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是要宰了丞相嗎

曾經,宰相也不是俯首帖耳,站著給天子當秘書,商量點兒誰都不許看的上諭。他們曾經是獨立的,是可以和天子坐而論道、喝茶聊天的人物,是政府首腦,至少名義上,是真正可以讓天子優待以禮的大管家。

宰相,是要宰了丞相嗎


說宰相,大家都知道宰相劉羅鍋。妙在劉墉與和珅,從相聲戲曲鬥到電視劇,折騰一輩子,誰都沒真當過“宰相”這個官。

不怪他們,只因為到清朝時,已經沒“宰相”這個官名了。

若要正名的話,中文的宰相或總理,英語裡的Prime Minister,都是政府首腦的意思。哪位會問:政府首腦,幹嘛還要宰?又不是吃豬腦花!——這就是沿革了。

具體很複雜,下面也就抽簡單的說個大概。

上古,貴族的管家,有所謂家宰,給祖宗上祭祀時要負責切肉。天子以國為家,就叫太宰。

當然,天子家,一切帶太字的頭銜,最初都是天子的私人。太宰,幫天子管家的,以後就管國政了;太僕,為天子拉車的,以後就管全國的車馬;太傅,天子的老師。太子,天子的兒子。

戰國時,秦國有官叫相國。相是幫襯、輔佐的意思,相國就是幫襯國家,和以前的太宰做的活是一路;又有官叫丞相,丞和相最初都是幫襯的意思。所以天子設定丞相,就是“您給我幫襯幫襯”。

太宰和相國兩個字一合,就是宰相了。

所以宰相是個職位的總稱,政府首腦是也。

——這裡插一句嘴。本來戰國時,那職位叫相邦。後來劉邦得了天下,大家不好再每天邦啊邦的不離口,蕭何這類宰相,就改叫相國。這路事久了,大家都忘了。比如漢文帝叫劉恆,不喜歡別人每天叫他的名字,就把傳說中的姮娥改成了嫦娥。

帝王的名字真精貴。

且說回宰相。

漢初,宰相還挺有臉面的,正經管事。皇帝有六尚,是管宮裡事兒的,有所謂尚書,是皇帝的秘書。

丞相這裡,則有十三曹,是正經管事的部門。

本來這樣挺好。如果有個好宰相處理日常工作,天子可以清閒,每天吃飯睡覺看漫畫就行。好比如今,英國王室擺擺姿勢娛樂民眾,首相在唐寧街管事。

但遇到閒不下來、事業心強、管事情上癮的天子,便麻煩了。漢武帝設內廷,一腳踢開丞相,親自管事。作為天子秘書的尚書,就此橫了起來。

所以西漢到東漢,無論曹操還是諸葛亮,無論誰做丞相,一定有個詞,叫做“錄尚書事”。這四個字才是真管事的。您去看什麼蔣琬費禕姜維,其實都不是蜀漢的丞相,但都要“錄尚書事”。

大家都說曹操是曹丞相,大奸臣,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曹操迎了漢獻帝到他封丞相,中間有十幾年之久。但他的宰相職權無人質疑,就因為四個字:“錄尚書事”。

當然也可以理解。天子自覺無權,想大事小事一把抓,也是對的。但用內宮去管外朝事,這感覺其實不太妙,好比伊麗莎白女王說,我秘書現在管理大事了,以後英國事兒不用去唐寧街,直接告訴我秘書,卡梅倫首相還不得氣得跳腳?

唐朝就沒有單一宰相了,是所謂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書省,管寫旨意;門下省,管提意見;尚書省,管執行。中書省老大中書令,門下省老大侍中,尚書省老大尚書僕射(唐太宗自己當過尚書令,所以後世這職位空缺了),是為實際的宰相。

後來又有同平章事,這職位的意思,“去跟三省的諸位先生一起聊聊吧”,也算宰相之一,算是集體宰相制。

唐初天子跟中書門下省開會,大家都坐著,賜茶,挺家居的樂呵氛圍。所以唐朝內廷制度,歷代說好,就在於分工明確,分得也周到。

宋朝是亂世之後得天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所以宋朝皇帝,很知道分權的意義。宋朝設一個樞密院另管軍事,不歸中書省管;又開會時,群臣都站著,沒位置坐了。當然啦,後來朝廷各路人馬撕破臉皮,撕來撕去,讓書法寫得極好、茶藝極佳的大奸臣蔡京,搏得過一個“三公領三省事”,就是說,太師太傅太保,中書門下尚書,所有活兒,老夫一個人幹了!——真虧他老人家體能好。

