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軍隊的編制和精銳(一)——魏國

編制

魏國軍隊分為中央軍和州郡兵。

中央軍又可分為中軍和外軍,歸朝廷直接指揮。中軍是朝廷直轄的衛戍京師、保衛皇帝的精銳部隊和戰略機動兵團,駐守在皇宮內和京師周圍。魏國建立後,曹操在宿衛軍的基礎上先後建立了武衛、中堅、中壘、驍騎、遊擊等五營。曹操在迎漢獻帝入許都時又仿漢制建立屯騎、步兵、射聲、越騎、長水五營等內、外禁軍,由中領軍、武衛將軍和中護軍執掌。魏國中軍不同於漢,不僅衛戍京師,還充當國家的戰略機動兵團對外作戰。外軍是朝廷派出的中央軍,相對駐守京師的中軍而稱之為外軍,是朝廷直轄防備吳、蜀兩國守備邊轄的中央軍。外軍部署一般歸結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統軍將領的官職也相應為四徵、四鎮、四安、四平將軍。將軍官號標明鎮戍的區域和作戰的方向,領軍的將領需加都督職,通常四徵、四鎮將軍都兼有都督官職。如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軍將領張郃當時的官職是左將軍,魏明帝“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臨時給張郃加官位授都督職,統領中軍在街亭擊敗馬謖。張郃後拜為徵西車騎將軍,說明他此時的作戰區域在西線防備蜀漢。

州郡兵又稱作邊兵,是由各地州郡統轄防禦敵軍、維護治安的地方軍。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主薄司馬朗向曹操建議,建立州郡兵以“外備四夷,內威不軌”。曹操採納,除內地司州、冀州、豫州、兗州未設州郡兵外,其他邊境州郡都設置了州郡兵。州郡雖然領兵,但是中央軍優勢巨大,無法對朝廷構成威脅。魏國刺史、州牧、郡太守主管民事,加將軍稱號領軍職的可領州郡兵。不加軍職的刺史稱為“單車刺史”,地位較輕。每郡設都尉一至二人,專職軍事。邊郡設長史,為武職兼領郡丞之職。


精銳

一、青州軍:

青州兵在曹操的部隊裡比較特別,《三國志》中也有提及。青州軍原是黃巾流民,後被曹操收降。中平五年(188年),黃巾餘部起義,十月青州、徐州黃巾軍起義,攻略郡縣。中平六年(189年),曹操陳留起兵。初平三年(192年)四月,青州黃巾軍攻入兗州,斬殺兗州刺史劉岱,兗州無主。曹操部下東郡人陳宮勸說曹操入兗州領兗州牧,並親自去勸說兗州治中、別駕等迎曹操入主兗州,濟北相鮑信也推薦曹操。於是信乃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曹操領兗州牧。曹操進入兗州後,與鮑信聯軍進兵擊黃巾於壽張東(今山東東平西南),黃巾軍兵皆精悍,鮑信力戰而死,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戰輒禽獲,黃巾軍退敗。曹操未找到鮑信屍體,於是刻木如鮑信像,哭祭鮑信。隨即曹操率軍追擊黃巾軍到濟北一帶,青州黃巾軍乞降,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何焯曰:魏武之強,自此始。曹操從此便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了。本人感覺《三國志》、《魏略》有些誇大曹操的功績,收降的青州兵未必有史書上說的那麼多。初平二年(191年)公孫瓚破青、徐黃巾,泰山太守應劭擊破青州黃巾,這幾仗下來青、徐黃巾軍損失慘重,還能保持那麼多的兵力嗎?再說幾十萬人曹操當時也養不起,收降幾萬精銳應該差不多。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依靠青州軍連敗袁術,將其趕至九江,解除了袁術對兗州的威脅。初平四年(193年)秋,又出兵徐州連下十餘城,至彭城和徐州牧陶謙展開激戰,大勝,斬首萬餘級,陶謙退守郯縣,守城不敢出。興平元年(194年)春,曹操之父曹嵩自琅邪至兗州投奔曹操,途中被陶謙部將張闓殺死。曹操歸怨於陶謙,“志在復仇”,以報仇為名於同年夏天再攻徐州,連下慮、睢陵、夏邱等五城,在郯縣以東大敗前來援救陶謙的劉備軍和陶謙手下統領丹楊精兵的曹豹。在攻取慮、睢陵、夏邱等五城時,曹操和他的青州軍犯下反人類罪,屠殺男女十萬,泗水為之不流,數縣無人行跡。正當曹操進攻徐州之際兗州發生叛亂,曹操與呂布在濮陽激戰,呂布以騎兵攻擊曹操青州步軍,青州兵奔走敗退。何焯曰:所收黃巾精銳尚未習練,猝遇勁敵,則偏敗眾,攜先犯之者,由宮、邈素知虛實也。但曹操最後還是靠著青州兵滅了呂布。建安五年二月,討破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闢、黃邵、何曼等數萬眾,斬黃邵等。曹操治軍嚴謹,但對青州軍卻另眼相待。建安二年元月曹操與張繡在宛城激戰,曹軍退敗,于禁在退軍時看見十幾個人集體裸奔,禁問其故。答曰:“為青州兵所劫。”禁怒,令其眾曰:“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乃討之,數之以罪。可見青州兵敢違反軍紀也是因為曹操對其縱容的結果。初,黃巾降,號青州兵,太祖寬之,故敢因緣為略。青州兵作為一獨立編制,兵員從黃巾降戶中補充,一直追隨曹操,只服從曹操一人指揮。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魏略》曰:“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青州兵見曹操已死,便鳴鼓相告散去。朝廷最後以“方大喪在殯,嗣王未立,宜因而撫之”,乃為作長檄,告所在給其廩食,將這些青州兵遣散回家了。從此青州兵就從魏軍的軍隊裡消失了。

