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能与朱可夫比肩的名将都有谁?

回望梦想x


平心而论,单就二战的表现而言,没有任何人可以和朱可夫元帅相提并论。

先拿成绩说话:

(1)1939年9月在哈勒哈河击败日本,遏制了日本出兵苏联远东的野心,此战以死亡失踪9000人的代价歼敌五万人(日本承认阵亡失踪8717人)。

(2)1941年因为与斯大林在乌克兰首府基辅问题上的争执,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而正因为斯大林的固执己见导致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合围,66万人投降,损失巨大。

(3)叶利尼亚突出部战役,这也是斯摩棱斯克会战种苏军唯一一次胜利。朱可夫用第24集团军的10个师收复了叶利尼亚突出部,重新获得斯大林赏识。

(4)列宁格勒保卫战,1941年9月10日朱可夫临危受命被派往陷入德军重围的列宁格勒,接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指挥部队全力保卫列宁格勒。朱可夫用很短的时间稳定了列宁格勒的形势,让德军放弃了短期攻克列宁格勒的计划,转头扑向莫斯科。

(5)莫斯科保卫战,从列宁格勒刚刚返回的朱可夫立刻摸清了莫斯科防线的弱点,并接任西方面军司令员,他快速重建了图尔吉诺夫—沃洛科拉姆斯克—多罗霍夫—纳罗福明斯克—谢尔普霍夫一线,遏制了德国中路的快速突进,保障十月红场阅兵的进行,紧接着他分别挫败德国对莫斯科的三路进攻并转入反攻,歼敌50万,打破德军神话,逆转了形势。

(6)天王星作战计划,也可以看做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此战朱可夫和另外一位将星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一起,在坚守斯大林格勒的同时,从两翼对德军实施强大突击,歼灭德军33万,这一战役也被看做是二战转折点。

(7)白俄罗斯战役,此战同样由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两位元帅指挥,他们协调4个方面军在宽大正面上同时突破敌军防御,围歼敌军重兵集团,此战过后,德国被全部赶出苏联国界,部分地区深入波兰,逼近德国国境,德国败局已定。东线作战进入大反攻。

(8)柏林战役,这场战役无需多言,更多是朱可夫的一场荣誉之战,苏联的复仇之战。

从以上简单罗列可以看出,东线作战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大战役全部由朱可夫指挥,可以说他以一己之力逆转了苏德战局,改变了二战的胜负,网上有人认为朱可夫用兵善于人多取胜,技巧不足,这纯粹是不懂军事胡说八道,兵者,诡道也,打仗不是骑士单挑,经历大清洗的苏军面对先发制人、装备水平、训练水平甚至战术理念都远远强于自己的德国对手,要想获胜,只能充分发掘自身优势,而苏联的优势无外乎那几样:人多,主场优势,铁血指挥

朱可夫可谓把苏联的优势发挥殆尽,虽然许多人回忆都认为,朱可夫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但他用自身强大的个性拯救了苏联的国运,就这一点,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

反观二战战场上其他指挥官,能与朱可夫抗衡的一个都没有,许多人拿德国元帅举例,在这也大概说说这些竞争对手。

(1)“闪击战之父”古德里安,在战术理念方面可以看做是革命性人物,他对坦克的使用直至今日依旧有很强的学习意义,但他只是战术层面的大师,连个元帅都没有捞到,在大兵团作战方面与朱可夫相差甚远。

(2)曼施坦因,这位老兄与古德里安、隆美尔合称德国“三大名将”,二战早期功勋卓著,入侵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的作战方案都是他写的,但他在列宁格勒拿朱可夫没办法,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会战是朱可夫的手下败将,正面PK败北,直接出局。

(3)隆美尔,此君的主要成绩都在北非,资历地位都较浅薄,1940年才是个师长,北非战役名气很大,但对手实力十分有限,英国人吹牛的水平远远高于他们打仗的技巧,就那几万人和德国磨磨唧唧,搞得天下皆知,难怪有人说隆美尔是“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

笔者不否认隆美尔在战术素养和战术技巧方面的实力,这点同样适用于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但就好比是足球比赛,虐菜打的再好意义不大,面对强者的淘汰赛才能展示绝对实力。有本事去把朱可夫干掉啊!

