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祛溼先健脾 4招要牢記!

夏季祛溼先健脾 4招要牢記!

脾主運化,具有代謝體內水溼,幫助消化和吸收精微營養物質的功能。脾虛則容易招致“外溼”入侵,並最終形成“內溼”。因而,中醫常有“脾虛溼盛”,祛溼先健脾之說。

那麼,夏季溼盛,該如何健脾祛溼呢?

溼邪犯體的表現

外溼:溼氣在外會有很多表症,如皮膚油膩、口乾口苦、嗓子幹癢、長痘、溼疹、腰痠背痛等等。

內溼: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引起體內水溼停滯之證。證見食慾不振、腹脹、腹瀉、尿少、面黃、浮腫、舌淡苔潤、脈濡緩等。治宜健脾溫腎利溼。

夏季如何健脾祛溼?

1. 飲食

脾胃不僅與水溼的代謝有關,還會對食物的消化,營養的吸收產生影響。

反過來,合適的食物,也會對脾胃產生正向的作用。

飲食上,首先要注意適量、均衡,也就是常吃7分飽,品類多樣化;其次,生冷刺激油膩,高糖高鹽等容易損傷脾胃的食物儘量少吃。而具有健脾祛溼的食物,如赤小豆、薏米、紅豆、冬瓜、絲瓜、鯽魚等要適量多吃。

推薦食療方:茯苓薏米山藥粥

茯苓,性平,味甘,能滲溼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

薏米,性甘,微寒,能健脾祛溼,利水消腫,清熱排膿,有益皮膚;

山藥,味甘,性平,有健脾益胃助消化的作用,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膳。

2. 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適量運動不僅能提升整體技能,舒經活絡,舒緩壓力,還能加速水溼排出體外。尤其是辦公族,整天對著電腦,長期處於空調房內,流汗少,機體調控水溼的能力變差,因此,需要多做做運動,如跑步、快走、騎行、太極等運動幫助活化氣血,促進水分代謝。

3. 穴位

常按承山穴和足三里,健脾祛溼一身輕鬆。

承山穴位於小腿肌凹陷處(自行找圖)每天早起時按壓,可感覺身上微微發熱,身上的溼邪可隨著漸漸發熱的局部,向外“排出”。

足三里是治脾胃病的第一要穴,它位於小腿外側,膝蓋凹陷處正下方三寸(以拇指貼於膝蓋凹陷處,向下四指寬的無名指指尖位置),點按時有強烈酸脹感。刺激足三里,對於脾溼引起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洩瀉、痢疾、失眠、水腫等都有較好的作用。

4.中醫調理

溼分很多種,除了內溼、外溼,還有寒溼、溼熱。因此,如果無法明確自身溼氣類型,最好不要自己胡亂購買中成藥服用。建議到正規的醫院,接受中醫辨證施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