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十一)

樹德懋宜基,傳家蔚學業——此是山房葛氏(葛大郢)的派語。其中,“懋”亦寫作“茂”,“宜”亦寫作“詒”或“貽”。寥寥數語,寄寓著這個家族立德樹人的自我期許,昭示著綿延不絕的崇文理念。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十一)

《易·乾》:“君子進德修業”,此其謂也。“德”字、“懋”字輩,為南宋顯公葛升22世、23世孫。葛氏到了這兩代,湧現出了不少專家、學者。綜而觀之,確實是人才蔚起,彬彬濟濟。茲就其犖犖大者,試臚列二三子,或仍有遺漏——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十一)

葛德淦,二房樹屏之子,1940年代求學於嶽麓山下,畢業留校,解放初為湖南大學校領導之一,與李達同事,後為湖南師大教授。

葛德念,三房樹潤(叔雨)之子,德昌弟。抗戰方興,徒步千里,就讀湘西“國立八中”,後為貴州大學教授,定居黔築。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十一)

葛懋春,葛樹潤孫,德昌之子。早年負笈青島,就讀山東大學,畢業留校,後任歷史系教授、系主任。山大以文史見長,葛有耕耘之勞績。1993年,葛懋春與吳孟復教授(今廬江同大鎮古圩人)等參與首部《肥西縣誌》審稿。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十一)

葛懋琦,武漢科技大學教授,冶金專家。懋琦為德淦長女,幼就讀於堂叔德詠自辦的私塾和姚家祠堂小學。約在1948年,葛懋琦離開故鄉葛大郢,時年10歲。近年數次返鄉,對古村舊事網羅搜佚,用力甚勤。

葛懋琛,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教授,美國聲發射學會副主席,岩土工程專家。懋琛為懋琦之弟,1988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其子葛(宜)靖,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在華爾街從事金融工作。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十一)

葛氏一族,人才輩出,其舊聞軼事是一口氣聊不完的。葛叔雨之子葛德昌,應是一個“長兄如父”一般的人,堪稱族中賢者。可惜筆者孤陋,不能淺述其事。此外,葛升裔孫中有二人,一在鄉土,一在海外,亦很有可讀性。其一是葛介屏(22世孫),另一是葛懋萱(23世孫),皆不墜環翠山房的家風。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十一)

葛介屏(1912-1999),譜名德藩,晚號介翁。先生才學優贍,於書畫、金石、詩文、賞鑑等皆造詣深邃,深到不可言傳,邃到高山仰止。

餘不懂書,然觀其墨跡,蒼勁古樸,氣韻雄渾,誠所謂筆力能扛鼎者。後之學者,或將品題為“數百年來無此君”。

葛鍾秀在《環翠續構詩鈔》中有一首《題志鄧石如、包世臣書法》:

完白書統接李斯,漢魏以下突過之。

神妙備入安吳品,安吳奉之以為師。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十一)

安徽近現代書法史上,葛介屏可能是繼梁巘(亳州)、鄧石如(懷寧)、包世臣(涇縣)之後的一位集大成者。《近現代江淮書風研究》一書中,收錄了張斌海先生(黽堂)的《合肥近現代書法衍葛》一文,考校甚詳,茲不贅述。有意趣的是,文中提及給合肥書法“斷代”的敘述。按文中劃分,沈石翁為第一代,張子開、張琴襄等為第二代,葛介屏等為第三代,葛茂森(介翁長子)等為第四代……依此,如果著錄上葛叔雨為第二代的話,則葛氏在合肥書法史上繼繼繩繩,有如瓜瓞。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十一)

介翁早年師從江藻(江淮宿儒),復得張葉青、劉啟琳、張琴襄諸名師指授。先生敏而好學,目不窺園,至今流傳著“三年不能語”的苦學佳話。郭沫若、商承祚、趙樸初等皆極推重其藝。介翁的朋友圈裡,皆是如林散之、懶悟、蕭龍士、孔小瑜、申茂之、光元鯤、童雪鴻、王石岑、徐子鶴、劉夜烽等安徽美術界的高尚士也,前賢風概,穆然可想。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十一)

介翁淡泊一生,德藝雙馨,子嗣亦各有所成,皆是書畫家。其中,三子茂桐還是“大風堂再傳弟子”,師承張大千弟子曹大鐵。懋桐有一幅畫,即為葛大郢而寫生。介翁性寬和,貌豐厚,平居遲慎少言,所談多“淘古”。瞻其肖像,藹然合肥一長者也。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十一)

