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定向降準 小微企業喜憂並存 銀企各方在擔憂什麼

央視網消息: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制約我國小微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截至2017年末,我國小微企業法人約有2800萬戶,個體工商戶大約6200萬戶,中小微企業佔整體市場比重超過90%。央行這次定向降準瞄準了市場化、法制化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將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資金難題,那麼,小微企業對此怎麼看呢?

銀行貸款只能滿足四分之一的缺口 期望降準有更多受益

“為了爭取這個訂單,我們也只能這樣執行。”深圳市烏鈦眼鏡有限公司CEO陳翀說到。

“這是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但是中國的小微企業特別多,資金需求的總量也特別多。而且也會遇到一些執行難、落地難的問題。因為小微企業的話,傳統的銀行風控沒有專門針對小微銀行的風控體系。”對於此次降準的資金能否讓他們這些小微企業受益,陳翀在樂觀的同時也表現出一些擔憂。

新型行業風控把握難 期待降準能有所惠及

在深圳前海的一家跨境電商企業,財務總監鄭朝暉正在研讀央行降準的最新文件,和其他小微企業一樣,他們也遇到了融資難的問題。去年找銀行的貸款遲遲下不來,新的政策給他們帶來了一線希望。

深圳市優倉酷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鄭朝暉說,2000億這樣子的對小微企業的流動貸款,還有一個就是5000個億的對債轉股,同時還撬動了社會資金的參與,其實我覺得這兩大塊對我們小微企業史非常好的,尤其像我們這種發展型的企業。

相對於對小微企業的貸款,鄭朝暉更希望銀行能在債轉股方面加大力度,尤其是對於科技型企業來說,通過債轉股讓銀行的優質資源和社會的資源深度參與公司的運作,可以讓企業得到更良性的發展。

和陳翀一樣,鄭朝暉認為,目前的政策不太明確,是否能真正受益是她最擔心的事情。

其實對於我們小微企業是利好的,但是它對於哪些行業,其實是沒有確定的。同時,我們在於銀行貸款的時候其實也會碰到這樣子的問題,對於一些新型的行業或者試點的行業,銀行其實還是比較保守的。我希望此次對某些行業的風控點更開闊一點。

銀行:小微企業信息真實性難以判斷

平安銀行相關負責人認為,此次的降準政策非常明確的釋放了脫虛向實,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號。平安銀行也在積極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建立精準的預判和退出機制,將資金正確的引導到小微企業。

平安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產品總監李蕾說,從銀行的角度來講,小微企業其實最大的風險就在於,我們沒有辦法去判斷信息的真實性,銀行目前這一套小企業的風險評判機制實際上是利用大數據、互聯網這樣的一些技術能夠多維度去獲取客戶的真實的數據,包括外部的第三方的公信數據,以及內部的一些場景數據,從而去評判企業的真實的資金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