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不要猶豫!姚余棟:大零售就是中小銀行轉型方向

观点|不要犹豫!姚余栋:大零售就是中小银行转型方向

观点|不要犹豫!姚余栋:大零售就是中小银行转型方向

導讀

姚餘棟呼籲,堅定不移地支持小微企業,將500萬以下的小微對公,強制性劃為零售。因為小微與企業主的信用直接相關,把小微看作完全意義上對公不合理。這樣既可以減輕小微企業的壞賬,同時也大大地加強了徵信。

央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長、中小銀行發展論壇秘書長、直銷銀行聯盟秘書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姚餘棟在發表題為《宏觀經濟形勢與銀行資產荒》的演講時指出,如今中小銀行存在的六大問題:戰略搖擺、路徑不清、對公艱辛、同業糾結、市場迷茫、資本不足。向大零售轉型是整體銀行業的必要方向

4000億增量資金

與我國經濟的宏觀形勢

央行宣佈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以置換中期借貸便利。釋放資金規模約13000億元。償還MLF約9000億元,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大部分增量給了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要求把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

降準目的為了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一是可以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銀行資金成本將有所降低。置換MLF使商業銀行付息成本有所減少,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二是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了小微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

姚餘棟表示:“在當前情況下,這樣的舉措是意想不到的妙招。給市場提供流動性,穩定貨幣市場的信心,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貨幣市場利率,保持了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國經濟高位有所回落,同時流動性也相對充裕。穩健的貨幣政策依然得到堅持,結構性去槓桿依然在推進,這就是目前經濟的宏觀形勢。”

“戰略搖擺”是中小銀行的首要問題

關於銀行的轉型,姚餘棟表示:“主要還是要打造新型價值銀行,向大零售轉型。現在銀行業,特別是中小銀行,主要有六大問題:戰略搖擺、路徑不清、對公艱辛、同業糾結、市場迷茫、資本不足。”

“其中戰略搖擺是首要的問題

,很多銀行現在搞不清楚是以做對公為主,還是做零售為主。從招商銀行2017年報可以看出,招行的定位很清晰:輕型銀行、一體兩翼,主要是發展零售,然後再拓展其它業務。但我看了很多銀行年報,讀完了後發現大部分銀行的戰略定位都不清晰。”

如今銀行同業理財規模受到壓縮,監管促表外迴歸表內,銀行轉變為淨值型是大趨勢。姚餘棟表示:“凡是戰略不清晰的銀行,ROA(資產收益率/資產回報率)很難突破1%,而1%是一個生死線。我國經濟發展M2的增長速度,央行控制在8%-10%,要跟上中國經濟健康的較高質量發展的勢頭,銀行ROE(淨資產收益率)至少要維持到14%。”

不要猶豫,

大零售轉型就是方向

作為一顆“零售新星”平安銀行2017年零售轉型看起來“頗為成功”,其2017年報顯示:2017年平安銀行零售客戶總資產為10866.88億元,零售金融業務淨利潤為156.79億元,同比增長68.32%,佔公司總淨利潤67.62%,佔比增長26.4個百分點。

姚餘棟在現場坦言:“平安銀行現在看來是比較激進地在向零售轉型。”

今年3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意味著資管新規即將正式落地。隱性的、剛兌的理財產品終究要退出歷史舞臺,未來的理財產品都將是淨值型的

姚餘棟表示:“為什麼黨中央、國務院、央行要堅定不移地推進資管新規,就是要不治已病,治未病,把隱形的炸彈提前拆掉,所以銀行一定要走向淨值型。淨值型的理財產品,不光是監管要求,還是行業責任。這麼多存在剛兌的理財產品,如果有一天兌付不了就會觸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淨值型理財產品,就是服務於C端,如今結構性去槓桿主要是降低企業部門的槓桿率,整個金融嚴監管的態勢,只有居民部分有加槓桿的空間。所以大零售轉型,是整個銀行業的大趨勢。不要猶豫,向大零售轉型就是今天的方向。”

500萬以下的對公

“強制性”劃成零售

姚餘棟呼籲,“堅定不移地支持小微企業。小微創造了我們國家的60%納稅,80%的就業。所以我有一個建議也希望大家一起呼籲,將500萬以下的小微對公,強制性劃為零售。因為小微與企業主的信用直接相關,把小微看作完全意義上對公不合理。這樣既可以減輕小微企業的壞賬,同時也大大地加強了徵信。”

他表示:“中國經濟乘風破浪,在新時代下,科技助力銀行業,挑戰和機遇是兼備的,希望我們共同努力,打造新型價值銀行,助力銀行業向大零售轉型,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中國經濟只有資本市場和銀行業雙輪驅動,哪個腿都不用少,才能夠走得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