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大海战》中国近代,岂可不知李鸿章67—大清一定要输吗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振奋人心的历史,大多是中国如何强大,文化如何辉煌灿烂。而到了中国近代,事情可就多了,多的还不是好事。鸦片战争,大清败在了英国人的手里。之后又遇到英法联军,紫禁城都让洋人给占了。

这下终于老实了,大清开始奋发图强,展开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你不船坚炮利吗?那好,咱们也船坚炮利,这不就行了。现在历史课本上,对洋务运动,还是持正面观点居多的,虽然有局限性,但毕竟是中国主动向西方学习的前兆。

洋务运动并非一无是处,当时的同治年间,被称为同治中兴。洋务运动蓬勃发展,中国也有了近代军工企业,甚至还打败了法国(参看中法战争)。西方列强都开始认为,中国这位巨人,终于苏醒了。就在西方人打算重新看待中国的时候,另一个东亚国家,却一拳头将这个巨人给打倒了,不是别人,正是中国千年的学生——日本。

《中日甲午大海战》中国近代,岂可不知李鸿章67—大清一定要输吗

明治天皇

日本不需要我多介绍,大家都知道这家伙在中国近代,就不是个东西,杀害了我们多少人,抢了我们多少东西。不过日本也有它对亚洲的积极意义。首先日本也属于东亚黄种人,被欧美所看不起,但就是这么个国家,率先完成了近代工业化,确立了金本位,还打败了列强之一的俄国,成为东亚唯一没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

日本的崛起,打破了白种人至上的观念,它告诉世界,亚洲也能发展出资本主义,也能和你们一样强大,就算到了现在,日本也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

对于日本,我们的影视剧拍了不知道多少了。我今天挑选了一本比较新的电影,叫《中日甲午大海战》。顾名思义,讲述的是东亚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战舰大作战。

《中日甲午大海战》中国近代,岂可不知李鸿章67—大清一定要输吗

故事从李鸿章,奏请皇帝,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开始,培养大清海军人才。在当时的中国,若是论海军,最强大的是在郑成功他爸,郑芝龙时代。大清的海军,已经无法与西洋海军抗衡了。

不光要在中国办学堂,还要送人去留学,于是政府出钱,挑选几个人才,留学英国。这是件好事,因为论海军,英国是最强大的,总要往最好的那里学习。

《中日甲午大海战》中国近代,岂可不知李鸿章67—大清一定要输吗

在英国留学的时候,他们遇到了几个日本同学,也正是未来的对手,不过在当时,大家都是那么的和谐。日本比大清弱小,所以购买的军舰,从数量到吨位,都不如大清,大清也不会想到,这日本在未来居然敢挑战自己。

画面一转,到了大清的宫廷。中国皇帝是最像皇帝的皇帝,不像西方的皇帝或者国王,都得听从罗马教廷,好不容易罗马教廷衰落了,资产阶级又兴起了,运气好的,君主立宪,也就当国家象征了;运气不好的,就被送上了断头台。中国古代,其实也是实行民主选举的,时间不定,每一次都是血雨腥风,改朝换代。

当时中国的皇帝,正是大名鼎鼎的光绪帝。在之后的甲午之战中,他是中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且看他做了些什么。

《中日甲午大海战》中国近代,岂可不知李鸿章67—大清一定要输吗

一个鸡蛋要十两

这边导演的意思,是要刻画出清朝宫廷,腐朽不堪,弄虚作假,欺瞒圣上。在我听到的说法中,是说光绪皇帝,就认为一个鸡蛋要十两银子,也就是说,他对真实的国家情况,并不是很了解。也难怪,生长于深宫之中,妇人之手,对于外界的信息,缺乏了解也是情有可原的,但要是遇到战争,你绝对不希望自己的最高统帅是这样的人吧。

后来也确实是这样,光绪皇帝拿着当年康熙皇帝打仗时候的书,然后指挥战斗,这都过去多少年了,里面的战争经验未必有用了,可是光绪皇帝不知道啊,他就像在打游戏机,哼着小曲指挥战斗,结果就打输了。

《中日甲午大海战》中国近代,岂可不知李鸿章67—大清一定要输吗

另一方面,日本给人的形象,就是无比热血的。天皇号召全体官员,包括自己捐款,购买铁甲舰,一定要超过中国。作为岛国,日本对领土有着近乎狂热的渴望,他们的计划,先是朝鲜,然后台湾,辽东,最终征服中国。

