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快到了,你們家鄉都有什麼習俗?

棒奔霸

在我的家鄉貴州這兒比較注重過端午節,而且每一件都會舉行盛大且熱鬧的賽龍舟比賽。

關於賽龍舟,用我們的家鄉話說就是“爬龍船”,既有傳統的龍舟,也有符合國際比賽的龍舟式樣,而且活動形式豐富多彩,每年到了端午節當天都會舉行賽龍舟比賽,無論這天太陽多麼毒辣,依然擋不住市民朋友們的熱情,大家攜老帶幼一起去河邊觀看龍舟比賽,人山人海的場景很是熱鬧。

關於賽龍舟習俗裡,我們這最有趣的當屬搶鴨子活動了。

龍舟比賽結束後,工作人員會把鴨子扔進河裡,這時候龍舟健兒們個個跳下水搶鴨子,激起的浪花與半空飛舞的鴨子交織在一起,場面十分有趣。

除此之外,包粽子(本地話叫包粽粑)也是我們這的習俗之一,我媽媽會包粽子,在這兒就不多說吃粽子了,來說說門前掛艾草、菖蒲的習俗。

眾所周知,夏季炎熱容易滋生細菌,掛艾草、菖蒲就是為了防止病菌滋生,而且也是祈福的行為。這看似不起眼,實際上對於健康也有益處,在端午節民俗活動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上便是我的家鄉貴州過端午節的習俗,雖然和很多地方的端午節習俗大同小異,但承載的仍舊是鄉愁情懷。


沈善書

端午節是個沉重的節日,我老家的習俗也挺多的。

比如吃粽子,吃餃子,疊印包,採艾蒿,吃雞蛋,插楊樹枝,掛印包和葫蘆,拴五彩線,用艾葉洗臉等等。

記得小時候,端午節到了,媽媽早早的起床包餃子,也把我們喊起來,去採艾蒿。一聽說這事,我們一骨碌爬起來,急急忙忙的就走了!因為大人說只有太陽出來之前的艾蒿才管用!我們來到山坡上,壕溝邊,細心的尋找,全然不顧露水溼透了鞋襪!忽然妹妹喊起來,“在這裡!”我們跑過去,一會功夫就採了幾大綹,原來艾蒿都是成片生長的,找到一棵就會發現很多!連跑帶顛的奔回家去,怕太陽出來呀!

到家後,母親把艾蒿洗洗,燒一盆熱水,把艾草放進去,泡一會,然後我們都用這水去洗臉,洗手,據說是洗了就不著蚊蟲咬了,所以我們都用心的洗著……

之後是吃餃子,吃煮雞蛋。每人分一個,這是一年中唯一的待遇!因為雞蛋都留著給最小的孩子和款待客人。還要給放豬的留幾個——家鄉每個屯都有個豬官,把各家各戶的豬集中起來統一放養,中午和晚上再趕回來。

每到端午節這天,小豬官喊”松豬了”格外早!因為今天有盼頭——有雞蛋!只見他一手拿鞭子,一手挎個籃子,全村走一遍,籃子裡的雞蛋就滿了!都是熟的,饞得一幫孩子在後面跟著……村裡人很講究,沒有一家不給的!雞蛋少的人家哪怕大人不吃,也要省下一個給豬官!母親則每次都給兩三個的!她說人家風裡來雨裡去的也不容易!據說端午吃雞蛋是管肚子不疼的。

之後我們還會去採楊樹枝,母親指揮著我們把疊好的印包,葫蘆拴在樹枝上,再插在屋簷上;給我們栓上五色線,戴上小荷包,小笤帚,說是辟邪的!而這些東西都是母親在燈下縫製紮成的!不知少睡了多少覺……

如今,又快到端午節了,母親卻再也不能陪我們過節了!想想母親在時那些美好的時光,真是心酸!

這就是我家鄉端午節的一些習俗,想起來真是值得回味的!


