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現代裝甲與反裝甲技術(一)

淺談現代裝甲與反裝甲技術(一)

人類早在上萬年前的原始社會,就認識到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鬥毆中,用“裝甲”來保護自己的重要性。最早的“裝甲”是木質盾牌和皮質的鎧甲,後來又進化到金屬的盾牌和鎧甲;這類“裝甲”,一直到二十世紀初的清末還存在。

西方工業革命以來,近現代槍炮技術發展很快,特別是帶來復線的步槍和後膛炮的出現,使得中世紀以來的盾牌和貼身鎧甲都失去了防護的能力,盾牌和鎧甲因此在西方的陸地戰爭中消失了大約兩個世紀。

而海上的裝甲一直存在,特別是重型戰艦;英國人受到戰列艦和巡洋艦“重裝甲”的啟發,首先發明瞭一種“陸戰巡洋艦”——TANK,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索姆河戰役中首先投入使用,起到了奇兵的作用;此後各軍事強國紛紛效仿,坦克在一戰到二戰期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早期的坦克,用鋼板焊接或者鋼水鑄造車體和炮塔,正面鋼板厚度往往只有2到3釐米,其他部位只有1釐米左右,要求能抵擋機槍的正面射擊和炮彈爆炸後的破片,能夠保護裡面的駕駛員和射手就足夠了。

後來隨著各種反坦克武器的能力越來越強,坦克的裝甲厚度也越來越厚,到二戰中後期,各國主力坦克的炮塔正面厚度已經強化到了8到10釐米,有些重型坦克還特意在炮塔前,再套上一塊大約10釐米厚的鋼板,當做正面防盾。

英國坦克剛剛出現時,對手德國人只能盲目的用重機槍向坦克射擊,但除了打出一片火星外,對坦克幾乎沒有多大損害;讓坦克在戰場上威風了幾次。

淺談現代裝甲與反裝甲技術(一)

但聰明的德國人也很快發現了坦克的弱點:首先坦克怕深坑和寬壕溝,一旦溝壕的寬度和深度超過了坦克的跨越能力,只能掉進去動彈不得;其次,坦克怕火燒,若點燃一堆大火,坦克也不敢靠近;第三,發明了反坦克地雷,一旦坦克履帶被炸斷,就立即趴窩了。

但以上三種辦法,只能延遲坦克的進攻,通常並不能消滅坦克本身和裡面的乘員;後來德國人發現,用對付飛機的高射炮放低平射,高速的炮彈可以將坦克“震毀”,或者炮彈直接穿透坦克的裝甲進入內部將坦克炸燬,連坦克帶乘員一起消滅。

不打穿裝甲,只靠爆炸能量把坦克“震毀”,乘員震死的炮彈,後來發展成碎甲彈!

而直接靠高速動能穿透裝甲,擊毀坦克的炮彈,後來發展成穿甲彈!

但是任何一種反坦克的大炮都是笨重和相對稀少的,大炮的機動能力也往往不如坦克本身,面對快速突進中的坦克,若防守方是缺乏重武器的步兵怎麼辦?

剛開始步兵面對坦克,選擇不多:第一,扛一個大炸藥包或者多個手榴彈捆綁在一起,爬到坦克底下引爆和坦克同歸於盡,這種方法是自殺式的,損失較大,還有可能炸不毀坦克;第二,二戰中蘇聯人創造了步兵繞到坦克後面,向坦克發動機的排氣口扔燃燒瓶,希望引爆坦克的發動機和油箱來燒燬坦克,即投擲“莫洛托夫燃燒瓶”,但這麼做,也要大量損失本方的步兵。

有沒有步兵可以攜帶的,能擊毀坦克的輕型武器?有:一種是反坦克步槍,這種步槍很像現在的重型大狙,靠發射高初速的硬彈丸來穿透坦克的裝甲,殺傷裡面的成員;這種步槍在蘇德戰場很流行,但只能對付主裝甲厚度在3到4釐米以下的輕型坦克。

淺談現代裝甲與反裝甲技術(一)

一種革命性的反坦克武器很快被髮明,這就是空心裝藥破甲彈;破甲原理是:在彈藥的戰鬥部,把炸藥澆固成空心喇叭錐形,開口向前,而引信裝在炸藥的後部,當這種彈藥前部和坦克外表面碰撞後,慣性引信的撞針發火,引爆前面的炸藥;空心錐形的裝藥爆炸後,會形成一個向前的爆炸噴射流,炸藥前部的銅帽會產生高壓高速金屬射流,來迅速的穿透坦克的裝甲;貫穿效應引起的破片和射流會殺傷坦克乘員,甚至會引起坦克裡面的彈藥殉爆,炸的坦克炮塔都飛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