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生活的智慧是學會療愈自己的心理創傷

有一種生活的智慧是學會療愈自己的心理創傷

又到了年底,春節的氣息越來越濃,還記得小時候,每到這個時候,媽媽都會帶著我和弟弟去逛一次街,買我們過年穿的新衣服。每年的這次上街採買新衣,我都是滿懷期待的出門卻備受打擊地回家。

雖說是上街買衣服,但是對於一個十來歲的在長身體的孩子來說,街上那琳琅滿目的小吃誘惑力恐怕遠遠大於好看的衣服。看到賣糖葫蘆的,我就說媽媽我想吃糖葫蘆,媽媽說不買;看到賣羊肉串的,我就說媽媽我想吃羊肉串,媽媽說你一個女孩子怎麼這麼饞;看到吹糖人的,我就說媽媽我想要一個糖人,媽媽說別人拿嘴吹出來的東西多髒呀;看到賣棉花糖的,我說媽媽我想吃棉花糖,媽媽說那個東西就是一勺砂糖做出來的,賣那麼貴不划算……

印象中,趕上媽媽心情好的時候,她會說等我們回來的時候再買,但回來以後人家已經收攤子了或換地方賣了。趕上媽媽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是女孩子不要這麼饞巴拉巴拉……而我的狀態就是由開心逐漸被打擊得情緒低落,進而是憤怒,於是就是各種的不配合的行為。最終每年年底的這次新年採買都是在我們母女倆的互相抱怨中結束,我嫌媽媽太摳門,媽媽嫌我不懂事,兩個人各自不高興。

有一種生活的智慧是學會療愈自己的心理創傷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享受美食也許就是自己的第一需要,而家長的拒絕恰恰是對這種需要的否定。如今長到三十多歲,對於街邊吸引孩子的小吃食早已沒了當年的興趣,但是當年被拒絕時的那種憤怒情緒似乎還是在記憶的最深處,隨時會被激發出來。

想到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和一個朋友朋友聊天的過程中,她先提出了想給孩子上一份保險的事情,我於是很熱心地想把自己一個做保險的同學介紹給她,畢竟我只是稍微瞭解我自己購買的兩款保險產品,而她更需要的產品類型我恐怕是不瞭解的。我以為她真的很想了解也真的是很想給孩子買保險,於是我理所當然地認為給她推薦一個靠譜的保險銷售人員是她最需要的,但是當我提出把我的那個做保險的同學推薦給她的時候,她不假思索地拒絕了。

在那一個瞬間,我的心中湧起了很多的憤怒,明明話題是你挑起的,結果卻讓我像一個討厭的推銷員,而我在這個過程中僅是處於無私的熱心幫助。這種憤怒在我的心中徘徊了很久,當我覺察到這一點的時候,我發現,那天的情景和當年和媽媽逛街採買年貨的情景是如此相似。一方面都是我認為自己提出的要求和建議是正當合理的,另一方面都是被不經思考地斷然拒絕了。

有一種生活的智慧是學會療愈自己的心理創傷

於是,自己當年在媽媽那裡不斷地被拒絕的憤怒情緒被喚醒了。也許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經歷,才讓我至今對這種不可預期的拒絕無法承受。當想到這裡的時候,我理解了自己內心的那份憤怒,此時,這份憤怒所帶來的心理不適也緩解了。當我能夠把自己潛意識中的東西清晰地意識到的時候,這個東西就可以被我所掌控,而當我們不能意識到自己的潛意識的時候,我們的情緒是被自己的潛意識控制著的,我們在這種不可控中糾結痛苦。當我們能夠擺脫這種糾結和痛苦的時候,我們內心的那個創傷就被療愈了。

國內著名心理學家楊鳳池老師曾經總結道“學習心理學就是學習生活的智慧”。所謂生活的智慧應該是能夠讓我們的內心遠離痛苦,能夠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有活力的能力。當我們能夠更多地關注到自己的感受,能夠多花些時間和自己的感受待在一起,能夠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的時候,我們就具備了療愈自己的能力。找到療愈自己的方法和途徑就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