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經濟利潤被銀行和金融機構拿走了?誰來給中國實業鬆綁

80%經濟利潤被銀行和金融機構拿走了?誰來給中國實業鬆綁

鋼鐵產能過剩

龐大的資金和信貸,不在實體經濟投資,一會跑到股市,一會又跑到房地產,一會跑到文化古董市場,炒來炒去,脫實向虛,這是今天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

我們來看看,脫實向虛的虛——金融貸款到底有多麼巨大!

到2018年的6月底,中國企業的總債務和GDP的比率,已經從2008年的155%上升到了目前的260%,總額從49萬億上升到182萬億。高槓杆和高負債讓很多的企業,已經沒有能力進行再投資。據統計,自2013年以來,差不多40%的新增信貸被完全用於償還利息。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的新增信貸如此龐大,但是為什麼經濟增速持續下降,工業增加值在下降,因為這些新增信貸的40%沒有流入到真實投資,而是拿去還本付息。

80%經濟利潤被銀行和金融機構拿走了?誰來給中國實業鬆綁

煤炭行業也在轉型重組

比如鋼鐵行業,86個鋼鐵企業的負債總額就超過了3.3萬億,一些煤炭集團動輒貸款數百億,上千億,乃至數千億。非金融的中國企業現在的負債總額已經達到了114萬億,所以要“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這是三隻攔路虎!也是套在中國企業的幾條繩索。

2800多家上市公司,總共利潤也不到2.5萬億,十幾家銀行就拿到了全部利潤的60%。

同樣,最近一家知名的國際諮詢機構發佈報告,結論是中國整個經濟體系的經濟利潤的80%,被銀行和金融機構拿走了,其他類型企業才拿到20%。

今年上半年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已經下滑到了6%,前些年我們工業增加值的增速仍然超過10%、15%,甚至20%。

80%經濟利潤被銀行和金融機構拿走了?誰來給中國實業鬆綁

銀行利潤過高,對經濟絕對有害

另一方面,我國製造業整體仍處於全球產業的低端,產業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都很差。整個中國汽車製造業號稱全球第一,但是“貨是中國貨,芯卻是外國芯”。許多所謂高科技差不多也是如此,並沒有掌握核心硬件或軟件。

中國的實業(工業,製造業)還不強大,底子又不厚,加上幾條信貸繩索,的確需要鬆綁拯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