當然,折騰不久,北宋也就亡了。南宋將亡時,也有韓侂冑和賈似道二位大爺,一個人領宰相全部的活兒,官名叫做“平章軍國事”。

元朝不論。明朝朱元璋本來設過宰相,就是胡惟庸先生。後來朱元璋殺了胡宰相,規定子孫後代不許立宰相。於是好玩的事兒來了。

如前所述,漢時本來宰相十三曹,結果天子要在內廷說事,拉尚書出來頂替;唐宋都是三省,但宋朝的三省只有中書省還算有權。但好好歹歹,是有個中書省管下頭六部的。

趕上咱們朱元璋體力好,能耐高,親自管六部,加上三法司。一堆部門,天子一個人管——要啥管家啊,要啥宰相啊?老子一個人都兼了!

這麼一想,傻子都明白:朱元璋你不累啊,子孫後代是要累死人的。朱元璋洪武十七年,曾經八天裡面對1160份奏章,要決定3291件事——每個都寫“知道了”都能累死人。

所以明朝天子,免不得又拿出以前的手段:用秘書。那就是所謂內閣大學士了。內閣大學士寫了意見,請陛下批。可是陛下又不一定每天跟內閣聊天,大學士免不得和太監打交道。

所以:明朝有心思做大事的大學士,都得跟太監打好關係,才好辦事,還免不了被下頭罵:祖宗規矩不許有宰相,你一個大學士,居然幹宰相的活,是越權!

——所以說來說去,還是得抱怨朱元璋:為了不讓宰相專權,設定不許立宰相;家業那麼大,又不讓請管家!當然張居正等諸位大學士,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頂著規定做事,不容易啊。所以明朝後來各類首輔派系,撕來撕去,熱鬧紛呈啊。

清朝就簡單了。先還是用大學士組成內閣,後來直接來個軍機大臣。許多事不經內閣,直接由南書房軍機處發。所以清朝軍機大臣,說是宰相,依然是天子的秘書。大家躲在個小屋子裡一叨咕,解決了。當然軍機大臣也可以自己回家叨咕去,但身份上,他們還是天子的秘書,而非單獨的政府首腦。

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雍正爺晚上對付甄嬛和華妃在後宮的撕扯,白天就軍機處,跟一群秘書說事,然後發上諭。有些上諭是明著發的:朕過幾天要去青海巡幸跟年羹堯吃牛肉。有些上諭則偷偷摸摸,蓋個印,私下裡發給江蘇巡撫、兩廣總督,究竟是要他們殺幾個人,還是奉上點桂花糖藕、韭黃腸粉,那就誰都不能看了。

如果要總結,則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國曆代宰相,從太宰到丞相到中書令到大學士到軍機大臣,走了這麼一條路:

曾經,宰相也不是俯首帖耳,站著給天子當秘書,商量點兒誰都不許看的上諭。他們曾經是獨立的,是可以和天子坐而論道、喝茶聊天的人物,是政府首腦,至少名義上,是真正可以讓天子優待以禮的大管家。

後來,他們慢慢被天子分割了權力,只能站著聽跪著說,最後還成了天子的秘書。慢慢變成後來的樣子。

哪位說了:怎麼恁麻煩?天子是老闆,請個宰相來做掌櫃的大管家,管理政府。大家彼此客氣客氣,賓主盡歡,就可以了嘛!

問題是,在幽暗的專制時代,制度不完整,政治不透明,權力可以殺人,身懷利器,殺心必起。所以天子老闆,可不得想盡辦法,既用大管家宰相們管事,又防著他們麼?

所以天子們開店,到後來,免不了都開成夫妻店,任用些小舅子、三侄子、二舅母的乾兒子之類的。黃宗羲說歷代暴君,都認為天下是自己的財富,所以宰割相權,說到底,就是怕肥水流了外人田啊。

所以,生活在如今,一切政務公開透明,權力都歸人民的好時代,真是太幸福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