常青樹

小陌小時候最喜歡過端午節了,因為端午的時候可以吃到自己很喜歡的美食—粽子!南北方的地理環境不同,有些習俗也是不同的!小陌下面就跟大家說下我們這的習俗!

習俗一:採菠蘿葉

  • 小陌的家是山東這邊臨沂這邊,我們這裡用來包粽子的葉子叫“菠蘿葉”,每年端午來臨之前,都會和家裡人到山上去採集“菠蘿葉”準備端午節包粽子用。採集多的菠蘿葉還可以拿到市場上賣掉!

習俗二:包粽子

  • 用菠蘿葉包粽子,幹掉的菠蘿葉需要先泡溼,準備好糯米、棗、白糖、花生等包粽子的材料就可以包粽子了,包一個粽子,用2到3張葉子左右。

  • 用菠蘿葉包出來的粽子煮熟後,有一種菠蘿葉的特殊清香,這是粽子葉無法比的!

習俗三:盪鞦韆

  • 盪鞦韆,是小時候在端午節最喜歡的遊戲了,端午節之前大人們就會給村子裡扎一個鞦韆,而且扎的鞦韆非常的牢固,兩個人一起在上面盪鞦韆!

  • 有一種站在鞦韆上靠自己雙腿的力量擋起來的玩法,小陌現在還久久難以忘懷,現在農村過端午很少有扎鞦韆了!

習俗四:吃雞蛋

  • 在我們這,端午這天都是要煮雞蛋吃雞蛋的,小時候家裡自己養的雞生的土雞蛋,吃起來是非常香的!

  • 那時候還會在雞蛋上畫上各種在自己喜歡的圖案,小小的雞蛋搖身一變變成一個藝術品!
  • 假期結束拿著雞蛋回學校的時候回的時候,還會跟同學們玩頂雞蛋的遊戲,看看誰的雞蛋最硬!

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手機的電腦的普及很多以前很回味的習俗已經看不到了,端午節也沒有以前那麼有樂趣了!

我是小陌,以上就是我對端午節習俗的一些個人分享了,大家都還有啥不同的習俗呢?歡迎留言評論哦!


小陌聊電競

中國人愛吃,各種習俗少不了吃食。

端午節的吃食就是粽子。家家戶戶包粽子吃。當然由於南北方差異,關於粽子的甜鹹之爭也是很久。做為北方人的我,自然是愛甜粽。不過現在這麼發達,人口流動性也大,超市裡面的粽子甜鹹都有,滿足大家都需求

在北方,我們這沒有什麼賽龍舟活動。其他的也有很多。

小孩子,手腳都會綁上五彩線,大人則是象徵性的在一個手腕綁一個五彩線,下午來,變把線剪短,扔在雨裡,掃除黴運。

當然,還會攜帶香包,揣著兜裡面,一般都是桃子形狀的,味道香香的。香包有防止蚊蟲騷擾,驅毒避邪的作用。也有美觀性。

除此之外,每家每戶還會掛艾草,可驅邪避毒,招百福,保健康。


有娛雜談

馬上又到端午節,端午節又稱五月節、端陽節、龍舟節等,與春節、中秋節、清明節並稱為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我國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節日活動非常豐富,全國各地的慶祝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常見的有食粽、賽龍舟、掛艾葉菖蒲、飲雄黃酒等。其中龍舟競渡最早可見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吳越之地的人們以龍為圖騰,通過舉行賽龍舟來祭祀、娛樂。

艾草與端午

艾草又稱艾蒿、艾絨等,可入藥,曬乾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最重要的就是掛艾草,艾草又成為陽草。每年到了端午,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掛上一捆艾草,既能防蚊蟲,還寓意著驅病少災,祈求祥和的寓意。端午當天採艾草非常講究,要在太陽還未升起前採到的才是最好。記得小時候,每每到了端午節,就要早早起床,然後到田間溝隴,到處找艾草,採下來帶回家。小孩貪睡,有幾年的端午節睡了懶覺,起床一看已經日上三竿,當時還頗感遺憾。

