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考:資料分析大揭祕

資料分析對於很多沒有學過的小夥伴很是陌生,“手持規模以上船舶訂單環比增長6%”“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最多的是……”。看到一堆堆的文字和數據估計大家就暈頭轉向了。其實,資料分析主要是從數據中獲取響應信息,找到對應計算方法就好,方法一但清楚了就很好掌握。

資料分析的題型主要包括:

一、 基期量計算。

基期量主要是求過去的時間段的相關數據,例如材料給的是“2007年大豆的產量是2304萬噸,同比增長23%”,而問題是“2006年大豆的產量是多少萬噸?”這樣求的是過去的數值,我們稱之為基期量,直接代入公式計算即可。

二、 增長率

增長率是考試中的一個重中之中,提問方式主要是“增長( )%”、“下降( )%”,看到這樣提問方式的時候基本是求增長率,我們只需要代入增長率計算公式即可。

增長率=(現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增長量÷基期量

=增長量÷(現期量-增長量)

三、增長量

增長量是某種經濟主體在一定時期內增長(或減少)的數值,是具體帶單位的。例如“2016年我國稅收收入同比增長( )億元”、“2018年我國人口數量與上年相比增長( )萬人。”、“2016年我國出口轎車產量同比增長( )萬輛”等。這些都是求增長量。考試的時候我們判斷完這事一個增長量的題型後,只需要將其代入計算公式即可。

四、比重

比重指的是部分佔整體的比例或者比值是多少,是一個百分數。在我們考試當中百分數

是一個重點題型,甚至可以說是必考題型。比重主要分為三個題型,分別是現期比重、基期比重和兩期比重比較。兩期比重比較相對比較難一些,一般提問的是某年的比重與上年同期相比是上升/下降?這就需要我們有判斷技巧:“若比例關係式中,分子部分所對應的增長速度>分母部分所對應的增長速度,則現期比重>基期比重,即比重值上升。”

2019年國考:資料分析大揭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