说完德国再说盟军,盟军拿得出手的以美国为主,也就巴顿、尼米兹、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几个,这里限于篇幅不在详细单列,大概说说。

巴顿就算了,他更像一个被神话的西部牛仔,被人记住是因为他鲜明的个性,至于成绩也就那么回事,1944年才是个集团军司令,和朱可夫比不够格。

尼米兹、麦克阿瑟的功绩都在对日作战,以海战和登陆作战为主,就日本人和美国实力对比来看,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尼米兹、麦克阿瑟能力不差,但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

真正能和朱可夫比一比的也就艾森豪威尔,毕竟是盟军总司令,诺曼底总指挥,成绩在那,但实话实说,以美英联军的实力,诺曼底换个人指挥也一样能赢,且“霸王行动”已经到了1944年,德国败局已定,用斯大林的话说:即使他们不参战,靠自己的实力也能打败德国。

至于什么山本五十六、蒙哥马利之流,不能说没实力,还是以足球联赛为例,指挥一只中游球队打进联赛前四,并在强强对抗中获得1-2场胜利,就说自己是冠军教练?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不信的。



日慕乡关


单就战功和最后的胜利而言,恐怕无人可以同朱可夫比肩,既拥有军事天赋,又取得了无数的军功,最后还赢得了最终的胜利的。如果抛开最终的胜负的话,仅就以军事天赋和军功而言,能和朱可夫比肩的就是只有德军的曼施坦因元帅了。

两个人也是最有可比性的,因为在1941 年德军占有突袭的优势,打的苏军措手不及,对苏军不公平;而在1943年后半年以及以后苏军基本在东线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对德军又不公平。所以真正衡量苏德两军将军能力的只能是在1942年到1943年,这期间苏军占有的数量优势被德军的素质优势所抵消,基本还算势均力敌,胜负将取决于双方高级将领的战略战术。

曼施坦因同朱可夫的交锋就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随后的哈尔科夫反击战,这其实是一个持续的作战,在苏军于斯大林格勒歼灭德军第6集团军后即一直处于追击的态势,而德军则一路撤退,直到在哈尔科夫及第聂河附近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随着泥泞季节的到来,战事才告一段落。

朱可夫元帅的功绩自不用说,全歼了德军一个集团军,在其后的追击中,虽然曼施坦因通过优异的指挥确保了再无师以上部队遭到苏军围歼,但是在撤退中其行动缓慢的步兵部队等单位仍遭到了惨重的损失,这一阶段朱可夫占据优势;在随后的阶段中,苏军的战线推进的越来越远,补给线越来越长,部队也趋于分散,朱可夫意识到了苏军潜在的危险,但是由于巨大的诱惑,即部队再咬咬牙就可以突进到第聂伯河一线以东如此可以彻底切断德军南翼两大集团军群的退路,彻底粉碎德军的南翼,如此东线的命运也将就此而决定,加之斯大林的坚持,所以朱可夫选择了继续前进。



而另一方的曼施坦因也在不断的撤退中酝酿新的作战计划,其目的同样宏大,就是利用苏军的不断深入,力量分散,决心发起反击,一举包围歼灭整个苏军主力,从而彻底扭转东线局势。为此他顶住了希特勒不断让他立刻反击的要求,他要尽可能的将苏军引入他理想的伏击圈。事实上曼施坦因真的差点就成功了,如果不是泥泞季节的到来,德军真的就逆转了南翼的战局,虽然德军没能彻底扭转局势,但是基本达到了摧毁苏军主力尤其是装甲部队和停止了南翼的溃败局面,说曼施坦因力挽狂澜也不为过。



