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余棟:當前家庭財富領域缺乏前瞻性理論研究

姚余栋:当前家庭财富领域缺乏前瞻性理论研究

紫金

近年來家庭財富成為資產管理行業非常熱門的話題。國內銀行業包括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都較早關注這一領域的新動向。但家庭金融(household finance)的理論研究要遠落後於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實踐。人行金融所前所長,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姚餘棟,今天在梅花與牡丹家庭財富論壇第一次學術研討會上表示,當前家庭金融領域的理論研究要與時俱進,家庭財富管理不僅僅只是面向高淨值人群,也應該涵蓋普通家庭,這是普惠金融的應有之意。

姚餘棟說,家庭財富管理,是很重要的內容,最新研究理論認為,家庭財富管理要兼顧收益和風險。研究發現,這由家庭消費二次函數決定,這個函數又跟消費者的偏好有關。市場相對充分的時候夏普比例比較靈。

他認為,為什麼過去老百姓喜歡買房子?過去中國一百個中心城市中房產的夏普比例是1。中國有一億老百姓人人都是巴菲特,過去十幾年投房子,因為收益好,波動率低,夏普比高。為什麼很多老百姓投資教育,因為房產不值錢的時候往往投資人力資本的夏普比例很高。凡是不在中心城市的小縣城、農村往往這個夏普比例比較高,孩子有出息了回報是很高的。

他還表示,我們的研究希望在這一領域有所創新。人類行為學說,人類本性是難以止損的,很難調倉。這種情況下夏普比線和資本市場線這兩條線是否依然存在,現有數據還沒有否定。據此前提,就要對不同資產的夏普比例進行平衡,然後做到均衡配置。可能在證券行業中進行資產配置也要選夏普比例,因為假設消費者是兩元函數,消費者的需求,一個是他擁有多少東西,一個是他的二階波動率多高,看這兩項就夠了。

姚餘棟表示,我們的論壇要從學術角度切入,把相關的加里貝克爾人力資本理論、馬科•維茨理論、威廉•夏普理論,包括最新的坎貝爾的家庭金融理論等,梳理一下推到前沿,研究出類似於像公司金融的MM公理這樣的投資理論給家庭金融以指導。

為什麼要從學科切入?姚餘棟說,“普惠金融給普通老百姓群體提供可承受的可得的金融服務,在這裡,風險和社會收益要達到均衡點。現在普通的家庭也需要資產配置,但普通家庭資產配置沒有風險意識,對投資者教育不夠。”

他並舉例說明,普惠金融是我們的初心。我們養老賬戶,社保、醫保賬戶就是個資產積累,老百姓有了這些資產積累以後就大大提高了幸福感、穩定感,就得考慮家庭個人財富的積累。不會配置,直接TDF、FOF。還有金融產品的問題。我們國家超級富豪很少,高淨值的700萬以上的富人也就幾千萬。如果理財,一萬元錢以上的可能有10多億人。上有老、下有小,人力資本的生產很重要。所以,家庭資產的配置和家庭財富、家庭金融,越來越是普惠金融的核心。傳統普惠金融,主要是金融可得性,取得巨大進展。髮卡也快發夠了,賬戶也開差不多了,小微企業貸款在盡最大努力。普惠金融今後還能做什麼?下一步就是幫助老百姓理財 。

本次研討會由華夏經濟學研究發展基金會主辦。(編輯嚴葭淇 主編商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