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坟场”—阿富汗是怎么练成的?

位于亚洲中部的阿富汗,拥有约6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约3500万的人口,经济落后,地形崎岖,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然而它在近代却完成了“拖垮苏联、逼退美国”这两个完全与它的国力不相匹配的“伟业”,被人们称之为“帝国坟场”。其实,阿富汗的“帝国坟场”之名是由来已久的。近代历史之前,有包括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中国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等共计21个亚洲地区的强国统治过阿富汗,但是没有一个可以长期统治阿富汗,最多也只是一时占领,等到帝国稍显颓势,就会重新独立。

“帝国坟场”—阿富汗是怎么练成的?

古代帝国无法完全征服阿富汗的原因,无非就是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帝国的力量难以投送到前线。那么在近现代交通革命的背景下,苏联和美国可以轻易地投放几十万军队到达前线,为什么还是无法有效的统治或者说控制阿富汗呢?凭什么阿富汗可以以弹丸之地、贫瘠之土顶住苏联和美国的超级大国之威?

阿富汗超过80%的国土都是高原和山地,全国遍布错综复杂的峭壁与岩洞。这样的地形,无疑是现代交通和武器的克星,在道路崎岖和地理偏僻的地方,美苏的现代化武器,如:坦克、重炮、装甲车等都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实力,美苏的士兵只好拿着步枪等轻武器和阿富汗士兵、民兵相战斗,基本上无法发挥出武器上的科技优势。并且,因为地形的特点,阿富汗更是天然的游击战战场,阿富汗以本土优势对美苏进行游击战的话,美苏根本无力承担由此而来的军费压力和伤亡情况。这样的话,征服阿富汗的成本就过于高昂了,高到了任何一个大国都无力承担的地步。

“帝国坟场”—阿富汗是怎么练成的?

阿富汗位于亚洲中部,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重要的大国势力博弈场,或者说是一条用来向其他帝国发起攻击或者防止自己帝国遭到攻击的战壕。阿富汗向东是中国新疆,向北是苏联腹地(或俄罗斯战略地带中亚),向西是中东油库,向南是南亚次大陆,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导致每一个想统治世界的大国都必须占领它。而根据大国博弈的理论来看,一个大国想要实现的战略目的,总是会受到其他大国的干涉。阿富汗这里也不例外,英国入侵阿富汗时,俄国对阿进行了援助;苏联入侵阿富汗之时,阿有中美在暗中支持;美国入侵阿富汗之时,又有俄罗斯在使绊子。所以,一个大国想要征服阿富汗,就必须在与其他大国的博弈上战而胜之。这样的话,征服阿富汗的难度就从普通模式变成了地狱模式。

“帝国坟场”—阿富汗是怎么练成的?

阿富汗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现代国家,而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部落组成的一个联盟。国家在地方上的权力存在于部落长老的手中,而不是地方首长的手中,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度是很小的。阿富汗就形成了中央和地方是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势力所构成的政治结构。这样的话,入侵阿富汗的大国就无法通过打败中央政府的方式来征服阿富汗了,就必须通过一点一滴的扫荡式进攻来占领它。而这么做所带来的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就是任何一个大国都无法长时间承担的。

“帝国坟场”—阿富汗是怎么练成的?

除了这上面的几个原因外,阿富汗本身自然资源的贫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所说的贫瘠不是说阿富汗没有资源,而是说在阿富汗极为不便的交通条件的影响下,任何资源都开采和运输不了,等同于没有资源。并且在阿富汗的经济也是一滩烂泥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占领它,都只会得到一些战略上的优势,而不会得到任何的经济补偿,反而还会增加大量的经济压力。

所以,所谓的“帝国坟场”不过是一个经济上的泥潭和政治上的漩涡罢了,但凡可以盈利,它早就被瓜分了。

《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