,皇太極又放話出來說,袁崇煥和他暗中有勾結。因此,崇禎皇帝便信以為真。而當袁崇煥提出,讓士兵進城休整一下的時候,崇禎更加覺得,這就是袁崇煥準備動手的表現。所以,他立刻把袁崇煥傳喚進城,把他抓了起來。

由此可見,袁崇煥做的這件事,實際上既讓他缺少了戰略安排,同時也使力不討好,最終不但沒有能實現平遼的目標,還搭上了自己的老命。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袁崇煥實在是有一點“志大才疏”。當然也與明朝特有的政治生態,使得官員們謹小慎微,不敢放手做事有莫大關係。

(參考資料:《明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