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憂凸顯,招商銀行急需新的競爭優勢

隱憂凸顯,招商銀行急需新的競爭優勢

『發自上海』

近期,招商銀行公佈了2018年半年度業績快報。從這個簡短的快報中可以看出,招商銀行上半年的業績表現稱得上亮眼。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增速14.0%,二季度單季淨利潤221 億元,同比增長14.5%,

尤其是在第二季度資本市場大幅下挫的行情之下,招商銀行的非利息收入仍然同比增長近18%,同比和環比增速仍維持在33%和14%的水平。

中金分析認為,這一數據體現了招商銀行業務結構比例均衡、客戶黏性很強,兩個月活極高的APP可能正在實現流量的變現盈利。

而據券商中國報道,招商銀行私人銀行管理客戶資產規模(AUM)已經突破2萬億大關,成為中國第一個AUM突破兩萬億大關的私行銀行。

在各個商業銀行都加速大零售轉型的情況下,招商銀行在零售業務中財富管理的金字塔頂尖仍然能夠穩坐第一,再一次證明了招商銀行零售業務能力的強大,也不禁讓人好奇:招商銀行為什麼能夠持續的保持零售業務的競爭力?

絕對優勢

隱憂凸顯,招商銀行急需新的競爭優勢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萬聯證券研究所)

近幾年來,困擾整個中國銀行業的一個問題是:金融脫媒、利差收窄和不良率攀升等不利因素擠壓了曾經作為銀行主要收入來源的公司業務,面對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崛起的雙重衝擊,銀行業的資金成本水漲高,利差持續收窄,傳統業務經受頻頻蠶食。

正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作為銀行業務的另一個核心領域,零售業務逐漸成為銀行創收的重要引擎。國內銀行已經意識到了轉型的迫切性,紛紛提出零售轉型戰略應對市場變化,零售業務佔比逐年提高。在某種程度上說,銀行業的這次零售轉型是一次被迫的轉型。

但招商銀行則不同,招商銀行在2005年選擇零售銀行的一次轉型,2010年開啟內涵式發展的二次轉型,再到2014年招商銀行確立了以“輕型銀行”作為深化“二次轉型”目標。其中,“輕型銀行”導向的特色業務:私人銀行、財富管理、資產管理、信用卡、交易銀行、投資銀行、託管、票據、金融市場等領域。

及早主動轉型與被動轉型的差異最終體現在了業績之上。

2017年國內上市銀行中,零售業務的收入和稅前利潤佔比的中位數均超過30%,其中營業收入佔比中位數為35%,而稅前利潤佔比中位數為36%。

從營收佔比的角度看,2017年零售業務佔比最高的銀行是招商銀行,零售業務對當期營收的貢獻已經達到49%。而零售業務的稅前利潤貢獻佔比已經超過50%,達到53.4%。營業收入佔比和稅前利潤佔比分別提高12個百分點和34個百分點,提升幅度均高於行業均值水平。

隱憂顯現

隱憂凸顯,招商銀行急需新的競爭優勢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萬聯證券研究所)

憑藉前期積累下來的優勢,招行的好日子能過多久其實並不好說。

雖然在業績表現上還一直優於其他商業銀行,但招商銀行零售業務的壓力與隱憂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表現。

過去9年,招商銀行的存款複合增速僅為11%,而貸款增速為25%,貸款增速明顯高於存款增速。2014年之前,零售存款規模持續高於零售貸款。從2014年開始,隨著零售業務貸款餘額超過零售業務存款餘額。在2015年末,需要通過內部拆借來支持零售貸款業務的發展。零售存款無法滿足零售業務發展需求後,原本釋放利潤增加風險資本回報的內部拆借業務開始轉為負值。而截至2017年末內部資金的拆借成本達到187億元,對當期淨利息收入的貢獻度為-26%。

從招商銀行公佈的各類零售貸款的不良率看,個人住房貸款的不良率僅為0.33%,小微貸款的不良率為1.77%,信用卡貸款的不良率為1.11%,其他消費類貸款含商用房貸款、汽車貸款、住房裝修貸款等的不良率為1.43%。

信用卡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率明顯高於住房貸款的不良率。因此,隨著規模佔比的提高,零售業務綜合的信用成本率也隨之上升。

過去幾年,招商銀行對公存款的成本和零售存款成本持續拉大。目前維持在70BP的高位。考慮到表外資產回表的壓力、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以及招行本身零售貸款已經超過零售存款等因素,負債端成本將進一步上升。因此,招商銀行低資金成本優勢或將逐步弱化。

確立新優勢

隱憂凸顯,招商銀行急需新的競爭優勢

可見,隨著各大商業銀行紛紛搶佔零售業務領域,招商銀行絕對優勢正在受到蠶食。

招行現有的核心產品都是2007年之前推出的,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確保辛辛苦苦打下的江湖地位,招行需要尋找新的突破口,來擴大自己的競爭優勢。

這一次,招商寄希望於金融科技。

國內以螞蟻金服,騰訊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對傳統銀行業務產生了巨大影響。目前看,互聯網金融從理財、貸款、支付三個方面滲透傳統銀行的業務。

理財方面,大量銀行理財分流到互聯網理財。2017年末互聯網理財規模超過3萬億。其中,餘額寶的規模達到1.58萬億。

貸款方面,互聯網信貸井噴式增長。2017年P2P網絡貸款的交易規模已經突破2萬億元,微粒貸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

第三方支付全面搶奪銀行陣地。2017年第三方網絡支付超過100萬億,移動端支付佔比超過90%。

招行開始對標螞蟻金服這樣的金融科技企業。

比如在IT基礎設施方面,推動IT基礎設施的重新定義,向金融科技公司看齊;在創新孵化上對標互聯網企業創新機制,在內部建立科技創新孵化平臺,在外部引進科技金融資源等。

招行在研發上的支出原本就很大,2017年研發費用超過47億元。招行提出2018年開始將在常規IT投入的基礎上,每年拿出收入的1%用於支持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對應的2018年投入預計達到22億元。

招行還表示“如果需要,未來投入力度還可以加大”。

從2017年的數據看,金融科技已經開始帶動招商銀行客戶數的增長。零售客戶數突破1億戶,公司客戶數超過157萬戶,招商銀行APP,掌上生活APP用戶數合計也過億,月活躍用戶超過4500萬戶,40%的持卡客戶遷移到手機渠道。

目前來看,招行在移動渠道上保持住了既有的零售競爭優勢,隨著對金融科技方面投入的加大,招行能否繼續領跑銀行零售業務,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