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狄仁傑被誣陷入獄,先認罪然後巧妙地逃出生天

狄仁傑(630年一700年),字懷英,先後歷經唐高宗李治及武則天兩朝,官至宰相。狄仁傑雖然為官正直清廉,但是他在公元691年被武則天升任丞相時,朝局撲朔迷離,一方面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眼看武則天日漸衰老,一心想著繼承皇位,另一方面唐朝遺老大臣又期盼著武則天能把皇權交還唐朝李氏一族,於是傾向於恢復唐朝統治的狄仁傑就被武承嗣誣陷入獄了。於是就有了接下來的故事: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由於武則天大興酷吏,鼓動告密之風,覬覦皇位的武承嗣(武則天的侄子)趁機勾結酷吏來俊臣誣陷狄仁傑,欲除去阻礙自己爭位的心頭大患。狄仁傑以“謀反罪”被打入大牢,接受來俊臣的審訊。來俊臣明知狄仁傑蒙冤,已經預備動用大刑令他認罪。誰知,來俊臣剛問一句:“狄仁傑,你可知罪?”狄仁傑便應聲而答:“武氏建的是大周,我是大唐舊臣,確實參與了謀反,甘心被誅!”來俊臣得到供狀,喜出望外,便把狄仁傑收監,只等最後行刑了。
宰相狄仁傑被誣陷入獄,先認罪然後巧妙地逃出生天

狄仁傑為何不合常理地急著認罪呢?因為他對大唐律法和判官心理瞭如指掌。首先,大唐律法規定,一經訊問便認罪伏法的人可以免於死刑。狄仁傑急著認罪,至少保住了性命,為申冤贏得了時間。其次,認罪後就不必受刑,狄仁傑不僅避免了皮肉之苦,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像很多忠正之臣一樣在獄中被折磨致死的悲劇。再次,他斷案無數,對判官的心理非常瞭解,因而深知一旦犯人認罪,判官便會放鬆警惕,他也就有了自救的機會。
宰相狄仁傑被誣陷入獄,先認罪然後巧妙地逃出生天

於是,狄仁傑在這天晚上秘密寫了訴狀,將冤情陳述其中,縫在棉衣內側。然後,他叫來一個名叫王德壽的判官,對他說:“近日天氣炎熱,請託家人為我去掉棉花,做成單衣拿回來穿吧。”王德壽並未起疑心,反而勸說狄仁傑供認與另一位大臣楊執柔同謀,以減輕自己的罪行。狄仁傑堅決不認,用頭撞擊柱子,血流滿面,並說:“倘若我狄仁傑做出這等事,當天誅地滅!”王德壽大驚失色,慌忙拿起棉衣直奔狄府。狄仁傑的兒子拆開棉衣,看到訴狀後,面見武則天為其父申冤。武則天立即召見狄仁傑,通過比對筆跡發現狄仁傑謀反的證據為假,便釋放了他。儘管狄仁傑仍被貶為彭澤縣令,但能從酷吏的獄中活著出來已是莫大的奇蹟。
宰相狄仁傑被誣陷入獄,先認罪然後巧妙地逃出生天


狄仁傑獨具智慧,善於變通,不僅體現在“越獄”這樣的自救行為上,更體現在光復李唐的歷史壯舉上。狄仁傑真乃古代宰相的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