就鄉土而言,如此墨香氤氳的家族,不可多得。管見所及,類似的書畫世家,恐怕只有陶南華家族和孔小瑜家族了。孔小瑜還不算“最合肥”,有客寓的意味。

葛大郢的百年老宅,村人俗稱“老大門”,即是當年葛鍾秀返鄉坐館的“環翠續構”。其時,祖(沈石翁)孫(葛叔雨)皆善書,葛宅的廳堂之上會否懸以橫匾呢?如果有,可能會題“敦品勵學”一類的吧。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十一)

傳說,葛宅系由葛鍾秀的學生們聚資而建,則頗似杭州“俞樓”故事。又聞,葛鍾秀曾擬拆小豐寺、興新學堂,後因為巢湖起龍捲風作罷。此事當發生在1914年,是年巢湖有風災,有民謠為證: “鑼鼓一打響鼕鼕,葛大郢子起龍風。大樹一刮連根起,小樹一刮影無蹤,石磙都颳倒栽蔥!”

此前的1908年(光緒戊申),《葛氏家訓》付梓。此著語錄體,言近旨遠,讀來猶如錢鶴灘《明日歌》,語多箴諫,可謂近代版的《治家格言》和《弟子規》。葛懋萱,即是幼承此庭訓的,觀其行略,可見家風對個人的影響。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十一)

關於葛懋萱資料,尚多闕如,現僅就所聞,採摭數則,以助瞭解——

一、葛懋萱生於1934年,為葛德昌之子,懋春胞弟。以此推測,最初取名時,或有“椿萱並茂”之意。

二、疑似葛幼年就讀於私立肥南中學(三河中學前身)。該校與私立肥西中學(前身系肥西書院)駢立,為肥西辦學最早的兩所中學。葛於1946年隨父遷臺,並在臺灣讀完大學。1964年赴美勤工儉學,後獲西東大學(又譯薛頓賀爾大學)碩士學位。1968開始創業,至1970年代,已是紐約中餐館業的執牛耳者。生前名銜有美國葛氏企業總裁、美中文化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等。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十一)

三、葛是個不一般的商人,可以說是“賈道儒行”。紐約華埠有一家著名湘菜館,名曰:“彭園餐廳”。這間餐廳曾接待過蔣經國、貝聿銘、基辛格等名人,當年還承接過馬英九與周美青的婚宴。餐廳的前身,就是葛懋萱的產業,舊名“鴨子樓”。

傳說,其創始人彭長貴擅長“譚家菜”。初到美國時,彭有過一段落魄時光,就到葛的店裡打工。後來,葛懋萱慧眼識人,對彭說:“如果你有意做餐飲,我這間店可以頂給你……”

葛懋萱英文名“David”,其逝世後,《紐約時報》發表訃文,稱“DavidKeh(葛戴維)是一位將春捲和炒飯以外的中餐烹飪引領入紐約市的餐廳開拓者”,並讚揚“他是一個改革創新者”。

臺灣學者陳鼓應,是譯註老莊的名家。某年到山東大學講學,公開講過他此行得到葛的資助。葛與唐德剛、楊振寧、王務蘭、闞家蓂、吳世珊等合肥同鄉有無來往,也是一個待解的細節。不過葛當時已然成名,是確鑿無疑的。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十一)

四、1982年,葛返鄉探親,為族人講述其創業史,曾在紐約中國城裡刷過盤子,當過waiter(侍者)……可謂歷經一番寒徹骨,始得梅花撲鼻香。葛懋萱的故事,也正應了《葛氏家訓》裡“富貴是何人?勞心與勞身”一語,令人掩卷默然。

孟子曰: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從巢湖西畔到大洋彼岸,時光流淌中,這個家族已經行走了很遠。或許,葛大郢就像巢湖岸邊的一座亭子。又或許,在葛升後裔的鄉愁裡,這座亭子還有一個名字:“自邇亭”。因為葛大郢是他們永遠的根,“譬如行遠,必自邇”。設若沒有一個個家族的“泉涓涓而始流”,又何來我們民族的“木欣欣以向榮”呢?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十一)

今天,走讀葛大郢,在個人的印象裡,已不僅僅是his story,而是history了。至少至少,對巢湖西畔,對肥西而言,有其獨特的人文價值。合肥已無姚公廟,湖畔倖存葛大郢。謹祝願這樣的一個古村,不是被推土機一推了之,而是被以敬畏之心善待之。(全文結束)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