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基金副總裁邵凱:希望基金經理是“工程師”

如何管理業界最“豪華”的固收團隊?怎麼以最高效率優化固收投資流程?為什麼要在固收產品之上跨界打造多元資產配置?對此,2000年即進入博時基金工作、從業17年的固收元老、博時基金副總經理邵凱頗有心得,卻認為自己仍然"在路上"。

截至2016年末,博時固定收益投資團隊31人,碩博比例94%,國內債券市場投資人員27人,海外債券市場投資人員4人,核心投資團隊成員平均從業年限超過10年。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一季末,博時旗下管理的公募固收產品規模近1900億元,旗下多隻產品屢獲銀河\wind\晨星\海通等第三方機構給予五星級債券基金評級。

正如業餘酷愛登山、足跡遍佈名山大川一樣,邵凱笑談,帶著這些問題探索就像登山,他會不斷尋找答案並設定新的高峰,作為自己繼續攀登的目標。

(小標題)機構化趨勢中凸顯團隊優勢

邵凱認為,毋庸置疑,債券市場是過去幾年資本市場發展最迅速的一個子市場,從零基礎發展成為現在覆蓋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和櫃檯市場的債券市場體系,券種也從單一的國庫券發展成現在國債、企業債、金融債等多種形式共存。

與此同時,過去幾年中國資產管理規模增長最快的類別是銀行理財,得益於此,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規模增長較快。“銀行理財資金尋找專業機構進行FOF、MOM是大趨勢。”他說,“博時捕捉到了這個市場機會,疊加過去幾年在固收市場積累的品牌,確實規模增長很快,大型銀行招投標經常一擊而中,業績也不錯。”同時,邵凱指出,不同於以往的成本計價方法,博時發展更多的是市價變動計價的產品和機構客戶。

“團隊的重要性這時尤其凸現出來。”邵凱說,原因有二,首先,原來個人英雄主義或許有用,某一個人投資經驗、天分、資源還應付得來,但是隨著債券市場規模和品種類型急劇擴張,分析框架需要不斷更新,過去的單人作戰經驗已不能駕輕就熟地做好投資,此時需要團隊專業化分工以及不同研究領域間取長補短的協同作用,才能應付複雜多變和發展迅速的中國債券市場。其次,在機構化趨勢愈發明顯的債券市場,機構更看重專業的管理能力和風險調整後的收益(Risk-Adjusted Return),而不僅僅是短期收益。銀行有嚴格的招投標程序,其中考察投資團隊是招投標的重要一環,包括對投資形勢的分析、對構建投資組合的想法以及投資團隊的過往業績等。

(小標題)打造大固收“五駕馬車”

邵凱介紹說,從公司運作層面,博時基金共有三個總部:市場銷售總部、權益投資總部和固定收益投資總部。固定收益總部的負責人是博時基金總裁助理黃建斌,黃健斌在固收領域也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將,具有22年證券從業經驗,入司12年。固收總部下設公募組、專戶組、研究組、現金管理組以及國際組5個投資小組,每個小組由各自的投資總監負責。

作為管理規模逾千億的“英華獎”最佳純債基金經理,陳凱楊現任現金管理組投資總監,管理著博時雙月薪、月月薪、現金收益等多隻業績表現優異的定開和貨幣基金。銀河數據顯示,截至5月26日,這兩隻王牌定開債自成立以來累計收益率分別為44.32%、33.43%,年化收益高達10.75%、7.80%,博時雙月薪過去一年、兩年、三年均包攬同類排名冠軍,而博時月月薪過去兩年及三年業績均高居同類排名前五。根據定位不同,博時旗下現共有10只貨幣基金,涵蓋了直銷平臺、銀行渠道、代銷以及場內貨幣等;同時,現金管理組投資副總監魏楨管理著博時安豐18個月等多隻王牌定期開放債券基金,定開債的設計初衷是對標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犧牲部分流動性使規模穩定,同時使用槓桿策略做適當的風險暴露,以期獲取高於定存的收益。過去幾年,定開債基金為投資者提供了能夠選擇替代銀行存款的基金產品。

此外還有研究組,研究組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宏觀利率、信用債和衍生品。研究組投資總監王申,具有15年從業經驗,其管理的博時新財富(001429)2016年全年實現6.14%的淨收益,榮獲“2016年度絕對收益明星基金獎”,銀河同類排名前1/10。值得一提的是,博時是業內最早得內部自主開發信用評級系統的公司,並於2006年即完成了基金業內第一個信用評級系統,實現評級分析自主化。研究組作為整個固收體系的“彈藥庫”,不間斷地提供關於固收市場最前沿、最新鮮的研究成果。

