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和「丞相」有什麼不一樣一字之差相去萬里

雖然丞相和宰相之間只有一個字差異,但卻存在很大差異。丞相是官名,而宰相是一個制度。宰相制度始於春秋時期到明朝。明朝以後,“內閣”制度出現取代宰相。

“宰相”和“丞相”有什麼不一樣一字之差相去萬里

據相關記載,宰相制度始於春秋時期,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宰相是管仲。在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建立了宰相。在秦朝,宰相的正式官名就是丞相,通常都是分為左、中、右丞相。

“宰相”和“丞相”有什麼不一樣一字之差相去萬里

漢代和秦朝的情況相似,不過就大家在電視中看到的“相國”,地位會更高。漢武帝時期,一群儒家學者被任命為丞相,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幫助處理日常行政事務。後來尚書檯總督逐漸掌握了宰相的權力。後來,漢哀帝將丞相改為大司徒,而東漢則改為司徒、司空和太尉。曹操是漢獻帝的丞相。

“宰相”和“丞相”有什麼不一樣一字之差相去萬里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丞相一般都是權傾朝野的大臣自命的。南北朝時期的制度並不固定,那些可以與皇帝議事或決議國家大事的則為宰相。中書監、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僕射或將軍都是當時的官名。到了隋朝時,有了三省制,丞相是三省官員和內省、門下省、尚書省的尚書令。到唐高宗時,唯一可以成為宰相的人,增加到了“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人。

“宰相”和“丞相”有什麼不一樣一字之差相去萬里

到宋朝的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宰相的地位從漢代開始一直下降到唐代。在宋太祖棄“坐論”之後,宰相的地位到了最大程度的降低。元豐時期有兩位宰相,稱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的為首相,稱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的為次相。到達鄭和時,做了一些改變,丞相的正式名稱改為尚書左右僕射(ye)。在元朝時期,太子統領百官,下設左右丞相。

“宰相”和“丞相”有什麼不一樣一字之差相去萬里

明朝初期,還有中書和左右丞相。在洪武十三年,中書省被解除,丞相制度被廢除,政事由皇帝親自處理。在廢除宰相制度後,皇帝忙於政府事務,為了減輕負擔還成立了內閣大學士,幫助他共同撰寫文本。事實上,大學士相當於宰相。清朝使用的是明朝制度,當時的軍機處內設的軍機大臣也是做著宰相的事情。在明清兩代,大學士習慣性地稱為拜相,宰相的頭銜也不是官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