三國軍隊的編制和精銳(一)——魏國

青州兵老闆 曹操

二、虎豹騎:

魏國的騎兵是三國中最強的,其中《三國志》中也多次提到曹操最精銳的騎兵“虎豹騎”。曹操統一北方後獲得了重要的產馬之地,此外還獲得北方少數民族的貢馬、獻馬。如建安十年(205年)燕、代獻名馬,徵烏桓時校尉閻柔及鮮卑獻名馬,文帝時鮮卑步度根獻馬,明帝時鮮卑軻比能貢名馬,所貢獻的都是優良戰馬,這也保證了魏國的騎兵質量是吳、蜀無法比擬的。《三國志》中最早出現虎豹騎身影的地方是在官渡之戰後,建安十年一月曹操攻打袁譚的南皮之戰。《三國志卷九 諸夏侯曹傳》中記載:“仁弟純,督虎豹騎從圍南皮。純麾下騎斬譚首。”曹仁的弟弟曹純,率領著虎豹騎攻打南皮,袁譚出戰,被曹純麾下虎豹騎所殺。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三郡,在白狼山見敵軍陣容不整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眾大敗,純部騎獲單于蹹頓。又是曹純所領虎豹騎斬獲了敵軍首領蹋頓。曹純因功封高陵亭侯,邑三百戶。在荊州之戰中,曹純又是輕騎行三百餘里,追劉備於長坂,俘獲劉備的兩個女兒和大批輜重。建安十五年曹純去世。《魏書》曰:“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太祖難其帥。純以選為督,撫循甚得人心。及卒,有司白選代,太祖曰:“純之比,何可復得!吾獨不中督邪?”遂不選。”曹純所率領這支精騎,號稱天下最精銳的。成員皆是百裡挑一,也就是說隨便從虎豹騎拉出來一個,都可以在別的部隊裡當一個百人將。曹操好不容易挑選曹純統領這支部隊得到部下認同,曹純卻死了。曹操認為沒有人能代替曹純統領這支精兵,所以自己親自領導虎豹騎,可見曹操多麼看重這支部隊。清代學者趙一清認為:“純、真、休皆將虎豹騎,以宿衛精兵,非親子弟不可也。曹純死而自將之,以無子弟可任者,非無曹純其人也。”虎豹騎太精銳,又是宿衛親兵,非至親子弟不能擔任統領。曹純死後沒有別的子弟可以擔任了,所以曹操自己統領,而不讓外姓將領擔當。在與馬超的渭南之戰中,曹操擺下十重陣向馬超炫耀他的五千鐵騎,本人認為這應該不是曹操的虎豹騎。因為在東漢末年身穿鎧甲、馬鎧的重裝騎兵已成建制出現。公孫瓚被圍困易京時曾命其子率五千鐵騎來解圍,而且連敦煌功曹張恭都能調出二百鐵騎。以曹操的實力組織一支五六千重裝騎兵作為常備建制部隊是完全有可能的,而虎豹騎作為曹操最精銳的宿衛親軍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建制。按照漢代建制作為宿衛部隊一般也就千人左右。唐朝李世民的玄甲軍只有千人,而統領這支部隊的將領卻有秦瓊,程咬金等好幾員大將。曹純死後曹操直接統領沒有再設其他將領,所以本人傾向於虎豹騎的數量在千人以下。曹操在與馬超交戰中,先以輕兵挑戰,戰至良久,忽然縱虎騎夾擊,大破馬超。虎騎未必是虎豹騎,可能是許褚率領的虎士。曹魏建國後,虎豹騎就未再出現在任何戰場上,推斷應該是編入了宿衛皇帝的五營之中。

三國軍隊的編制和精銳(一)——魏國

虎豹騎統領 曹純

三、虎衛軍:

威名赫赫的虎衛是魏國最強的攻擊步兵,虎衛將士們在攻擊時猶如猛虎下山、迅猛之極,這支軍隊可謂是戰功赫赫,多次救曹操於極度危難之中,其脫胎於曹操開府時期建立的親軍宿衛部隊,武衛營就是其親軍宿衛。設置武衛中郎將,武衛將軍統領。初期武衛營不僅宿衛曹操,而且時常擔當最艱鉅的作戰任務。前期典韋統領這支親軍,曹操拜典韋為都尉,典韋領治親兵數百,常隨曹操左右,其親兵都是精選之卒。每戰鬥,常先登陷陳。每次有戰鬥,經常為先頭攻堅部隊。典韋宛城戰死後,曹操拜許褚為都尉領治親軍引入宿衛。許褚所治親軍,曹操認為皆為虎士。“虎士”其意為勇猛如虎的戰士。曹操與馬超渭南之戰中,曹操北渡臨濟河,讓大軍先過河,獨與許褚及虎士百餘人留南岸斷後。馬超步騎萬餘人殺來,箭如雨下。許褚和其百餘虎士拼死護衛曹操過河,數日後曹操引輕兵挑戰馬超,戰至良久,忽然縱虎騎夾擊,大破馬超。這個虎騎很有可能是指許褚和他率領的虎士,渭南之戰後許褚遷武衛中郎將。《三國志許褚傳》記載許褚營下虎士皆劍客也,能被稱作劍客可見其精銳。武衛營虎士人數應該在幾百人左右,魏文帝即位後遷許褚為武衛將軍,都督中軍宿衛禁兵,同日冊封許褚營下虎士,其後以功為將軍封侯者數十人,都尉、校尉百餘人。可見許褚營下的虎士是魏軍中真正的精銳。

三國軍隊的編制和精銳(一)——魏國

虎痴 許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