(小標題)優化投資決策流程最大化效率

怎麼把單個優秀的人粘合成一個高效的團隊?邵凱說,首先,博時固收團隊是一個學習型的平臺和組織,每個人在這個平臺上都能夠有所建樹,同時也能夠汲取他人的所學所長,在專業上不斷精進,相互形成合力支持。第二,團隊強調扁平化,內部氛圍非常公開公平,這一點從固收投資決策投委會的投資制度流程中可以看出,博時固收投決會由固收體系所有基金經理、投資經理、研究員等構成,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決策權重,用於固收資產配置表的形成,並進行月度回顧和調整。

資產配置表可以反映出固收投資決策委員會的市場觀點,會具體量化到各券種的配置比例數據,通過這些數據鮮明地表達觀點,不僅定性,而且定量。具體來說,首先是確定利率債、信用債等大類券種的權重比例分配,然後進行例如信用債細分中高低等級,確認城投債、短融、票據的投資比例等,一目瞭然。再比如組合久期,去年三季度,大家的平均久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調短,表達出對市場謹慎的看法。

有了這些指標數據後,基金經理負責結合各自管理的產品調整配置比例以及構建組合,剩下具體的交易及操作層面的事情都會交給投資助理和交易員去處理。“做流程上的優化,我們希望基金經理像工程師一樣,是負責‘畫圖’的,鋼筋水泥累砌這個組合的交給其他人,讓基金經理‘搬磚’有些大材小用。”邵凱形容道,“有一個例子,工程師劃了一道粉筆線收了100美元,這條線值1美元,知道畫在這兒值99美元,這就是工程師的思路。我們更希望把更多的基金經理變成工程師,他們負責提供投資想法,並對投資想法進行維護和動態調整,真正執行的是投資助理和運營的事。”

當然,由於五個小組管理的產品特徵不盡相同,所以在資產配置表基礎上,各組內還會進一步討論,並對業績處於後30%的產品歸因分析。比如很多資產配置比例不適合現金理財組,他們會靈活調整長期品種的比例,且降低槓桿,並非機械不變。

邵凱在太平洋資產管理考察交流的時候注意到,太平洋資管的PM只有40多個人,一個團隊四五個人可以管理上萬億元的資產管理規模,投資流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研究投資決策流水線,而非分散的點式分佈。同樣地,以博時固收現金管理組為例,有4名基金經理和3名基金經理助理,去年最多的時候總管理規模近3000億。“現金組做的就是投資流程上的優化,基金經理決策各券種配置比例,剩下更多的是運作支持。”邵凱說。

(小標題)多元資產管理部的跨界發展

除了固收體系的資產配置表,現在博時投研體系也在進行整個大類資產的配置研究。邵凱透露,新成立的多元資產管理部也是公司下階段重點發力的方向之一。

“我們要主動管理客戶,市場波動很大,機會不好的時候,讓客戶轉換成權益資產很難,若能提供一些多元資產投資標的,更好地匹配客戶的風險收益要求,主動引導客戶需求比被動防守要好很多。”他說。

邵凱介紹說,博時可能會考慮借鑑一些海外戰略合作伙伴如英國標準人壽保險公司的多元資產管理經驗。標準人壽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原先其投研體系也是傳統的”權益+固收“的格局,2000年後投研條線設置逐漸發生變化,2006年成立多元資產管理部、另類私募股權投資等部門,其中多元資產管理部的發展非常迅速,其規模已經跟傳統的權益資產規模差不多了。

“多元資產管理更加考驗公司的協同能力。”他說,“英國標準人壽保險公司的投研體系是在一個大的平層辦公,多元資產管理部的位置在中間,固收、權益、商品和衍生品等部門在四周,座位中間沒有任何隔斷,交流十分順暢。其實正如其辦公位置的物理特性一樣,多元資產管理本身就需要與固收、權益、量化、商品及衍生品進行完全開放式地交互觀點和獲取信息,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總結,用絕對收益和風險控制的視角給客戶提供不一樣的投資體驗。”

多元資產管理也是未來機構的需求。機構投資者一般都具有比較明確的預期,公募基金相對排名對機構投資者吸引力並不是很大。相對排名有兩個弱點:一是歷史業績並不代表未來,只能作為參考。二是排名好不代表絕對收益可觀。機構投資者訴求越來越理性,需要管理機構明確解釋達到這個預期的方法和為此暴露的風險及可能帶來的最大回撤。“現在國內所謂的絕對收益更多的是在交易上實現,而我們尋求在資產類別上突破。隨著資產類別越來越多元化,資產間的相關係數會越來越低,那麼達到同樣的目標可以承擔更少的風險波動,或者說可以把風險波動固定下來,獲取更大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