所在在南翼这场规模宏大的作战中,朱可夫元帅和曼施坦因元帅都充分展现了其高度的战略视野,朱可夫虽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巨大胜利,但是曼施坦因是在第6集团军马上要被围时才刚刚调去斯大林格勒方向,所以并不算是朱可夫打败了曼施坦因;而在两人真正对决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中,曼施坦因又胜朱可夫一筹,所以综合来看,曼施坦因在军事方面是可以同朱可夫元帅比肩的。


小小狼王


1943年1月份,因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就连西方都公认朱可夫元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军事将领。

二战名将中,真正起到决定国家命运的,唯有朱可夫元帅,只有他把握住了一次次国家级的决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保卫战、白俄罗斯战役、柏林战役等,最终一战定胜负,许多其他国家的将领,就基本上没有那么多的决战机会了。

朱可夫元帅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起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自此德国法西斯逐渐走向灭亡,对东西方战场均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波澜壮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也都涌现了出了大批著名将领,但真正能获世界公认的也不多,曾经有过二战十大将领的排行榜,包括苏联朱可夫、英国蒙哥马利、美国巴顿、尼米滋、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日本山本五十六、德国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

但真正能与朱可夫比肩的只能是美国的艾森豪威尔五星上将,他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主要推手,盟军最高司令长官,负责计划和执行监督进攻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军事行动。

战时,艾森豪威尔协调、统筹、指挥数百万盟军共同对德意法西斯作战,其他二战时期的著名将领,都是一个战役方向、一个战术集团的长官,因此所起到的作用,显然没有艾森豪威尔大,对扭转二战的战局,也无法超越盟军最高司令长官艾森豪威尔。

国平军史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谓将星闪烁,涌现了许多足以流芳千古的名将,都是各自国家引以为豪的优秀将领,倘若战败国的将领都不值一提,那么战胜国将领的价值也就无法体现不出来了。

但其中真正能与苏联元帅朱可夫比肩的名将却寥若星辰,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五星上将,在战时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显然是唯一能与朱可夫相媲美的盟军高级将领。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


国平军史


二次大战能与苏军战神比肩的盟军将领只能是美国欧洲战区最高司令官艾绅豪威尔,太平洋战区司令官麦克阿瑟将军。前者领导盟军发起针对法国诺曼底海滩登陆,配合苏军反攻法西斯德军的第二战场,牵制了大量德国军队和仆从国军队,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了苏联红军对希特赖德军的全线反攻,让盟军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德国国会大厦楼顶,德国宣布投降;麦克阿瑟将军率美军反攻日军太平洋各大战场,海陆空大较量,收复了塞班岛,硫磺岛,冲绳群岛,菲律宾,马来半岛,消灭了日本引以为傲地联合舰队,航空母舰十多艘,其它军舰数百艘,战机数千架,令日本投降!艾绅豪威尔后来当上美国总统,麦帅不是因为后来朝鲜战争的失败,当上美国总统资格是有的!


前锋35


苏联国内,二战中唯一能与朱可夫比肩的名将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前者以诺门坎的辉煌胜利一举灭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打掉其北犯的念想,为今后战胜德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卫国战争时期,面对德军的闪击战和惨不忍睹的战局,朱可夫以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坚定信念,与图哈切夫斯基,科涅夫等元勋运筹帷幄,几乎参与谋划指挥了二战中对德国的所有重要战役。图哈切夫元帅是继伏龙芝之后,苏联最具军事实践与理论的天才将领,与朱可夫同为斯大林的左膀右臂,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盟国中,美国陆军的艾绅豪威尔以盟军总司令及谋划指挥诺曼底登陆战,海军的尼米兹以击败联合舰队而堪与朱可夫比肩。英国的蒙哥马利以北非战场战胜隆美尔可占一席。轴心国中,日本即使山本五十六有偷袭珍珠港的经典案例,但亦因几次重大海战败北葬送了联合舰队,致使麦克阿瑟跳岛术成名,故名落孙山。意大利更是将熊熊一窝,不值一提。倒是德国,二战中的名将将星闪耀。能与朱可夫比肩者大有其人,如沙漠之狐隆美尔,打得英法联军狼狈溃逃的曼斯坦因,古德里安等。