《中日甲午大海战》中国近代,岂可不知李鸿章67—大清一定要输吗

在故事开头,日本就已经计划,将钓鱼岛划入日本版图了(这就是赤果果的侵略)。可惜忌惮大清的强大海军,不敢贸然动手。

当时对大清来说,日本还不是对手,真正可怕的是北方俄国,还有英法美等欧洲列强。所以大清对日本,采取的是拉拢结盟策略。就算是之后颇具争议的琉球国事件,大清也只是谴责日本,要日本放弃对琉球的占领,却没有实质性的动作。

《中日甲午大海战》中国近代,岂可不知李鸿章67—大清一定要输吗

后来大清北洋舰队去拜访日本,在日本本土产生冲突,大战一触即发。如果北洋舰队当时就对日本宣战,以日本当时的海军实力,是无法与他们抗衡的。可是丁汝昌却下令,有话好好说,不要轻易开战。日本方面说了些好话,事情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又过了些年,到了可怕的1894年,日本出兵攻打朝鲜,在黄海与北洋海军正面交锋,当时的日本舰队,已经配备了新式武器。加上运气好,打掉了北洋海军的指挥旗。在一场大战之后,虽然打沉了北洋几艘船,但是定远镇远,这远东最大的铁甲舰,到底还是无法击沉,最后主动退出了战场。

在中国以前,有本老电影叫《甲午风云》,就拍到这里,邓世昌开足马力,希望撞成吉野,不幸被鱼雷击中,壮烈殉国。

其实,日本与大清的战争,并没有因此结束。之后日本陆续攻占了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将威海卫军港拿下,北洋海军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中日甲午大海战》中国近代,岂可不知李鸿章67—大清一定要输吗

甲午战争,是中国第一次输的那么惨。海军全军覆没不说,还要赔款三亿两白银。大清唯一能讨价还价的,就是李鸿章挨了一枪子儿。日本受到巨大的舆论谴责,又担心战争继续拖延,不得已,减了一亿两,只求李中堂大人快些签字。

《中日甲午大海战》中国近代,岂可不知李鸿章67—大清一定要输吗

孤臣泪

李鸿章身心俱疲,背负了这一千古骂名。

电影故事很简单,因为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本电影其实主要是为了说明钓鱼岛的问题由来,所以对其他的问题,并没有多加考虑。

如果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局势,大清真的一定要输吗?其实也得看,日本并不能维持长久的战争,他们受资源和财政的限制比较大,如果大清愿意拖下去,没准儿就会出现变化,不过那并不代表赢,因为你一直在输,顶多日本降低自己的条件,乞求回个本,而不是大赚一笔。

那么大清到底是怎么了?明明也是船坚炮利,为啥还是败了吗?从装备来讲,其实北洋舰队的军舰,也已经是多年以前的产品了,更新换代都没有日本勤快。日本是赌国运的战争,而对大清只是一场小战争而已。常言道: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日本就是那不要命的,如果打败了,那就退守本土,至于接下来会怎么样,不好说,所以他们必须要打胜。

当时日本已经是一个国家了,对,就是一个民族国家。日本政府对国家资源的调动能力,实际已经超越了大清政府。换到大清这边,其实说白了,北洋舰队是李鸿章的私人部队。大清的另外两支舰队,并不归李鸿章调派,中央也无能为力,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换到陆战,大清各省督抚,他们的职责就是守护好关键城市,至于海疆,没有那么重要,他们也就不会拼尽全力去帮助李鸿章。如果大清也拥有这样强大的动员能力,并且上下一心的话,那日本绝不可能这么快就得逞。

《中日甲午大海战》中国近代,岂可不知李鸿章67—大清一定要输吗

李鸿章作为晚清名臣,一心想要振兴中华,却只能在腐朽的体制面前,步步退让。他一手创办了中国近代企业,近代海军,陆军,本想着拒敌人于国门之外。结果还没跟西方列强交手,竟然败给了日本。可以说,这一仗,让李鸿章彻底变了个人,之后他周游欧洲列国,成为了中国的形象大使。

就在八国联军战争时期。李鸿章抗旨了,不派兵勤王,而是和洋人达成协议,你们北边再怎么打,咱们南边大家好好过日子。其实从中就能看出,大清的统治已经快到头了。

而李鸿章,可以算是大清最后的忠臣,虽然没有派兵,但最后要签《辛丑条约》的时候,他还是去了的,一个孤苦的老人,为这个腐朽的帝国,打了一次又一次补丁。而这艘船,还是在他去世后不久,沉没了。

要问李鸿章的生平能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好的体制,能够让人发挥才干;坏的体制,会让有才干的人精疲力尽。一个国家的腐朽,绝不是一两个人能够造成的,也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拯救的,它需要千千万万的民众醒悟过来。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痛苦,但是必须要做到,国家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