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余棟:我國當前信用債違約率遠不及全球平均

7月26日,由華夏經濟學研究發展基金會、金融街(7.290, -0.19, -2.54%)88號論壇聯合主辦,平安銀行(9.120, -0.30, -3.18%)、大成基金和理財週刊聯合承辦的金融街88號論壇夏季峰會在滬舉行。本次峰會以“私募基金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諸多業內專家和學術帶頭人共同探討私募基金在當前形勢下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我國私募基金行業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在此背景下,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姚餘棟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形勢進行了探析,並指出創新是中國經濟決勝千里的法寶。創新既是當前的主要任務,也是未來所在。

在談及當下中國經濟的發展形勢時,姚餘棟提到了目前公眾主要擔憂的三個風險點,在他看來,這些問題的出現也正意味著中國經濟迎來浴火重生之時。

首先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從我國整體基礎設施建設來看,公路以及高速公路的建設相比很多發達國家還差得較遠,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主要的投資便是地方基礎設施。姚餘棟認為,從長期來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所投入的資金是值得的,因為我國的基礎設施遠遠不夠。目前個別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所遇到的一些問題是暫時的。

其次是信用債。姚餘棟提到,當前信用債市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凍結,但大體上還是不錯的,違約率只有0.7%,離全球的平均違約率2%相差較遠。央行此次創新性地使用MLF,有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從根本上扭轉了整個市場的預期。

最後是股權質押。在姚餘棟看來,當前有部分股權質押被平倉或者逼近平倉,但這在整體股市中只佔據了很小的比例,並不會影響大局。

近年來,監管機構出臺了多項政策,規範金融體系持續健康發展。姚餘棟認為,制定金融持續發展的規則很重要,規則制定了,經濟才能行穩致遠。嚴監管、強監管的約束使我們注重規則,讓財富管理市場更加透明。

提及銀行體系,姚餘棟表示,銀行業是我國金融的主心骨。目前我國的銀行體系已經初步具有國際一流水平,資本充足率在全球都處於很高的水平。現在表外回表,銀行貸款更具有市場競爭力。英國《銀行家》雜誌評選的全球十大銀行中,前四名是工農中建都是中資銀行,這四大行是我們的心臟。

在姚餘棟看來,創新是中國經濟決勝千里之法寶。當下中國經濟有著強大的內需,有新一線的崛起,有強大的銀行體系,有不斷規範發展的資本市場,包括PE和VC,還有給廣大投資者創造了巨大價值的公募行業,有5000多萬家中小微企業和100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但儘管如此,中國經濟走向全球也絕不會是坦途,只能提升創新能力。目前創新能力恰恰是我國的短板,我國的創新型企業是不夠的,所以我們現在主要的任務以及我們的未來全部都在於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