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封建社會最接近皇帝的職業

有一項官僚制度比皇帝這個職業更早出現,也比皇帝更早滅亡,這項職業就是

宰相

不從原始的夏商周這樣的奴隸社會考慮,只從專制集權的封建社會談起,中國第一個封建社會:

專制社會第一位宰相:李斯

雖然秦朝的存在是短暫的,但是秦朝為後世留下的功勳顯然是卓著的,秦朝為後人留下了什麼呢?

第一點:為皇帝分憂的宰相制度

第二點:郡縣制

第三點:書同文 車同軌 貨幣統一

以上三點僅僅是秦朝留下來的部分,實際上最大貢獻的應當是書同文

為什麼一定是書同文呢?

因為先秦以前,主要是指戰國時期,戰國七雄使用的文字都是不同的,並不是說秦國寫中文,其他國家寫英文和日文,而是說秦國寫的是秦書,其他國家寫的就是趙書或者齊書什麼的。

宰相,封建社會最接近皇帝的職業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字在戰國時期七國的不同寫法)

秦始皇針對這種狀況,要求統一文字,這件事情就落在了李斯的身上,李斯以秦國文字為基礎,參照了六國文字,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字篆書,也叫小篆或者秦篆

在此同時也對篆書進行了修改,這就是更為簡便的隸書,兩者全國一起推行,前者作為官方文件使用,後者作為非官方文件的使用,這些事情始皇帝是不會管的,管這些事情的主要是宰相去辦。

文字的一統才能確保文化的流傳,如果全國各地仍然在使用各自的文字,那麼就不會有文化的相互融合與相互吸取。

在這件事情上來看,李斯是一個好宰相,至少在文化進度上可以這麼理解,放在歷史進度上來看,李斯雖然曾經和趙高合謀改了始皇遺詔,但是確實是被逼無奈,後來在二世修阿房宮的時候(秦朝滅亡阿房宮也沒有修起來),多次勸誡,最後下獄,在獄中也求皇帝減少徭役,最終腰斬於咸陽。

宰相,封建社會最接近皇帝的職業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秦相李斯畫像)

封建社會第一位宰相(不包括副宰相)就這樣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太史公曰: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斯為三公,可謂尊用矣。斯知《六藝》之歸,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

(《史記·李斯列傳》中司馬遷對李斯的評價)

司馬遷對李斯的評價不可謂不公平:李斯的功勳固然卓著,以平民的身份逐漸當上了宰相,輔佐始皇帝成就了天下一統的大業,位列三公,但是阿諛奉承,隨意附和,推行嚴刑酷法,聽了趙高的鬼話,廢了嫡子扶蘇,立了庶子胡亥,等到天下反叛的時候,才想起直言勸誡,已經晚了點,但是我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則的話,李斯的功績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並論了。

宰相,封建社會最接近皇帝的職業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司馬遷題跋像)

說完了第一個宰相,就來說說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宰相,明朝的胡惟庸。

宰相,封建社會最接近皇帝的職業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胡惟庸畫像)

對胡惟庸的講述就離不開明初奇案:胡惟庸謀反案

為什麼說這是一件奇案呢?這件案件在胡惟庸死後十年,罪名仍然在不斷增加。

先來把案件詳細講述一下,此處單從胡惟庸權力達到其人生頂峰開始說起:

會惟庸子馳馬於市,墜死車下,惟庸殺挽車者。

什麼情況呢?胡惟庸的兒子坐馬車飛奔過市,結果從馬車上掉下來,死在了車下面。(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不要隨便乘坐沒有國家認定的車輛,問題就在於馬車大家都見過,有個頂篷,四面也有遮擋,怎麼就從車裡面摔出來了,難道也是“敞篷寶馬車”?)胡惟庸就把駕車的人殺了。

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

帝怒,命償其死。

皇帝很生氣,命令胡惟庸償命。胡惟庸一定有點做法,於是他很合時宜的做了這些事:

惟庸請以金帛給其家

聰明人吧?你一個賤民,死了就死了,我不一樣,我是皇帝您身邊的宰相啊,我得幫你繼續治理國家,咱給點錢要不這事就過去了吧?

朱元璋的反應非常正常,一如既往的正常,我就等你說拿錢出來,你兒子的命是命,人家的命不是命?這個時候朱元璋同志破天荒地表現出了“人人平等”的人文意識:

不許

滾蛋,沒門!你死去吧!這件事情就不是錢的問題了,殺人的權力在我皇帝手裡,你就是一個給我打工的,說得好聽點就是個地位高點的打工的,你居然敢不聽老闆的話隨便就把底下員工殺了?咱倆誰是老大?你還是我?