宽容2406686


朱可夫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头号功臣,尽管对他的争议很多,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苏德战争的战局是在他的手上扭转的,从列宁格勒开始,德军不再是想攻下哪里就攻下哪里,而到了莫斯科,德国人第一次大败而归,被击退了150到300公里之多,这在整个欧洲战场是第一次,从莫斯科开始战争开始进入了德国人最害怕的消耗战阶段了。

可以说,朱可夫元帅改变了整个苏德战场的走向,如果要和朱可夫元帅相提并论的话,对于战争一定是要有改变了战争走向的功绩。朱可夫元帅呢,功劳很大,但是不是神仙,朱可夫的战术有一点糙,比较喜欢用蛮力,在战术上,用炮兵他不如科涅夫,用步兵他不如崔可夫。但是到了更高层次,朱可夫元帅的能力就显示出来了。

在同盟国方面,能够和朱可夫相提并论的首推尼米滋,尼米滋在中途岛打败了日本海军,是日本海军开始走了下坡路,这一点和朱可夫是相似的,在中途岛之前,日本海军所向披靡,中途岛海战以后,日本海军在瓜岛被彻底耗干,而美国庞大的工业生产力,终于开始转化为数以百计的航母,数以万计的坦克和卡车,数以千计的自由轮,为战争提供了无尽的物质保障,并且组建了一支有史以来,并且空前绝后的千万大军。

尼米滋的在中途岛瓜岛的胜利,就是为这部巨大的战争机器来到人世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而英国方面,能够拥有这个荣誉的非蒙哥马利莫属了。一句阿拉曼之前,我们战无不败,阿拉曼之后,我们战无不胜。这句话也基本上符合历史的发展。

不过蒙哥马利的争议比朱可夫还大,但是扭转局面这个角度来说,蒙哥马利是合格的。有趣的是,蒙哥马利认为阿拉曼战役是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同等意义,这引起了朱可夫元帅的不满,朱可夫特别提出阿拉曼不过是一次集团军规模的战役,而斯大林格勒会战是一次几个方面军协同作战的大会战。言下之意,你才几个人,我那边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人的大战。


有痰




砚田剑影


二战中,就能攻善守的将领而言,象朱可夫从中小型进攻防御战斗至指挥百万人马的战役,盟军中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德国的冯.博克,龙德斯泰德(李斯特元帅是他徒弟),曼施坦因,莫德尔。至于亚历山大,崔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德国古德里安、隆美尔、霍特、克莱斯特这帮将领,达不到攻防全能型。莫德尔是位杰出的防守大师,无人能及!


完璧归赵36


所谓"并肩齐名",并肩是一回事,而齐名则是在并肩之上,更进一步。二战中能与朱可夫齐名者共5人(也包括朱可夫本人),与其并肩者那就多了。蒙哥马利、隆美尔、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巴顿、马歇尔、尼米兹、山本五十六、林彪等等……。但一般所说的二战名将,是指欧洲战场与朱可夫齐名将军,共5人。

一,蒙哥马利,英国军事家,二战最杰出將领,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指挥过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杰作。

二,艾森豪威尔,美国军事家,二战中任盟军欧洲的最高指挥官。1944年至1945年负责计划和执行监督进攻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行动。

三,马歇尔,他的著名因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中,他帮助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坚持先攻纳粹德国再攻日本,为美国的二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隆美尔,军事家,纳粹德国陆军元帅,绰号“沙漠之狐",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称为德军三大名将。

五,朱可夫,苏联著名军事家,苏军元帅,是二战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被世界公认是二战中最优秀的将军。


美元179402171


朱可夫是战场上胜利的永恒象征――美国史学家小奥托·钱尼博士。国外有一个观点认为苏联取得二战胜利的三个条件:苏联人空前的爱国热情(一说伏特加),T-34坦克,朱可夫元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