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北境之王,趙氏風雲(四)--趙文子


「春秋戰國」北境之王,趙氏風雲(四)--趙文子

趙氏孤兒重回政壇

趙盾之後,趙氏龐大的勢力引起了晉景公的忌憚,晉景公藉助欒氏、郤氏的力量血洗趙氏,趙氏家族的勢力被基本剪除。

趙武,作為晉景公的外甥,得以存活。

韓厥,趙盾撫養的趙氏家臣,經過趙朔的提拔、自己的能力,以鐵面無私的形象站穩腳跟,位列卿位。趙氏慘遭血洗,韓厥也曾出面阻止過,晉景公殺心已決,趙朔只能在十五年後報恩。

韓厥趁晉景公生病,向晉景公提及趙衰跟隨晉文公流亡的往事,提及趙盾帶領晉國稱霸天下的功業,希望晉景公念及趙氏貢獻,讓趙武繼承趙氏爵位。晉景公剪除趙氏龐大的勢力後,依然感受到欒氏、郤氏的壓力,是時候讓趙氏分取部分權力了,晉景公下令趙武繼承趙氏爵位。

趙氏孤兒就此登上晉國的政壇。

總結三代的經驗重新開始

趙衰堅定的跟隨晉文公,拋下妻兒,流亡他鄉,十九年後,晉文公回國執政,趙衰謙讓,成人之美,為趙氏鋪下了溫和的政治環境,打下人和的基礎。趙盾繼承父業,一路順風順水,直通臣權之極,輔佐三代君主,一手遮天,趙氏盛大而驕傲,不但讓其他氏族感受到了壓力,連君主都感受到了危險的氣息。

趙朔一代,趙氏慘遭屠戮,龐大的趙氏一朝跌入深淵,十幾年冰封。

趙武,雖然十年後繼承趙氏爵位,他的經歷可謂冰火相交。年輕的趙武應該沒有一絲的傲嬌,謹慎、謙遜、忠誠,趙武吸取趙氏成敗的經驗,趙武快速成長。


權力的內鬥

晉國的宮廷虛弱,導致對六卿駕馭困難,趙氏的權勢暫時“消退”,郤氏的勢力瘋狂生長,一度佔據三卿和五位大夫的位置,大有當年趙氏一手遮天的架勢。晉厲公啟用胥童對付郤氏,郤氏走上當年趙氏的老路。對付郤氏的同時,晉厲公同時對欒氏和中行氏下手,欒書和中行偃被抓,但晉厲公放虎歸山,放過了欒氏和中行氏。欒書和中行偃反殺胥童,囚禁並最終殺掉晉厲公。

和當年趙盾遇到情況相仿,強大的氏族始終無法替代“合法”的君主,他們只能扶植晉國的“新君”,晉悼公上位,欒書被廢,韓厥為正卿,晉悼公奮發圖強,趙武的政治環境好轉。


「春秋戰國」北境之王,趙氏風雲(四)--趙文子


靜靜的升遷

韓厥不僅是趙氏的堅實盟友,還是一個懂得激流勇退的智者,韓厥讓趙氏恢復地位,然後適時的告老回家,兒子韓起襲爵,並在晉悼公的又一次權力調整中退居趙氏之後,趙武作為年輕一代進入六卿,前面只有兩位“老人”荀偃、士匄,他們的最大政敵是“時間”。

趙武、韓起,趙韓兩家的年輕人繼承了老一輩的“友誼”,並肩向前,一片光明。

光明,趙武不能重蹈爺爺的耀眼熱烈,趙氏還需要休養生息,“韜光養晦”,謙讓,溫和,盡心盡力的為晉國辦事,沒有轟轟烈烈,靜靜的等待荀偃、士匄被時間打敗。

前557年,晉悼公因病英年早逝,前554年春,荀偃病故,士匄成為正卿,趙武為輔佐,成為朝堂上的二號人物,距離爺爺當年的位置一步之遙。韓起依次向上填補,成為三號人物。

前548年,士匄驅逐欒氏獨掌大權沒有幾年,離開人世,趙武順利取代士匄成為中軍將,趙氏再次站上晉國人臣的極位,韓起為第二號人物。

溫和的智者

趙武充分吸取趙氏當年的教訓,施政溫和,雖然大權在握可以隻手遮天,趙武還是小心翼翼,因為趙氏經不起再下深淵。

對外政策,趙武也是繼承晉國當時的“和平”理念,在弭兵之會上,楚晉爭鋒,趙武退讓一步,楚國先一步歃血,最終楚晉雙方陣營休戰。回過頭來,再修秦晉友好,天下一時太平。

對內,啟用人才,不刻意提拔趙氏族人,敞開胸懷“楚才晉用”,一生推薦的人才多達四十幾人,趙武走上曾祖父趙衰的大力舉薦之路,這種處於公心的舉薦,其實為趙氏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趙武,帶著趙氏慘遭血洗的餘悸走上政壇,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仿效趙衰當年“成全他人,就是成全自己”的路子,為趙氏再次打下根基。晉國經歷百年的政權爭鬥,開始從中吸取“經驗”,趙武之後晉國開始走向分裂,晉國的君主再也無力控制這些強大的氏族。趙武死後諡號“文”,即趙文子。父親取名武,最終諡號文。他是《趙氏孤兒》的原型。


「春秋戰國」北境之王,趙氏風雲(四)--趙文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