端午節採回來的艾草一般不會丟掉,家鄉的冬天比較寒冷,經常凍手凍腳,每到這時母親就會將珍藏了大半年已經乾枯的艾草拿出來,取一些放入熱水中用來洗手泡腳,據說效果很好。家鄉在嫁娶時艾草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聘禮和嫁妝裡,總能找到一小捆用紅布包起來的艾草。


——上弦月


行營老狼

1.吃五毒餅

五毒餅:指模壓有五毒蟲圖案的餅子,舊俗於端午節食用,以祛除毒邪。

網友 xiaoluopeng 說:你看餅上面的花紋是五毒的圖案,寓意就是端午節吃了五毒餅百毒不侵,平平安安的,是長輩對子女的一種祝福,至於裡面是什麼餡兒的,估計跟月餅差不多,五仁的。

2.戴老虎耷拉

端午節給孩子戴上老虎搭拉,驅邪避毒,求吉利!

圖自網友:至尊老祖

圖自網友:嘀哩-嘀哩

網友 榮田寶寶 說:至今每到端午節前在天津的大街小巷還是能看到有賣老虎耷拉,天津衛人還在傳承著這種文化,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飾物歷史可謂源遠流長相傳在東漢時期以五色線系在胳膊上意為長壽又是為了躲戰禍到了宋代剪綢布做小虎(艾虎)、葫蘆,配上桑椹、櫻桃,以五彩線穿合,再貼艾葉,婦女繫於釵頭,孩子們拴在胳膊上,名曰“彩繩系虎”。到明清時期天津的製作已大有改進配加辣椒、笤帚、簸箕愛並串有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毒用紅繩串聯,現在全是孩子們系在衣服的左胸前,其寓意避天災避邪祟避五毒、祈福、吉祥之寓。

3.賽龍舟

我記得,小時候,一年的端午節前後和奶奶出去串門,好像是在海河正在有龍舟比賽,和奶奶看了會,我問:“奶奶這是什麼比賽?”奶奶:“這是賽龍舟,端午節的習俗。”

4.吃粽子

發一張在粽子攤位前吃粽子的老照片

圖自網絡

我耐吃棗和豆餡的粽子,你呢?


介似天津衛

在我們昆明的宜良縣,有一個盛大的狂歡節---花街節,它與端午節在同一天,都是農曆五月初五,宜良端午花街是一個歷史久遠的傳統。


每年端午,除了和其他地方一樣有吃粽子、掛蒼蒲、艾蒿等習俗之外,宜良人還有一個趕花街的傳統。宜良花街,歷史久遠、遠近聞名。

宜良屬昆明市的一個縣,離昆明主城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位於交通要道、高速公路、鐵路沿線,交通十分便捷。

宜良的自然條件較好,水量充裕、日照豐富,植物資源多種多樣,到了端午時節,豐沛的雨露和熾熱的陽光相約而至,宜良就變成了花鄉,各式各樣的花兒盛放,空氣中瀰漫著的都是好聞的花香。

宜良花街通常設在鄉鴨湖大街,綿延數百米、數百家商家、攤點聚集於此,以盆栽花木為主,盆景、綠植、鮮花、肉肉……品種繁多、琳琅滿目。除此之外,與花卉、園藝相關的產品在這裡也能找到。既然是趕街,各種傳統美味、地方特色也不會少。