很明顯胡惟庸沒理解出來這位乞丐皇帝的想法,於是他幹了一件蠢事:

乃與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謀起事,陰告四方及武臣從己者

準備造反,這件事情應該是朱元璋還不知道,直到下一件事情的出現,胡惟庸才徹底墮入了死亡的深淵。

十二年九月,占城來貢,惟庸等不以聞。帝怒,敕責省臣,盡囚諸臣,窮詰主者。未幾,賜廣洋死,廣洋妾陳氏從死。帝詢之,乃入官陳知縣女也,大怒曰:“沒官婦女,止給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給?”於是惟庸及六部堂屬鹹坐罪。明年正月,塗節遂上變,告惟庸。帝大怒,乃誅惟庸、寧並及節。

什麼事呢?有人進貢,胡惟庸不告訴皇帝,但是哪有不透風的牆,皇帝知道了,於是下令徹查此事,順便把汪廣洋給殺了,為什麼先宰汪廣洋呢?右丞相汪廣洋。懂了吧?副丞相,我先敲山震虎,讓你知道你也要完蛋。緊接著汪廣洋的小妾也跟著自殺了,於是皇帝就問這女的誰啊?貞潔烈女啊!知道了是入官陳知縣的女兒,皇帝又生氣了:被沒入官的婦女,只給功臣家,文臣憑什麼得到?於是胡惟庸跟著六部官員一起蹲監獄了,這個時候胡惟庸還沒有償命就很可疑了。

(入官:指的是罪犯的財產沒收入官府,也指把罪犯送至官府就辦,前者的入官指的是陳知縣被送入官府就辦,後者的沒官指的是家眷財產等沒收入官府。)

最後一塊密謀的塗節舉報了胡惟庸,胡惟庸就死了。

後來朱元璋解釋說:其實他謀反我也知道,當時我在城牆上看到了他家裡面有那種兵甲的光芒,我問是誰家,他們說是宰相家,於是我斷定他們在準備謀反。

這就扯淡了,胡惟庸家在城那頭,你在城這頭咋看見的胡惟庸家有兵甲?千里眼?很明顯這是朱元璋給胡惟庸扣的一個帽子,此後十年,胡惟庸的帽子越來越大:通倭、通蒙。

這就不是謀反那麼簡單的事情了,謀反頂多你就是想把老闆殺了自己當老闆,通倭呢?你就是賣國啊!跟著外國人一起殺了老闆,到時候平分天下?

根據朱元璋頒佈的《昭示奸黨錄》來看,胡惟庸一案至少牽連了三萬多人,三萬多什麼人?當官的,就連李善長也不例外被人舉報參與胡惟庸的造反,於是李善長也跟著胡惟庸一塊死了。

也有人說胡惟庸死是因為殺了劉基,也就是劉伯溫。但是此時的劉伯溫的死應該是朱元璋默許的,因為劉伯溫的確有點可怕,朱元璋想到的他想到了,朱元璋想不到的他也想到了,再一點,劉伯溫不是朱元璋的老鄉,他屬於江浙集團。一個打工的比老闆更有眼光,還和老闆朱元璋不是一個地方的人,朱元璋當然會心存芥蒂。

宰相,封建社會最接近皇帝的職業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劉伯溫畫像)

胡惟庸死了,朱元璋在幹什麼呢?再立一個宰相?沒有,朱元璋正式廢除了宰相制度,此後明清兩朝都沒有設立宰相。

所以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是錯誤的。

雖然沒了宰相,但是有和宰相同等職務的人,只不過不是宰相。明朝的內閣首輔、晚清的總理大臣等同於宰相,但是不是宰相,宰相這個制度在朱元璋時期就已經滅亡了,宰相這個稱呼徹底從歷史消失了。

第一個宰相和最後一個宰相都不得好死,那麼這個離皇帝最近的職業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實際上皇帝制度與宰相制度可以用拔河來形容,皇帝和宰相分在兩邊,每個人向著自己的方向拉,遊戲沒有裁判,但是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則:咱倆拉退都有限度。

這個限度不是說某個人規定的,而是上千年的政治實踐決定的,在千年的皇帝與宰相的博弈之中,這一個規則在不斷的完善,雙方都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可是朱元璋站出來了,還沒開始拔河就把繩子還給了宰相,你滾蛋吧,拿著回家拴羊拴馬或者晾衣服去吧。

宰相這個制度就徹底的消失了,皇帝要宰相干什麼?肯定是幫助自己工作啊,天下雖然是自己的,自己一個說了算,整天忙東忙西,怎麼享受美好生活?可是朱元璋同志不一樣,自小乞丐出身,身體倍棒,吃嘛嘛香,一個人幹得了幾個人事情,可是後輩兒孫幹不了啊!到他兒子朱棣同志的時候就很明顯,力不從心了。

於是出現了內閣首輔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新職業,甚至於他們就是朝廷上的新皇帝,比如張居正,可是這不在討論之中。

宰相制度的消亡,並不是歷史的必然,反而是人為的刻意控制,但是事實證明,宰相制度的存在是相當合理的,他們與皇帝應該各管一邊,任何人想要妄圖把這兩個存在著就是互相制衡的職業中的一個消除,只保留其中之一,一定會留下後患,唯一能做的就是兩項一起消失,或者兩項一起存在,很明顯洪武大帝只考慮到了自己,沒能考慮到後輩兒孫,這才造成了明朝中後期皇帝無實權,權在內閣中的無奈場面。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雖然是一個為人臣子能達到的最高權力,但是伴君如伴虎,皇帝隨便都可以找個藉口除掉自己,所以歷朝歷代的宰相比其他官員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