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餘棟:應儘快給中小微企業減負 保就業比什麼都重要

(原標題:姚餘棟:應儘快給中小微企業減負,保就業比什麼都重要)

3月17日,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與馮氏講席教授陳志武,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人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姚餘棟,以及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做客網易“財經派雲對話——聚焦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直播間,就全球金融市場走向、中國經濟應對等熱點話題進行探討。

疫情蔓延,全球資本市場震盪,全球央行密集降息,瘋狂撒錢能否救市?對此,姚餘棟表示,以美聯儲為例,推出大幅度降息和7000億量化寬鬆,主要目的還真不是為了救經濟,而是為了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如果不出這個7000億,可能債券市場又出現流動性乾枯情況,然後市場就會恐慌了,所以它是預防性的。但是,美聯儲的彈藥也沒有打完,第三次QE時大約4.5萬億的資產負債表,收縮到了3.5萬億,所以7000億對它不算什麼,理論上它還可以搞1萬億,甚至2萬億都沒問題,因為它的債券市場很有深度,“炮彈”還沒有用完,可以推出第二輪QE2、QE3,都沒有問題。全球央行跟著美聯儲降息,我覺得是正確抉擇,因為這次是經濟衰退即將來臨,降晚了是不行的。

為何中國央行沒有跟進降息?姚餘棟分析稱,應該說是我們有自己相對獨立的行情,中國經濟在企穩,復工率還不錯,上週五降準了,央行已經及時撒了5000億,一般來說降準之後跟著降息,這種極端的工具中國還不太會立刻用,但預計降息已經在路上了,只是時間問題。

談及目前央行出臺的政策,姚餘棟表示,央行的應對非常漂亮和專業,疫情一來,馬上就出手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做了一個3000億的疫情專項貸款,而且是白名單制,貸的企業在裡頭。現在已經貸出去1800多億了,經過財政貼息貸款利率才1.28%,所以出手還是比較快的。我們看到銀行體系主要是支持中小微企業,給了大量短期貸款(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這也是不錯的。

財政上,現在沒有出特別大的(政策),感覺雖然地方債務率不算高,好多省也很難再發專項債了,沒有那麼多預想的財政空間,空間要省著使用。財政現在更多轉向新基建,這是黨中央提出來的,我覺得非常正確,舊基建也得搞,但不要猛搞,因為咱也沒那麼多錢,新基建也要整,主要促使中國向數字化、向科技轉型,這還是很重要的,我覺得把新基建搞好了,我們才有未來呀。因為創造就業最根本的還是靠經濟增長。沒有經濟增長怎麼就業呢?這是很難的。

貨幣政策下一步怎麼辦?姚餘棟表示,這次一定要吸取2009年4萬億(的經驗),當時要求出手快、出手重,在歷史環境下看也是對的,但現在看來再緩緩就好了。我們現在也沒那麼大空間了,我們要跟全球協調一下,全球疫情還沒有控制住呢,全球衰退還沒有來呢,最艱難的時刻還沒有來呢,我們的彈藥也沒有那麼充足,一定要悠著點兒,我覺得應該把握力度,悠著點兒發力,出口下降可能要到三季度才緩解,所以這次是持久戰,要做持久戰的準備,不要搞大幅度刺激,但力度要到,我們要對困難想得多一些。總的來說就是,央行要把利息繼續下降,但要注意把握節奏問題。

至於財政政策,姚餘棟建議做好持久戰的準備,一是住房公積金,現在上半年不交,能不能全年都不交?給中小微企業減負,這個很重要,保就業比什麼都重要。第二,地方政府財力有限,中央政府能不能在“兩會”上發行一個特別國債,搞1萬億有什麼不可以?因為這確實是百年一遇的全球經濟危機,1萬億的特別國債發行,無論是新基建還是老基建,努力讓中國經濟達到全年目標,由此來保就業,可能財政方面需要一些特別手段,需要考慮。

姚餘棟提示,對小微企業的幫助政策和措施要快,一定要抓緊,到6月份減免稅收,包括五險一金,為什麼不延長到全年呢?因為保小微企業就是保就業,能不能把現有的很多政策延伸到全年呢?6月份全球疫情肯定控制不住,所以我覺得保小微企業的生存,給他們流動性貸款,同時800萬大學生要畢業,結構性就業壓力陡增,各種方面都要想辦法,這塊要急。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