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好牌被打得稀巴爛,戰國初期霸主魏國的最大敗家子——魏惠王

大家好,我是歷史的天空history,一個歷史愛好者,淺讀過《二十四史》,追過多年曆史小說。喜歡的請關注或點贊,謝謝。

前幾天,一直寫的春秋戰國的故事,主要說的都是趙氏,那麼今天,我就來寫寫關於三晉另一家魏氏的故事。不過,我寫的不是成就魏國霸業的魏文侯和魏武侯,而是魏國的第三任國君——魏惠王的故事。

魏惠王在歷史上也留下了很多的典故,不過通常都是不好的,比較有名的就有上學時學過的課文,《孟子見梁惠王》,留下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因為魏惠王遷都於大梁,所以也被成為梁惠王)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 ~ 公元前319年),叫魏罃(yīng),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孫,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在位時間在戰國時期算很長的了,也經歷了魏國的由盛而衰。

一把好牌被打得稀巴爛,戰國初期霸主魏國的最大敗家子——魏惠王

魏國最強盛時期

魏惠王繼位時,魏國經歷了魏文侯和魏武侯兩代國君的勵精圖治,正處於最鼎盛的時期。此時魏國經過東征西討,地盤已經相比開國時期增加了很多,但魏國地處中原,北是趙國,南是韓楚,西是秦國,東是齊國,真的是四戰之地,所以對於魏國來說,外交很重要。

原來在魏文侯時期,魏國團結三晉,帶領兩個小弟趙國和韓國東征西討,但從魏武侯時期,三晉之間由於利益分配不均,關係已經沒那麼好了,但還可以維持。但到了魏惠王時期,三晉已經完全撕破了臉皮。

一把好牌被打得稀巴爛,戰國初期霸主魏國的最大敗家子——魏惠王

魏惠王

遠交近攻,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對於國家來說都適用。而魏國從魏武侯時期就沒有一個明確的國家戰略目標,和秦國打,和楚國打,聲勢是打出來了,但也把鄰國都得罪了。而到了魏惠王時期,這種短視就更加嚴重了。

魏國的勢力雖然在戰國初期是第一,但敵人太多,魏國最好的辦法就是交好其餘國家,找準一個方向擴張,而秦國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向。秦國在魏武侯時期被吳起打敗後,失去了河西之地,已經很衰弱了。

但可惜,魏惠王看不上秦國的邊陲之地,他追求的是表面上的風光。在他看來,控制三晉,壓服齊、楚,才是煌煌偉業。因此他作出了戰略方向東移的選擇,西守而東攻。甚至,他乾脆把都城從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搬遷到了大梁(今河南開封),自以為居天下之中,便理所當然地成了天下的領袖。而且他還接受了商鞅的鼓動率先稱王,要知道當時除了自稱蠻夷的楚國和越國稱王,其他幾國的國君都是稱公或者侯的

一把好牌被打得稀巴爛,戰國初期霸主魏國的最大敗家子——魏惠王

魏國後期地圖

而他戰略方向的轉移,自然和三晉其他兩家趙國和韓國,以及東方的齊國產生了矛盾。

剩下的故事,已經是耳熟能詳了。先是魏國和趙國發生戰爭,魏國大軍包圍趙國都城,卻被齊國田忌和孫臏圍魏救趙,孫臏的好基友龐涓在桂陵被設伏大敗。

後來魏國又向韓國進攻。韓向齊求救,齊、魏軍 大戰於馬陵(今山東範縣西南),魏軍大敗,主帥龐涓身亡,太子申被俘。

此後的幾次戰爭都以魏國的失敗而告終,魏國已經衰落,失去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已經淪落到二流國家。此消彼長,而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強盛起來,魏國再也無力抵抗秦國

魏惠王是把一把好牌打了個稀巴爛,本來最有機會統一中國的魏國,卻在他手上由盛而衰。

有不同意見或者疑問的可以在下方留言。你的支持是我寫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