我去逛過宜良花街,感覺很是熱鬧,對於愛花的人來說,那裡就是一個美好的地方。

離花街還隔著幾個街口,路上就已經熙攘不絕,人潮和車流混在一起。整個花街就像一條挪動的炭火,熱度十足。

視野裡有數不清的遮陽傘,像是雨後叢生的蘑菇,紅色的棚子下綠色的植株排得滿滿當當,仙人掌開花,金錢樹的葉片油光水滑,有紫色花瓣有白色花蕊,有連成片的花盆與瓷缸。

人們駐足停下,與坐在塑料板凳上的店家討價還價,剛接過一株包好的蝴蝶蘭,又被旁邊單車籃子裡的蘭花給勾去了眼光。

小孩子一手拿著棉花糖,一手拿著鹽水泡過的新鮮菠蘿,騎在爸爸脖子上的時候,還不忘扭頭看一看身邊五彩的氫氣球。

宜良花街就是這樣,有鮮花、有生活,很有趣。

當年在宜良花街上買的紅掌,如今依然茂盛、生機勃勃,紅豔豔的紅掌就沒有斷過盛開,看到它,就讓我想起熱鬧的宜良花街。


這兩天看到消息,今年的6月15日至6月21日,宜良縣將舉辦第五屆中國昆明國際觀賞苗木展覽會暨2018宜良花街節,歷時七天。時間很長,儘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時間去體驗。


端午假期,去宜良花街逛逛,再買上幾盆心儀的綠植、鮮花,一定是不錯的體驗。

謝謝!


遠山墨雨

對於端午節家鄉的記憶,仍然是童年的片段最令人難忘。

記得小時候愛看《新白娘子傳奇》,電視劇裡,那一年的端午節,白娘子因為喝了雄黃酒,躺在床上變成了一條粗壯的白蛇,把許仙嚇得昏死了過去。當時只覺得好玩,並沒有覺得詫異。後來看書才瞭解到,古時候五月初五正是蚊蟲、蜈蚣、蛇蠍等害蟲肆虐的時候,人們飲雄黃酒,目的在於解毒驅蛇,而白蛇娘娘喝了雄黃酒,自然抵擋不住雄黃的藥力,只好化為原型。

當然,在端午節那一天喝雄黃酒是古人的做法。現代醫學告訴我們,雄黃是一味中藥,它能解毒,但是自身也含有毒素,所以喝雄黃酒在現代已經很少見了。

端午還要插艾條,小時候在外婆家,端午節的前幾天外婆就在街上成把地買了許多艾條,拿回家後,像插花一樣分幾株,插在門的縫隙中間。小孩子們並不懂得這是什麼意思,只覺得艾條有股怪怪的味道,遠遠地聞它,有一絲清香,離近了聞,味道卻實在不怎麼樣。

完成端午節的儀式,少不了吃粽子。我們這裡,最常見的都是甜粽,很少有鹹粽。外婆家擅長包帶有蜜棗的粽子,粽葉泡在水裡,把整缸水都映成了青色;糯米發白,也要放在水裡泡上很久,這樣蒸出來的粽子才會更軟更糯;蜜棗是碩大的一顆,硬邦邦的,蒸熟之後,散發著一股蜜香。除了蜜棗粽,家鄉更多的是什麼都不放的白米粽子,剝開蘸些白砂糖吃,也是一種別樣的口味。


一隻愛吃的小肥蝦,帶你領略美食背後的趣味與文化。^_^

蝦吃

五月初五粽飄香,健兒龍舟競渡忙!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了!在我的家鄉粵東地區自然也少不了許多傳統的文化習俗。而且有一些習俗外地人是從來沒有看到的!這些習俗也不知是從何時開始就一直留傳至今的!

