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餘棟:"新冠疫情"衝擊不改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

姚餘棟:

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新冠疫情”是個“短期事件衝擊”,這個影響是暫時的、可控的。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我依舊錶示樂觀。中國經濟彈性高韌性大,短期受損,中期會迅速反彈,2020年我國經濟增速保5.7%沒有問題。誠然,受到疫情影響,短期市場面臨調整壓力,但疫情不改中國經濟長期發展趨勢,更強力的宏觀逆週期調節政策將會陸續出臺,對於中國經濟及資本市場的長期價值投資者來說,機遇遠大於風險。

一、中國經濟彈性高韌性大,短期受損,中期會迅速反彈

1月30日,美國國債收益率再次出現倒掛情況。10年期美債收益率最大跌至1.534%,創2019年10月份以來的最低,3月期美債收益率為1.5692%。3個月期美債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曲線再次出現倒掛。同時,

30年期債券收益率跌至2.01%,逐漸逼近2019年8月創下的歷史最低點1.905%。研究表明,美債3個月期和10年期之間關係對經濟具有較強的指標性,收益率的倒掛一般是經濟衰退的前兆。同時,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連續第二年沒有達到3%的增長目標,創下三年來最慢的年度增長。這些跡象均表明美聯儲可能於今年降息。

反觀國內,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春節期間我國餐飲、旅遊、影視、交運等行業受到影響,節後企業復工延後等因素也給我國一季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壓力。但需要指出的是,只要疫情能夠及時得到有效控制,本次疫情可能表現為需求端的短期衝擊,並不影響經濟的潛在產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變。

非典時期,2003年3月-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曾出現明顯的V型走勢,表明只要疫情能得到及時有效控制,整體消費增速不會受到明顯影響。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和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潛力巨大。中長期看,我國整體消費水平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00%,以支出法衡量,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7.8%,高出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26.6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發展發揮重要的基礎性作用,與此同時,消費升級趨勢持續。2019年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8.2%,連續八年下降,在聯合國劃分的20%-

30%的富足區間內。儘管受汽車消費低迷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出現一定的下行或者波動,但是除汽車外消費品零售額保持平穩,2019年12月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累計同比增速為9%,高出整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個百分點。未來隨著汽車銷售逐步探底回升,國內消費將為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繼續發揮重要的壓艙石作用。

總體來看,我國有最大規模的中產階層群體,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國,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壓艙石。消費需求受到短暫抑制後,還會明顯恢復反彈的。可以說,只要疫情能夠迅速得到控制,將對經濟的影響控制在一個季度內,我相信,疫情對今年經濟增長影響不會太大。中國經濟彈性高韌性大,短期受損,中期會迅速反彈。“消費”增速驟降帶給2020年GDP增長的影響在0.3%之內。2020年經濟增長保5.7%(此增長率可確保全面小康目標)是沒有問題。

二、股市“結構牛”與小市值行情並行

春節休市期間,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海外市場風險偏好明顯降低,國內投資者對國內

股市表現有所擔憂。誠然,短期內的市場調整的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餐飲、旅遊、影視及交運等行業遭受了直接影響。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只要疫情能及時得到有效控制,這個小插曲難改今年股市結構牛趨勢。

宏觀層面看,若無疫情影響,我國今年的面臨的外部環境、所處經濟狀態均好於去年。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達成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時刻,促使全球經濟形成G-2格局,這達到了一種古諾均衡狀態,這種狀態不僅有利於中、美經濟,同時也有利於全球經濟。中國經濟總體來說今年保持6%,以後十年5%左右的增速,國民財富有望翻一番,為股市中長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政策層面看,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整體上經濟處於轉向弱復甦的階段,加之內部結構上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升級的邏輯延續,股票市場上也有望延續結構牛的走勢。

“新冠疫情”的發生,短期內加劇了行業間的盈利分化,促使政策層面提供更強的貨幣財政支持,但不會改變各行業中長期發展的核心邏輯。未受到疫情直接影響的行業或者企業實際上可能面臨更好的融資環境和更強的政策支持。危險與機遇並存,2020資本市場仍大有可為。

三、穩定股市大盤需要貨幣政策的及時響應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當經濟受到短期衝擊時,必然在股市有所反映,要緩和短期衝擊對股市的影響,需要政策進行對沖,特別是及時的貨幣政策響應。只要疫情能夠迅速得到控制,“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表現為短期需求衝擊。當經濟受到短期需求衝擊時,需求曲線將向左下方移動,偏離原來的均衡狀態,如果不及時下調利率水平,極有可能導致經濟持沿著既有的供給曲線持續向產出下降的方向移動,從而使經濟陷入衰退。同時,我國有充足的貨幣政策空間應對挑戰。在NMT(新貨幣理論)的框架下,未來利率將逐漸走低,甚至走向負利率。從全球範圍內看,歐央行、日央行實施負利率政策,美聯儲正通過QE操作,避免滑向負利率狀態。我國是唯一仍然實施常規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既沒有直接從市場上購買債券,也沒有實施零利率乃至負利率政策,貨幣政策空間充足。

四、關注中小企業生存與居民就業問題

疫情不僅直接衝擊餐飲、旅遊及交運等行業,還促使企業節後復工時間延長,考慮疫情防控因素,節後部分企業可能面臨招工難、復產困難等情況,直接影響經濟生產運行及就業穩定。此外,受到直接衝擊的行業面臨現金流及債務償還壓力,部分企業可能面臨較為嚴峻的生存壓力,必須予以足夠重視。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在2018年末,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人員23300.4萬人,佔全部企業就業人員比重的79.4%,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仍是第三產業中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其中,批發和零售業4008.5萬人,佔10.5%,住宿和餐飲業706.9萬人,佔1.8%。可以說,中小微企業或者服務業企業,本身抗風險能力較弱卻容納了大量就業人口,在本次疫情受到的衝擊程度大於大企業,政策上面需要考慮出臺救濟性政策,防止失業率明顯上升。

我們已經看到,2月1日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肺炎疫情的通知》已經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保障流動性合理充裕並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例如,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或者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亦或者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等,極具針對性。在此基礎上,作為一名經濟學工作者,我建議,貨幣政策方面可進一步發揮TMLF等貨幣政策工具作用,給予中小微企業更多的定向金融支持,財政政策方面可對於特定行業或者企業,考慮減免部分增值稅或者財政補貼,以及推遲社保繳納或降低社保費率等方式,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五、信心比黃金重要

首席經濟學家肩負時代使命,深入分析國內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後,有義務發揮好自身影響力與公信力,把黨和

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解讀好,為引導市場預期貢獻積極力量。當前是非常時期,信心比黃金重要,大國經濟體首席經濟學家們應集體發聲,及時解讀,避免恐慌情緒,為市場傳達信心。

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新冠疫情”是個“短期事件衝擊”,這個影響是暫時的、可控的。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我依舊錶示樂觀。中國經濟彈性高韌性大,短期受損,中期會迅速反彈,2020年我國經濟增速保5.7%沒有問題。誠然,受到疫情影響,短期市場面臨調整壓力,但疫情不改中國經濟長期發展趨勢,更強力的宏觀逆週期調節政策將會陸續出臺,對於中國經濟及資本市場的長期價值投資者來說,機遇遠大於風險。

(本文作者為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姚餘棟先生,文章轉載自“網易研究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