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史:魏國

一.魏國的誕生

晉國在經歷了“曲沃代翼”之後,晉獻公為了不再重演小宗取代大宗的情況,設計圍殺了恆、莊群公子,從此,晉國未被立為太子的公子都被變相放逐於國外,公族勢力從晉國徹底消退,而卿族大夫開始強盛起來。

春秋戰國史:魏國


此後兩百餘年,晉國大量的土地先是被分封到了六卿地位的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欒氏、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等手中,這種分封小則一城,大則一縣,彼此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圍繞權力鬥爭,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欒氏、羊舌氏、祁氏等先後被滅門,到了晉國後期,所謂六卿就固定為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六家。公元前497年,趙氏的內訌引發了晉國內戰,長達八年的戰爭,以範氏、中行氏的徹底覆滅為結局,從此六卿只剩下智、趙、魏、韓四家。

通過六卿之戰,智氏的實力躍升到各卿之首,開始了自己逐個消滅其他三卿的代晉圖謀,但由於智氏過於貪婪和狂妄,被韓魏兩家反水,智氏軍隊大敗,全族被滅。此戰過後,晉國再無內戰,直到50年後,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認韓、趙、魏三家為諸侯,春秋霸主晉國至此傾亡。

魏國誕生,戰國開啟

春秋戰國史:魏國


二.魏國的崛起

公元前424年,魏文侯斯繼位。

到公元前403年,而此時,魏國崛起的奠基者,魏文侯已經當了21年國主,銳意改革,21年足夠了!

魏李悝在擔任國相之後,在魏文侯支持下,按照法家理念,變法圖強。整個變法大大加強了魏國的中央集權。且農業開荒,人口上升,經濟大發展。中央政府有錢有糧了,各項工作就順利了。中央的計劃經濟就進入了正循環。

春秋戰國史:魏國


魏文侯撒銀子,建立了魏武卒這種近乎特種部隊的常備軍,還有名將吳起掛帥。同時,他還邀請了很多人才擔任官員,以賢才治國。

魏國擊敗了秦國和楚國,越境滅了中山。建立之初,魏武卒的確可說是百戰百勝,但卻是不可持久的,從建立到龐涓在馬陵之戰,葬送魏武卒主力。而魏武卒的建立,是在國家財政的極致負擔上的。選為武卒後,全家徭役賦稅便全部免除,國家還分房分田,立了戰功還能獲得爵位和賞賜。

由此魏國進入一種死循環的發展模式,為了應付魏武卒帶來的財政壓力,必須要通過對外戰爭,掠奪別國,但長期對外戰爭,不僅大量消耗本國資源,更重要的是,長期作戰,魏武卒群體也必然隨時間不斷膨脹。

像後世商鞅變法,這些變法最終目的,都是給與平民出路,將上陣殺敵變為唯一出路,為此許以重利。利益之下可以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但這是不長久。魏昭王、安釐王時期,都是想著辦法,要讓武卒群體將曾經的賞賜吐出來,不僅無法實現目的,還導致國內矛盾不斷加劇。

魏文侯死後太子魏擊繼位,為魏武侯,魏國在他治理下國力達到鼎盛。

春秋戰國史:魏國


三.盛極而衰

魏武侯去世,從此魏國開啟了魏惠王的時代。魏惠王初期,魏國還是戰國一等一的強國,可週邊的秦國、齊國、楚國也通過改革發展起來。

為了對付齊國,魏國先是採用聯合趙韓,緩和秦魏矛盾,專心對付齊國的策略,結果因為自己急於稱王遭到韓國反對,在對韓國用兵過程中遭遇馬陵之戰,魏國實力大損。

春秋戰國史:魏國


從此,魏國國力轉折點到來了。因為前期的四處攻伐,四處樹敵。魏武卒帶來的財政壓力,導致魏國財政捉襟見肘。地處四戰之地,四處樹敵。不斷變化而又無用的國策搞得魏國四處樹敵,國力也在一次次的戰爭中慢慢耗盡。魏國終於走了下坡路。

魏惠王去世後,魏國開始畏秦如虎,魏襄王、魏昭王、魏安僖王三代君王開始向秦國稱臣。

魏昭王時期,魏國聯合燕國等四國,發動“五國伐齊”,最終差一點就滅亡了齊國,魏國也因此洗刷了桂陵和馬陵之恥。

魏安僖王時期,雖有魏無忌屢敗秦昭襄王,但是秦國雖打了敗仗,可是秦國的軍事力量卻沒有多大損耗,因此秦昭襄王晚年,魏安僖王還是決定向秦國稱臣。

魏無忌死後,秦國依然強大,六國始終無法改變秦昭襄王留下的“天下俱弱,唯秦獨強”的局面。而魏安僖王去世十八年後,魏國就滅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