1、賽龍舟:家鄉的賽龍舟是農曆五月初五開始至初八結束,為期四天,每年約有30左右條龍舟參加比賽,比賽過程可能和全國各地大同小異,可能唯有不同的是龍頭下水前的儀式吧!初五凌晨三點左右,凡參加比賽的人員必須集中到“社裡”的“地頭宮”集體參拜“地頭老爺”,儀式由社裡“老大”主持,燒香、燒錢紙及祭品完畢,然後請出龍頭,龍頭有兩個,一個公和一個母,所有人都要依次排隊,走在最前面是社裡負責一路燃放鞭炮的人,接著就是負責一路灑“仙水”和撒“鹽米”的兩個人(仙水和鹽米是驅走邪氣的神物,誰家和紅白事的人拒絕參加),然後是兩個社裡最強壯的年輕小夥子負責扛龍頭,這些人一路上都必須要小跑,浩浩蕩蕩跑到河邊碼頭,這時的碼頭早已經站滿了人在等著下面的龍頭下水儀式,只見鑼鼓響起、鞭炮齊鳴,老大為龍頭“開目”,然後龍頭下水,岸上有幾個人往水裡和周圍撒下“龍蛋”(雙華李、桃子),岸上觀看的都會爭著搶,據說搶到龍蛋吃的人會一生平安!


2、初五上午,每家每戶都會驅趕蚊子。不知是季節關係還是這個法術有法力效果?農村五月前的蚊子特別多,而到了初五之後蚊子就明顯減少了!人們會事先準備一根柳樹枝和一份“五土錢紙”(祭品),然後手拿著這東西在房間裡的每個角落走一圈,口中唸唸有詞:“趕蚊趕蚊群,趕到溪邊看龍船”然後把柳枝扔在溪邊上。

3、祭拜祖先,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孃家吃粽子,看龍舟比賽,為自己的社裡搖旗吶喊,祈禱家裡的龍舟搶到頭標。


4、吃龍舟粥,初五正日凌晨,社裡會煮很多粥,除了供參賽選手吃之外,社裡有小孩的家庭都可以來打粥吃,每一個小孩只許打一碗,據說體弱的小孩吃了以後身體會很快強壯起來!

5、煮湯給體弱、吃飯不多、挑食的孩子吃,據說五月初五這一天是聖日,凡家有小孩“甘則”的、用螃蟹加“甘則籽”(像八角)煮水給小孩喝,以後小孩就會吃多,身體會強壯起來。

以上是我的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不知道大家看後有沒有覺得很奇怪?請把你家鄉的習俗分享給大家吧!謝謝


聖潔飄香

我的家鄉位於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我對端午節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小時候,說實話近些年對節日都沒什麼概念,因此對現在的端午節也就沒什麼體會。還是聊聊小時候家鄉是怎麼過端午節吧!


對於這個節日,有兩件事兒影響特別深刻。一是栓五色線,二是吃涼糕。每到端午節臨近,母親都會準備各種顏色的花線,晚上在油燈下一條一條的搓好,那個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多顏色,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香囊。但是母親會自己用花布縫公雞,裡面塞上香香的一種叫“地茭”的草。這種草在家鄉遍地都是。端午節那天早上,母親會給我們姊妹三個每個人都栓上五色線,胳膊上,腿腕處都得繫上,說是驅瘟辟邪,保平安,而且母親一再囑咐不能自已解開,要等它自己掉落。裝有“地茭”的公雞香囊會給我們每人衣服上縫一個,特別漂亮,我想寓意應該是一樣的。


我們老家是沒有粽子的,通常家家戶戶都會做涼糕,與其它地方的江米涼糕不同的是,我們老家用黃米,因為老家出產這個。母親通常會在前一天把各種原料泡上,然後第二天早上起來熬製,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配料也沒什麼,幾顆紅棗,幾粒冰糖。熬好後攤在自家的“淨片子”上涼涼,(這個淨片子不知道字對不對)。吃的時候,我們姊妹三個最大的樂趣就是搶紅棗,那時候是真的感覺甜!等我們吃完了,父母吃的時候,紅棗肯定是一粒都不剩了。

除此之外,母親會採艾葉,用紅繩繫上掛到門頭上,我想這應該也是用於辟邪。那個年代,雖然不富裕,但是每個節日都很隆重,很有儀式感,在主觀上都很重視。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再買個粽子吃,已經沒了感覺,再也吃不出當初那個甜味。現在無論過什麼節,都是在朋友圈過過而已!這在內心深處多少還是有點失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