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自己年少勇冠三軍,鍾敬伯說他跨父軼祖

在三國後期,魏國滅亡蜀國的過程中,蜀國雖然在後主劉禪的帶領下最後投降,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湧現出了一批忠義的將軍。這其中就有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孫子諸葛尚。

他的祖父諸葛亮作為蜀漢第一文臣手無縛雞之力卻能在談笑中使得敵人灰飛煙滅,他雖沒有繼承祖父的謀略,但是他卻能夠在十幾歲時就勇冠三軍,他祖父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蜀國忠心耿耿,而他也不差,以十七歲年齡為保家衛國與其父親一同戰死沙場。鍾敬伯先生也給了他很高的評價,說他跨父軼祖,可見孔明於地下。可以看出他的忠烈程度。

祖父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自己年少勇冠三軍,鍾敬伯說他跨父軼祖

從小習武,隨父親鎮守一方

公元244年,諸葛亮長孫諸葛尚出生。出生後的他沒有繼承諸葛亮滿腹的韜略轉而開始習武。由於諸葛亮一生對蜀漢忠心耿耿,後主劉禪甚至於把他當成自己的父親一樣,因此,愛屋及烏之下對諸葛亮的子孫自然也是關懷備至。加上其母親又是蜀漢的公主。因此劉禪對他更是關懷備至。

祖父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自己年少勇冠三軍,鍾敬伯說他跨父軼祖

其父諸葛瞻也因為諸葛亮的原因承襲武鄉侯。蜀中百姓由於都十分懷念諸葛亮,在諸葛亮死後就把這種感情寄託在了諸葛瞻和諸葛尚父子身上。因此諸葛尚在官場上面一路順風順水,很快便成為鎮守一方的將軍。而諸葛尚也這樣跟在了父親身邊,成為了蜀漢軍中的一名將領。

祖父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自己年少勇冠三軍,鍾敬伯說他跨父軼祖

魏國伐蜀,死戰不退

由於姜維的多次北伐無功,導致蜀漢國力疲憊,諸葛尚的父親諸葛瞻上表劉禪彈劾姜維,希望蜀漢能夠安定下來。隨著,司馬家穩定魏國後,魏國國力得到提升,蜀漢與魏國之間的攻守態勢開始轉變。魏國開始積極準備統一天下的步伐。蜀漢成了魏國第一個下手的目標。

祖父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自己年少勇冠三軍,鍾敬伯說他跨父軼祖

公元263年,魏國開始了對蜀國的戰爭,他避開了蜀國主力帶兵沿著江水南下。此時的諸葛尚正和其父親諸葛瞻鎮守涪停,剛好處在魏國主力鄧艾的必經之地。奈何前鋒部隊突然遭遇魏軍,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導致

前鋒潰敗,無奈之中諸葛瞻只能領兵退往綿竹,鄧艾帶領魏軍追究諸葛瞻的軍隊,雙方在綿竹繼續廝殺。

由於,魏軍主力處於絕對的優勢。因此鄧艾決定勸降。但是,諸葛瞻與諸葛尚深受國恩不願意投降,其父諸葛瞻更是覺得自己虧欠國家。對內不能制衡黃皓對外不能阻止姜維不斷消耗國力。現在國家危難之際除了以身報國還能有什麼選擇。於是,不願意投降。

年僅十九歲的諸葛尚早早明白國家忠義就在現在。於是他親自率領蜀漢軍隊身先士卒抵禦魏軍。年紀輕輕的他曾連續兩次衝入魏軍陣營裡面給予魏軍打擊。魏國名將鄧艾在他手下也吃了大虧。鄧艾之子與另一位魏國大將聯手對付諸葛尚。面對兩位強敵諸葛尚怡然不懼,從容應敵,以一敵二,愣是擊退了兩個人的聯手。一時間蜀軍士氣大振。但是,魏軍畢竟人數上面處於絕對的優勢,諸葛尚和他的父親最終還是寡不敵眾。最後綿竹被魏軍攻破,而諸葛尚與他父親一起戰死在綿竹。他的父親這一年三十七歲。而諸葛尚則更是隻有十七歲。

祖父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自己年少勇冠三軍,鍾敬伯說他跨父軼祖

在諸葛尚與他父親戰死後鄧艾繼續長驅直入,最後兵臨成都城下。面對突然到來的魏軍以及諸葛瞻父子為國陣亡的雙重打擊。蜀漢後主覺得大勢已去。於是決定開城投降。蜀國就這樣滅亡了。

諸葛瞻與諸葛尚的綿竹之戰也成了蜀國上下抵禦魏國進攻的唯一一戰。年僅十七歲的小將諸葛尚也沒有辱沒他祖父諸葛亮的威名。為蜀國貢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無愧於蜀國對他的恩養。

與之相比,作為蜀國領導人的劉禪就遜色太多了,在大軍壓境之下成都城中尚有八萬精銳,姜維尚有大軍在劍閣駐守。與魏軍未嘗沒有一搏之力。居然在大勢還在的時候選擇了投降魏國。使得劉備、諸葛亮一生的心血付之東流。可悲又可嘆。

祖父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自己年少勇冠三軍,鍾敬伯說他跨父軼祖

如果諸葛尚知道自己拼死保衛的國家居然在他死後就選擇了投降,他是不是會後悔呢?應該是不後悔的吧,因為

他是在守護他祖父一生為之盡忠的國家,守護養育他長大的國家。可以說諸葛尚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又是精彩的。蜀中人民為了感念他們父子的忠義在綿竹為他們父子修建了諸葛雙墓祠與諸葛亮的武侯祠遙遙相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