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那些丞相、宰相、相國有什麼區別嗎?誰的官職比較大?

宰相、相國、丞相,在古代位高權重,可謂幾乎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列宰輔。那麼問題來了,古代的“宰相、丞相、相國”的區別到底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那些丞相、宰相、相國有什麼區別嗎?誰的官職比較大?

宰相是帝王身邊最重要的人,其職責是輔佐帝王,處理政務,推薦人才,統領百官。正如司馬遷《史記》中所說:“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得任其職也。”

丞相、宰相和相國之間,看似相近,其實並不是一回事。在秦朝和漢朝初期,相國和丞相同時存在,相國的地位高於丞相,像蕭何,先是任丞相,然後才任相國的。至於宰相,中原大地上的歷朝歷代,就沒有一個朝代和國家叫過幫助皇帝管理國家的那個大臣叫宰相,周朝的宰相叫太宰,秦朝的宰相叫丞相、相國,那個佐秦始皇橫掃六合、統一天下的著名謀士李斯,後來就當了秦朝的丞相。而那個在趙翼《陔餘叢考》一書中所說,因痛惜趙國被秦國所滅,自己不惜殘害身體,淨身進入秦宮去激發秦始皇家族內亂的趙國公子趙高,也是在當了丞相後,殺盡秦朝宗室,最終導致秦朝滅亡的。漢末三國時期,曹操、諸葛亮都是有名的丞相。

中國歷史上那些丞相、宰相、相國有什麼區別嗎?誰的官職比較大?

唐朝的宰相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宋朝的宰相開始也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副宰相叫參知政事。後來,宋神宗無豐改制後,左相叫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相叫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宋徽宗時,左相叫太宰、門下侍郎,右相叫少宰、中書侍郎,到了南宋,又幹脆叫左丞相,右丞相。在元朝,宰相叫丞相。

由於在元朝後期,很多皇帝不理朝政,將權力委託於丞相,結果造成丞相權力過大,對朝局的穩定造成極大不良影響,為此,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特別是處置了宰相胡惟庸一案後,皇權與相權的爭執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朱元璋一怒之下,取消了宰相一職,而宰相所管理的政務,全部分攤到吏、戶、禮、兵、刑、工等六部,六部長官直接對皇帝負責,這樣,處理國家政務和大事的權力,就全部集中到了皇帝一人的手中,這也是加強皇權的一招“妙棋”。

也可以說,明朝通過廢除宰相,將決策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而行政執行權則交給了六部。然而,皇帝決策總要有商議討論的對象,於是就有了以內閣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為主體的內閣,內閣開始只是皇帝的顧問諮詢機構,後來隨參政日久,權力越來越大,成為朝廷的行政中樞,也湧現了嚴嵩、張居正這樣的權臣,但他們的結局都不夠好。

中國歷史上那些丞相、宰相、相國有什麼區別嗎?誰的官職比較大?

朱元璋廢除宰相一職後,中國古代史上從此再無真正名義上的宰相,清朝亦復如此。清兵入關後,仿明制,將內秘書院、內弘文院、內國史院等內三院改稱為內閣,設置內閣大學士,為名譽宰相。雍正皇帝在位期間,成立軍機處,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執行宰相職權,總攬軍國大計,軍機處的軍機大臣儼然是朝廷宰相,但其權威,已與唐宋時期的宰相相去甚遠而不能同日而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