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研究院:2018年Q1小程序電商市場研究報告

自2017年小程序橫空出世,其觸手可及、用完即走的特性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尤其在剛剛過去的618,小程序電商的表現尤為搶眼,其新增用戶達到了5302萬人,訪問次數超過10億,累計分享次數達8432萬。

小程序電商是以人和內容為核心,憑藉著微信強大的用戶量,產生社交裂變效應,將商品推送至用戶面前,從而觸達更多的用戶以增加交易。在傳統電商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小程序電商儼然成為了一匹黑馬。有數據顯示,小程序電商的流量環比呈高速增長趨勢,高峰時期達到了89%,截至目前,95%的電商平臺都接入了小程序,小程序已經成為電商的新寵兒。

速途研究院:2018年Q1小程序電商市場研究報告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通過2018年Q1小程序電商行業相關數據的收集整理,並配合用戶調研,分析討論小程序電商行業的發展趨勢。

移動購物市場交易額及佔比

速途研究院:2018年Q1小程序電商市場研究報告

2014年,移動購物市場交易額為8957億元,同比增長234.3%,其中移動支付應用的成熟,解決了移動購物生態鏈中最關鍵的一環,保證了移動購物的安全性,促使移動購物市場交易額的快速增長。同時,電商企業在移動端佈局力度加大,通過各種優惠措施引導用戶從PC端向移動端購物傾斜。

到了2016年,移動端購物交易額達到34120億元,佔網絡零售交易額51540億的66.2%,也是近幾年移動購物佔網絡零售額最高的一年。移動場景的不斷完善,使移動購物已經滲透到了用戶生活的各個方面。

小程序月活躍用戶數

速途研究院:2018年Q1小程序電商市場研究報告

2017年1月9號,萬眾矚目的第一批小程序正式上線,用戶可以不用下載APP便能體驗小程序提供的各種服務,不過此時的用戶數量並不多,月活躍用戶數約僅為200萬人。在此後幾個月內雖然有增長,但趨勢較為平緩,到6月份,月活躍用戶數為3427萬人。

直到2018年初,微信更新版本並開放了小遊戲,其中跳一跳的火熱讓小程序真正爆發映入大眾眼簾,月活越用戶從12月份的1.92億猛增至1月份的4.72億。當然,後續隨著跳一跳等小遊戲熱度的下降,月活躍人數相較於頂峰時有所減少,不過依舊保持在4億以上。雖然小程序遊戲已不及當年之風采,但是直到目前為止,在小程序上應用最為成熟和穩定的還是當屬電商行業。

小程序電商的優勢

速途研究院:2018年Q1小程序電商市場研究報告

微信自帶的巨大流量使得運營成本有效降低,以此帶動了小程序電商的發展。雖然短時間內小程序電商難以追趕上傳統電商平臺巨大的體量,不過其突出的優勢或許會助小程序電商走得更遠。

首先,小程序有著天然的流量入口優勢,通過二維碼掃描、附近小程序、朋友分享、公眾號的關聯都能誘導用戶進入小程序,眾多的流量入口讓小程序為各行各業的商家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紅利,也節省了用戶的進入時間。其次,社交的快速裂變會讓商品通過不同的方式接觸到用戶,大大提高了商品的曝光率,促使商品快速轉化。而且小程序不佔用內存,能為用戶節約不少手機內存空間。

當然小程序電商的交易成本也很低,當商家入駐傳統電商平臺時,需要支付各種費用,如平臺使用費、保證金、交易費和稅收費用等,而在小程序上開店僅需微信認證、支付費率和開發成本,綜合小程序電商的成本僅佔傳統電商的5%左右。

小程序流量入口分佈

速途研究院:2018年Q1小程序電商市場研究報告

微信小程序帶有巨大且豐富的流量入口,其中掃描二維碼是小程序最主要的入口之一,如今大多做線下的企業,店裡都會有二維碼,用戶可以通過掃碼進入小程序實現購物。連接線上和線下是小程序自帶的優勢和功能,這也是傳統電商所不能比擬的。

其次,附近的小程序也是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如用戶要查找周邊的餐館,要預訂外賣或者到店消費,只需點開小程序,就能快速瞭解商家並實現購物。通過搜索也是進入小程序的重要流量入口,用戶通過搜索關鍵詞,不僅可以查找相應的小程序,還能直接顯示商品,從商品進入到小程序以完成交易。

小程序購物頻率

速途研究院:2018年Q1小程序電商市場研究報告

小程序的簡潔方便和眾多的流量入口增加了用戶購買商品的可能性,通過對用戶使用小程序購物頻率的調查顯示,每週使用1次的佔比最高,約佔受訪用戶的23.7%,其次是每月有2-3次的在小程序上購物,約佔總體的21.3%,可見目前在小程序上購物已經成為了新常態;而幾乎從未在小程序上購物的人數佔10.4%,具體原因是怕遇到假貨和維權困難。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認為:從交通出行到電商購物,小程序已經滲透到了多個應用場景,尤其是小程序電商的發展,為電商行業增添活力。當然小程序電商在發展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由於沒有有效的監管,使其成為了違法違規者的藏身之所。如在今年年初之際,不少售假賣假的商家悄然上線小程序,利用監管漏洞惡意營銷和違規經營,讓不少用戶難辨真假,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好在後來微信提供了電子侵權投訴渠道,用戶或企業可在公眾平臺或客戶端入口進行投訴,從而保證自身權益。然而要想從根本上清除毒瘤,還得需要平臺同監管部門一道加強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